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玉蹀躞带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

辽代蹀躞特征分析及其化探  摘 要辽代蹀躞带是辽代重要礼仪器是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化交流和动重要见证物。

通对辽代蹀躞带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形式上可分单带扣?单铊尾型和双带扣?双铊尾型两类。

前者以蹀躞?上具有“山”形古眼蹀躞上坠饰倒悬葫芦形带饰曲柄形饰以及带?可能存偏角团形?或倒“凸”形?特征化渊上主要受到突厥化、回鹘化影响。

者以具有前两组玉带特征其主要受到原汉族带饰化影响。

辽代蹀躞带存悬坠曲柄形饰、饰倒“凸”形?以及还具有双带扣?双铊尾型式特征分析研究少述及可作新依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辽代蹀躞带特征和更深刻地理辽代社会契丹化特色及其多元化涵。

关键词辽代;玉蹀躞带;特征;多元化;探  图分类K87 献标识码 编673596(03)0700306  、引言  玉带辽代重要礼仪器辽代玉器是尤其重要类。

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国传统化至关重要礼仪制契丹化产生深远影响也见证了契丹化与其他民族化相交融我们理契丹化多元化涵提供了十分有益助。

辽代由政治上“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官员所用腰带也因官南北不而有明显区别体可以根据有无蹀躞蹀躞(腰)带和无蹀躞(腰)带。

蹀躞是指腰带上垂下带子古代游牧民族常用这种带子把物品系腰带上。

沈括《梦溪笔谈》明确指出蹀躞是胡特征“国衣冠北齐以乃全用胡。

窄袖绯绿短衣长?靴有蹀躞带皆胡也……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算囊、刀砺类。

”[]垂有蹀躞腰带即蹀躞带。

往研究已有述及重要研究包括李逸友《辽代带式考实从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腰带谈起》着重论述了辽代各种腰带形制认辽代带式可分有蹀躞契丹腰带和无蹀躞汉腰带[3]。

孙机《近年蒙古出土突厥突厥式金银器》指出蒙古出土辽代金银蹀躞带?明显受到突厥带具影响[]。

冯恩学《蹀躞契丹突厥因素》对辽代蹀躞带和突厥蹀躞带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辽代蹀躞带带?形式可以突厥化到头其结构上继承了突厥带形式但纹饰上却形成了己独特风格[5]。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心》硕士论指出蹀躞带作契丹带饰当独具特色物质体不但具有实用功能更兼具有象征性义通研究其带饰制有助我们了契丹社会政治、济、军事、丧葬制、风俗习惯及其多元化涵[6]。

另外针对辽代玉带许晓东《辽代玉器研究》根据辽代玉带是否存古眼以及玉?形制进行了型、式归纳和分析[7];宝东《辽金元玉器研究》对辽代玉带引入“标准器”概念指出陈国公主墓出土玉?丝?蹀躞带属辽代蹀躞带标准器[8]。

可以说辽代蹀躞带正是游牧民族化和原汉族玉化有机结合产物。

尝试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辽代出土蹀躞带进行更系统和全面考察包括关别少有述及玉带类型分析辽代玉带形制特更加侧重探讨辽代玉带所显示契丹化渊和涵以揭示汉化和其他民族化对契丹化推动作用。

二、辽代出土蹀躞带  辽代太祖耶律阿保机公元907年建国起至天祚帝耶律延禧公元5年亡辽止共历9帝达0余年。

根据辽代考古学发现和墓葬形制与随葬品特及组合变化可将辽代分早、、晚三期()早期太祖至景宗期(公元907~983年);期圣宗、兴宗期(公元983055年);晚期道宗、天祚帝期(055~5)[9]。

从考古出土情况看由辽代出土蹀躞带共见8处墓葬、处窖藏遗共计0例(图)早、、晚期都有;出土地主要集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地区亦即以辽代上京道临潢府和东京道辽阳府心片区域。

耶律羽墓位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辽代早期墓葬(辽太宗年公元9年)出土白玉质团形?件带?上有长方形古眼无纹饰[0]。

海力板辽墓位辽宁阜新辽代早期墓葬出土乳白色玛瑙质长方形?件、偏角团形?件、团形?件、圭形铊尾件带?上无纹饰有山形古眼墓还出土了鎏金铜质带扣件、带箍件和倒悬葫芦形带饰件[]。

3陈国公主墓位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期墓葬(圣宗年公元008年)出土蹀躞带副包括长方形?件、桃形?件、圭形铊尾件带?无纹饰长方形?上有长方形古眼蹀躞带计条上附玉质桃形?6件、圭形铊尾8件;另还出土了配套镶玉鎏金铜带扣件、鎏金铜带扣件、鎏金倒悬葫芦形带饰件、包丝面皮囊件、铜带箍件、铜带箍件[]。

清河门辽墓位辽宁义县辽代出土灰白色玛瑙质带饰5件包括偏角团形?3件、团形?件、圭形铊尾件带?无纹饰有山形古眼[3]。

5放营子辽墓位蒙古翁牛特旗辽代期偏晚墓葬出土白玉质长方形?0件、冠形?件、圭形铊尾件带?上有山形古眼无纹饰[]。

6努日木辽墓位蒙古哲里木盟科左旗辽代晚期墓葬出土青白玉质玉蹀躞带组。

其主带上包括团形?件、桃形?3件、圭形铊尾件带?无纹饰团形?带古眼蹀躞带上有桃形?37件、半圆?0件、偏角状圭形铊尾件[5]。

7白音汉窖藏位蒙古巴林右旗辽代晚期窖藏出土白玉质长方形?件、圭形铊尾件带?上有长方形古眼无纹饰[6]  8西沟辽墓位辽宁建平沙海乡辽代期墓葬出土石辔饰33件形制多样有椭圆形、圆形、扇形、圭形、山形等墓还出土了铜带扣、铜带箍[7]。

9炮手营辽墓位辽宁建平北十二子镇辽代晚期墓葬出土玛瑙辔饰6件包括圆角方形、心形和圭形[8]。

0罕苏木前嘎窖藏位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遗情况不详出土玉带组包括圭形铊尾件、长方形玉?8件、长方形山形古眼玉?件、桃形有孔玉?6件和铜带扣件[9]。

三、辽代蹀躞带型式分类  出土辽代蹀躞带相对完整共有5副分别海力板辽墓、陈国公主墓、放营子辽墓、努日木辽墓和罕苏木前嘎窖藏。

单从带扣、铊尾组合看这些玉带可分两种类型前副玉蹀躞带属单带扣?单铊尾型蹀躞带而罕苏木前嘎窖藏玉蹀躞带则属单带扣?双铊尾型蹀躞带。

单带扣?单铊尾型是辽代蹀躞带常见组合形式辽代多数金属质地蹀躞带都属这类型。

辽代蹀躞带实际是对金属蹀躞带模仿。

因可以推测辽代蹀躞带也多属单带扣?单铊尾型。

根据带?和蹀躞坠饰物组合这型玉蹀躞带至少可分出三式式坠饰倒悬葫芦形带饰带?数量较多组合形式较丰富带?可见长方形、团形、偏角团形、桃形等;式坠饰曲柄型饰带?数量较少带?可见近圆形?、抹角方形?;式具有倒凸形带?带饰组合情况暂不明晰。

三式型特征将下论述它们都和游牧民族带饰化密切相关。

关单带扣?双铊尾型玉蹀躞带目前只见罕苏木前嘎窖藏出土副(图0)其尚公开仅能从《蒙古珍宝(玉石器卷)》看到该窖藏出土蹀躞带图片及简单介绍知道其副相对完整玉蹀躞带包括0件长方形?(其有件具有山形古眼其他无古眼)、6件桃形有孔?和件圭形铊尾另还有件铜带扣。

长方形带?和铊尾表面呈现出唐代玉带板特有特征――池面状(即表面四周由外向缓缓凹入如上下长方形池子)。

唐代确存单带扣和双铊尾组合玉带但其真正作铊尾仅有件而另件铊尾形玉带饰则被作带?置玉带带扣。

西安何村唐代窖藏就出土了8副如组合玉带[0]但是这些玉带上无桃形?。

相比较罕苏木前嘎窖藏出土蹀躞带和辽宁凌喇嘛沟辽墓出土副双带扣?双铊尾型银质蹀躞带形式和带饰组合上更相近。

二者都具有件圭形铊尾、0件长方形(方形)带?和6件桃形有孔?古眼形式山形表面向凹呈池面。

不是者具有件带扣、0方形带?上有古眼方形带?和铊尾表面还饰有浅浮雕独角兽纹。

目前尚见到辽代遗有金属质单带扣?双铊尾型蹀躞带因笔者更倾向认罕苏木前嘎窖藏出土蹀躞带原属双带扣?双铊尾型但其件带扣已遗失。

型带具另见通林二林场辽墓[]、建平西窑村辽墓[]、锦州张扛村辽墓[3]、张扛村3辽墓[]和扎鲁特旗[5]等辽代遗尤其是通林二林场辽墓和张扛村、3辽墓(长)方形带?和圭形铊尾上铸有仙鹤等国传统道化惯图案显示型带具主要是受到原汉化带饰影响。

这型带具样式还频频出现辽代河北宣化汉人墓室壁画人物像上。

参考辽代宣化地区韩师训墓和张匡正墓人物画像(图、)可推测当汉族官僚习惯腰束双带扣?双铊尾型腰带。

这种腰带分前两条系腰前部革带两端各系件带扣两端左右部分各饰3件桃形有孔?两组桃形?尖端分别各指向近带端头;系腰部革带上饰组并排方形带?革带两端则饰圭形铊尾。

罕苏木前嘎窖藏出土蹀躞带具体组合上很可能类似这型式但不是其还存有件可穿系蹀躞有孔带?显示这玉蹀躞带尚处趋向汉化又尚完全汉化阶段。

另外由可推测白音汉窖藏出土双铊尾玉蹀躞带很可能也属双带扣?双铊尾型。

四、辽代蹀躞特征分析和化探  通观辽代蹀躞带其区别主要带?、古眼蹀躞坠饰物形制以及带?与坠饰物组合。

这些玉带不特实际反映了辽代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长期化交流动程所受到复杂影响对我们追溯契丹民族化多元因素有着重要指示作用对我们把握了辽代玉器乃至其他辽代工艺品普遍特也具有重要指导义。

由目前无论汉化圈还是其他游牧化圈发现带具都可见到方形、长方形、团形(如长椭圆形被切了五、六分部分)、桃形和圭形带饰故对这些常见形制带饰不再赘述而主要针对辽代蹀躞带特殊形制进行探讨。

()古眼  辽代蹀躞带明显特征就是带?上有用穿系蹀躞穿孔这种穿孔又名“古眼”。

《麈史?礼仪》“胯且留眼曰‘古眼’古环象也。

”目前辽代玉带上可见长方形、长条形和“山”形3种形式古眼[6]。

长方形、长条形古眼唐代玉?上已多有见到但“山”形古眼较特殊。

这种古眼是长条形古眼上方部突出尖突整体如“山”形。

虽然带有山形古眼玉带?唐代也有见到如西安市关庙学基地出土唐代玉?但总说隋唐至宋代遗并不多见而突厥人墓葬却常有见到。

突厥墓吐埃特科塔墓(图)、科比墓、施罗特斯基地墓、库拉伊地墓等都出土了具有山形古眼金属带?[7]。

可以说山形古眼突厥式带?常见形式元素。

辽墓海力板辽墓、清河门辽墓、放营子辽墓和罕苏木前嘎窖藏都出土了带山形古眼玉带?(图、、5)。

外河北丰宁五道沟门辽墓[8]、横沟辽墓[9]、敖汉旗李营子辽墓[30]、巴林右旗干勿苏辽墓[3]和凌喇叭沟辽墓等还出土了带山形古眼金属带?显示山形古眼也是辽代蹀躞带常用形式元素。

(二)倒悬葫芦形带饰  陈国公主墓公主腰系有副玉?丝?蹀躞带(图3)。

这副玉蹀躞带丝质带?已腐朽但其带?形制和组合与墓驸马腰部所戴保存完整金?银?蹀躞带基相因据以复原。

这条玉带主带上以带古眼方?主另有少量桃形?和件圭形铊尾蹀躞带上主要缀饰桃形?和圭形带头是型玉蹀躞带。

它较特殊是其有条蹀躞尾端各置有件“倒悬葫芦形”鎏金铜带饰

这种金属带饰上部平直下部圆弧具有处亚腰和心形透孔整体像倒悬葫芦形故常被称“倒悬葫芦形带饰”。

孙机称这种带饰“葫芦形吊扣”并指出“种吊扣唐代出土物和图像材发现但契丹墓和辽墓却屡见不鲜”[3]。

类似上述形式蹀躞带公元60世纪突厥墓常可见到其上也常置有类似“倒悬葫芦形”带饰[33]。

例如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吐埃特科塔突厥墓和库拉伊(也称“库赖”)四地突厥出土较完整蹀躞带上分别悬坠件和件类似倒悬葫芦形带饰(图3)。

冯恩学认这种带饰可能是突厥“七弦竖琴形”带头[3]其孔可用佩物带饰前端部分则可用缠绕所佩物品带子[35]是突厥化具有代表性器物。

陈国公主墓这副玉蹀躞带明显具有较多突厥化元素。

另外辽代横沟辽墓、二八地辽墓、五道沟门辽墓、敖汉旗李营子辽墓、海力板辽墓以及余粮堡辽墓[36]等都出土了类似金属质倒悬葫芦形带饰显示突厥化对契丹化产生了明显影响。

契丹人与突厥人属游牧民族。

前者建辽前贺氏部落盟期曾多次依附突厥并与唐朝对抗。

《新唐?契丹传》记“契丹……其君长贺氏有精兵四万分八部臣事突厥……风俗与突厥体相”[37]。

可见契丹人与突厥人长期错居杂处程风俗习惯上受到突厥化强烈影响。

这应是辽代契丹人所用蹀躞带具有较多突厥化因素渊。

值得提是陈国公主墓玉?丝?蹀躞带形式上虽仍沿用突厥蹀躞带样式但材质上却采用了汉化受到珍视软玉显示契丹上层社会保留游牧民族化明显受到汉化影响因使用器物兼具游牧化和汉化特征。

另见努日木辽墓出土了76件玉带饰和件倒悬葫芦形铜带饰(图6;原简报称“铜亚腰形辔饰”)。

参考上所述突厥墓葬和陈国公主墓出土附倒悬葫芦形带饰蹀躞带样式可以较肯定地认努日木辽墓倒悬葫芦形铜带饰应是和玉带饰属副蹀躞带组件其组合形式上与陈国公主墓玉?丝?蹀躞带相似。

这也提示我们辽代玉器常常是和金属器共组合成整套因研究辽代玉器就很有必要将墓出土金属器系起作全面考察而不能仅就玉器身讨论玉器。

(三)偏角团形?  辽代海力板辽墓和清河门辽墓出土了种形制独特玉带?――偏角团形玉?其形制是团形侧伸出偏角。

有学者称这形式带?“燕尾形”带?[38]。

另有学者称“直角―流线形”带?(图)[39]这种形制带?见国其他代遗但却见突厥人墓。

参考阿尔泰吐埃特科塔突厥出土情况可以发现这种形制带?使用是将至数件(长)方形?夹置件呈镜像对称形式偏角团形?共组合成抹角梯形(图3)推测辽代这类玉带也采用了类似形制带?组合。

辽代出现这种形式带?尤其是海力板辽墓还出现了倒悬葫芦形鎏金铜饰件再次说明契丹蹀躞带使用方面明显受到突厥化影响。

(四)曲柄形饰  辽代墓葬还出土了种形制较特殊曲柄形饰其形制呈略向上拱起曲柄状。

由具有这种曲柄形饰玉蹀躞带尚有完整成套出土所以以往很少受到重视甚至少有人提及。

从陈国公主墓共出土副银、铜?银?蹀躞带(图)可以得到启示。

这副带具由带?是用薄银片制成所以得以完整保存其特殊处它带?和蹀躞带饰数量较少蹀躞带末端还缀饰件曲柄形饰。

这副带具出土腰带前部条带穿件木弓囊上带扣推测这类腰带很可能是作佩挂弓箭用[0]。

另可借鉴是河北丰宁五道沟辽墓出土副铜鎏金蹀躞带(图)[]其也属型单带扣?单铊尾?坠饰曲柄形饰蹀躞带主带上仅有3件椭圆形带古眼带?和3件桃形?3件带古眼椭圆形带?下方分别缀饰3件曲柄形饰样具有主带上带?数量不多、蹀躞上坠饰曲柄形饰特。

张汉英认这种曲柄形饰应是用系挂物品横梁[]。

孙机称这种曲柄形饰“豆荚形横栓”“库尔德格突厥墓地常见”但“唐宋带具绝不见”是“契丹带具从突厥化接受部件”[3]。

目前可见辽宁建平炮手营辽墓出土件玛瑙曲柄形饰(图9)辽宁建平唐杖子辽墓和西沟辽墓出土件石质曲柄形饰(图8)墓虽有少量带饰出土但由有完整蹀躞带带具出土所以其用途直被明确。

参考陈国公主墓银?蹀躞带推测这些玉、石质曲柄形饰应是蹀躞带组件样是从突厥化继承而。

(五)倒凸形玉带?  “倒凸形“带?由所见极少几乎有人提及其主体呈椭圆形下部向外突起如倒“凸”形突起处还有穿孔。

辽宁建平西沟辽墓出土了件(图8)原称“石辔饰”。

由些岫玉、软玉质玉石定酸碱和湿埋葬环境可能风化成类似石或高岭土状外观而被误以是石质但实际原玉质故对部分出土报告称石制品器物也加以关。

这种形制带饰曾见原汉化圈但却新疆北庭回鹘佛寺遗发现类似形制玉带饰。

北庭回鹘佛寺是高昌回鹘人其陪都北庭修建皇寺院遗位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西部。

根据遗迹分析和测年数据判断这座佛寺建造代致0世纪期至3世纪期左右即相当宋初至元代初期前。

0世纪期约辽代太宗至穆宗期。

该遗出土了件玉器全部出3库房[5]。

其有件玉器原报告被称“凸形饰”(图5)从其尺寸和背面穿孔及牛鼻穿看推测这两件玉饰件应腰带上带?[6]。

它们和西沟辽墓出土“石辔饰”具有类似特其件主体椭圆形侧出弧形突起突起部分带半月形穿椭圆形主体背面还有竖条形穿孔可供革带从穿;另件主体长方形侧出弧形突起突起带长条形穿背面有6对牛鼻穿可供固定革带上。

从椭圆形凸形玉带饰背面有可供革带穿条形穿孔看这种带?应是饰革带上使用其突起部分较可能位下部作用类似蹀躞带?古眼可供垂系物品。

关回鹘人契丹人建国以及辽代社会生活所发生关系和作用已有多位学者作较系统研究。

耶律阿保机降生神话、“青牛白马”始祖神话以及些与契丹人祖先有关重要传说和习俗都被认能从回鹘人早期信仰摩尼教教义和神话到原型和依据[7]。

可知回鹘人和契丹人也保持有较密切系。

还有学者指出《辽史》所记阿萨兰回鹘即是指高昌回鹘。

该国辽是辽朝贡属国与辽保持了较密切关系辽与西方贸易往扮演了重要角色[8]。

这种倒凸形带?是否是高昌回鹘化特有种带?还要更多出土物作证据但这种相对少见带饰出现辽代和高昌回鹘化遗也可视作契丹化回鹘化存交流证据。

五、结语  对辽代蹀躞带进行系统考察可以发现辽代蹀躞带既有结构十分类似突厥蹀躞带者也有带?和回鹘化特殊型蹀躞带饰相近者还有和汉化圈双带扣双铊尾型带具相类者。

辽代蹀躞带吸收了不化带饰特因它们形式是多样化。

但是它们以玉主要材质显示出契丹人作华民族重要成员样对华地上盛行数千年玉器表现出钟爱情并能巧妙地将西方游牧民族(如突厥人、回鹘人)和原汉族带饰化结合起制作出别具格玉蹀躞带。

辽代蹀躞带这种形式多样和对东西化兼收并蓄特也正是辽代社会契丹民族化显著特色。

辽代蹀躞带特征把握和化探有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辽代社会契丹化特色和多元化涵。

正是由契丹人化上能将身草原游牧化和以儒思想代表原汉化、西亚及欧洲诸民族化以及萨满、佛教、道教等宗教化等融合体因而创造出灿烂而独具特色契丹化。

参考献  〔〕脱脱辽史?官志()[]华局97  〔〕沈括梦溪笔谈[]上海店03  〔3〕李逸友辽代带饰实考――从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腰带谈起[]物987()  〔〕〔7〕〔3〕〔35〕〔3〕孙机近年蒙古出土突厥突厥式金银器国圣火国古物与东西化交流若干问题[]辽宁教育出版社996  〔5〕〔7〕〔33〕〔3〕〔38〕冯恩学蹀躞契丹突厥因素[]物世界998()  〔6〕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心[]辽宁师学00  〔7〕许晓东辽代玉器研究[]紫禁城出版社003  〔8〕宝东辽金元玉器研究[]蒙古学出版社007  〔9〕董新林辽代墓葬形制与分期略论[]考古00(8)675;朱天舒辽代金银器[]物出版社998  〔0〕蒙古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阿鲁科尔沁旗物管理所辽耶律羽墓发掘简报[]物996()  〔〕〔39〕辽宁省物考古研究所阜新化局物组阜新物管理所阜新海力板辽墓[]辽海物学刊99()  〔〕〔0〕蒙古治区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物出版社993  〔3〕〔39〕李信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95()  〔〕翁牛特旗化馆昭乌达盟物工作蒙古放营子辽墓发掘简报[]考古979()  〔5〕武亚芹王瑞青蒙古科左旗努日木辽墓[]北方物000(3)  〔6〕巴右成顺蒙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发现辽代银器窖藏[]物980(5)  〔7〕〔8〕辽宁省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建平县两座辽墓清理简报[]北方物99(3)  〔9〕高延青蒙古珍宝(玉石器卷)[]蒙古学出版社007  〔0〕刘云辉北周隋唐京畿玉器重庆出版社[]000  〔〕张柏忠蒙古通辽县二林场辽墓[]物985(3)  〔〕李庆发建平西窑村辽墓[]辽海物学刊99()  〔3〕〔〕刘谦辽宁锦州市张扛村辽墓发掘报告考古98()  〔5〕武雅琴李铁军扎鲁特旗出土辽代器物[]蒙古物考古00()  〔6〕王得臣撰俞宗宪校麈史?礼仪[]上海古籍出版社986  〔8〕〔〕〔〕张汉英河北丰宁五道沟门辽墓[]物春秋996()  〔9〕敖汉旗物管理所蒙古敖汉旗沙子沟横沟辽墓[]考古987(0)  〔30〕敖汉旗博物馆汉旗李营子出土金银器[]考古978()  〔3〕苗润华蒙古巴林右旗干勿苏辽墓[]辽海物学刊995()  〔36〕哲里木盟博物馆蒙通辽县余粮堡辽[]北方物988()  〔37〕欧阳修宋祁新唐(卷二三十五)?列传四十四?契丹传[]华局975  〔〕吕学明建平唐杖子辽墓清理简报[]辽海物学刊997()  〔5〕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辽宁美术出版社99  〔6〕古方国出土玉器全集(5)[]科学出版社005  〔7〕王甫契丹建国与回鹘化[]国社会科学00()  〔8〕华涛高昌回鹘与契丹交往[]西域研究000()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相关热词 姬周族属及其化探蹀躞辽代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