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拟建设方式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

摘要:虚拟建设是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有效方式,其内涵包括: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与供应分包模式,实现住宅部品化;以动态联盟合作实现住宅部品供应链条;通过风险的二次转移繁荣部品生产二级市场;以规模经济效应与区域经济效应创造规模化、跨区域部品生产。积极寻求虚拟建设的有效途径并构建我国虚拟建设保障体系是以虚拟建设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虚拟建设      一、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背景      我国不仅存在着资源数量的短缺,而且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短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同时,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节能环保型住宅需求量增大。此外,住宅部品化和工业化建设对于推动我国GDP增长的显著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住宅产业化建设。   1999年,建设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现住宅产业化系统工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途径。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将住宅产业化正式纳入议事日程。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同年,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全社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工作,并再次强调了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进行住宅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政策环境无疑是推动住宅产业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十年来,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国家建设住宅产业化建设目标相比,已取得的现有成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探究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是寻求一种有效的建设方式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而虚拟建设方式将是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二、虚拟建设的提出      (一)虚拟建设   虚拟建设(Virtual Construction,VC)概念源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虚拟组织。本文认为虚拟建设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建筑企业充分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动态战略联盟的形式,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以及供应分包方式与外部资源联合,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有效完成节能环保型住宅部品系列化生产和供应,有效实现住宅产业化建设的方式。   (二)虚拟建设提出的背景是建筑行业的弹性生产力原理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进入壁垒低,难以控制和管理,但其市场层次并不复杂。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两级市场,即建筑行业一级市场和建筑行业二级市场。虚拟建设涉及的主要是建筑行业二级市场,包括专业工程承发包市场、建筑劳务市场和材料供应市场。   建筑行业一、二级市场的显著特点是生产力容易随着建设需求的增加而膨胀,但难以随着需求的减少而降低。而建筑业的行业特点所要求的建设生产力应当是具有弹性的。弹性生产力所要求的是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和技术装备能够随劳动对象的变化而自然变化。   实践证明,建筑行业的弹性生产力可以实现。通过建筑行业领域专业分工,使建设项目承包商管理层与劳务层相分离,将与企业核心能力之外的生产力通过外包的形式转移到专业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二级市场繁荣直接关系到住宅部品建设,进而影响住宅产业化建设虚拟建设能够适应繁荣二级市场要求,实现住宅部品化,推动城市住宅产业化建设。      三、以虚拟建设方式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一)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与供应分包模式,实现住宅部品化   承包商为建设项目将特殊工程通过专业分包的形式分包给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分包商;将劳务部分通过劳务分包的形式分包给项目所在地的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商;并由供应商承担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分包模式可将外部的技术、设备、劳务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与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相互协调和融合,使其达到自身难以形成的企业规模,产生更高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分包商而言,该模式有利于建筑行业二级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一方面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使分包商的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角度,有利于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分包商在二级市场中通过多元化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力量,达到多元化部品的生产要求。   (二)以动态联盟合作实现住宅部品供应链条   “联盟”是承包商与分包商间的基于不同核心竞争能力的优势联合。通过联盟,承包方与分包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想法扩展,使双方拥有更高的生产能力。设承包商单独承揽项目拥有的技术能力为a,劳务能力为b;分包商拥有的技术能力为c,劳务能力为d,则它们各自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图2所示。   若两者相互联合,并各自分工,则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达到的生产能力远高于独自生产的能力,如图3所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