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比较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心律失常

[关键词]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图分类]R5 [献标识码] [编]67370(007)(b)030。

进行溶栓与急诊直接皮冠脉成形术()年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梗死者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而且前壁者较下壁病死率高。

近年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血运重建治疗手段开展病死率幅下降但再灌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

研究目前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条件下对前壁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预进行探讨。

与方法。

般。

00年月~007年6月我科收治患者前壁50例下壁53例。

诊断标准①型胸痛持续半以上。

②形成Q波动态G 改变。

③心肌酶学升高超正常两倍以上并呈曲线改变。

④不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患者。

前壁包括前壁(V~V)、前壁(V~V3)、广泛前壁(V~V~6)、前侧壁(V~V6)及前高侧壁(V~6、、VL)。

下壁包括Ⅱ、Ⅲ、V或合并壁(V7~V9)或右室(V3R~V5R)。

方法。

溶栓标准用法尿激酶00万~50万加入生理盐水00 l30 静完毕。

进行监护及反复心电图检阵发性房颤()、房扑()、室速(V)、室颤(V)及房室传导阻滞(Ⅱ、ⅢVB)列心律失常

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全部存入软件系统并进行检验及χ检验。

结。

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梗死组病例般情况比较。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相比较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更高(<00)见表。

前壁组与下壁组心律失常病死率

壁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例交界性逸搏心律例及房扑例前壁组0例>005;前壁组房颤略多下壁组;下壁组室颤、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ⅡVB高前壁组但>005;下壁组ⅢVB明显高前壁组(<00)。

死亡8例7 室速室颤死亡5例7 心原性休克反复室速室颤死亡例(>005)例非心脏性死亡;前壁死亡3例下壁组死亡5例但无统计学差异(>005)见表。

3讨论。

研究显示两组病例溶栓冠脉再通率相近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因而有可比性结比较可靠。

对两组病例完成冠脉造影(冠造)结比较,以K、KB估测梗死面积也无统计学义。

988年等[]报道前壁下壁梗死病死率分别9%和8%年Brk等[]报道35%和8%。

根据他们研究前壁梗死者是住院期不良预因子但研究显示前壁病死率降到0%下壁组降到56%。

与献相比两组病死率降低究其原因两组病例有半数左右达到了梗死相关血管开通预得到显著改善。

两组心律失常结比较除了阵发性房颤外,下壁组出现心律失常比例更高,室速也以下壁梗死高提示急诊血管再通年代前壁梗死患者因及早血管再通梗死围得到限制梗死面积缩既往多见室速颤明显降低。

研究显示前壁梗死室速发生率67%,室颤发生率78%下壁则相应9%、08%。

既往报道(包括前壁下壁)室速发生率0%~0%,期室颤发生率%~8%。

可能因前壁室速室颤发生率降低比下壁组明显所以与前相比前壁组住院期病死率较下壁组降低更明显。

前壁梗死合并ⅢVB常提示梗死面积广泛,预很差。

组例合并ⅢVB,出现心原性休克不可逆死亡。

下壁梗死者因常累及壁,引起Bzlr反射,导致亢迷走反射或合并窦房结支或房室结支动脉血供障碍从而易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如窦缓、窦停甚至高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

献报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5%~8%下壁者比前壁者高~倍[]。

研究下壁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献报道高但前壁组只有%其发生率下壁者低得多。

前壁发生率低可能与半数患者及有效血运重建有关而下壁组虽然发生率高但病死率并不因增加首先与及有效心电监护及有力临起搏器作用有关其次与半数患者血运得以重建有关因而降低了住院期病死率

[参考献]。

[] ,l rg l rlr vr rr l[],988,(3)5363。

[]黄振华(摘)杨菊贤(校)心肌梗塞部位、病因预相关性[]国医学心血管分册,9986(3)63。

[3]金伟,何奔,孙宝贵,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和预[]华急诊医学杂志,00,8990。

[]吕蓓,沈卫峰下壁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996,()38。

(收稿日期0070809)。

所涉及到图表、、公式等容请以格式原 全原貌 安装浏览器用户请先下安装 原版全 相关热词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