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茶花女]东方茶花女苏小小

杜十娘”是冯梦龙小说中人物,人称东方茶花女,近日被中央歌剧院排成歌剧,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

编剧居其宏,作曲奚其明、刘�,导演曹其敬,指挥俞峰。

歌剧院管弦乐乐队担任伴奏。

只听竖琴轻拨、弦乐衬底、木管低吟,朦胧的序曲中《春江花月夜》的音调若隐若现。

大幕拉开,城门楼房之下,一群市井小民前呼后拥,推选出京城第一美人杜十娘

合唱之中,市民赞颂杜十娘之美貌,又贬低她青楼女子的身份,江南书生李甲跳出来打抱不平,遭一顿痛打。

杜十娘深受感动,两人产生了感情。

第二幕是青楼宅院,杜十娘与老鸨说好等李甲出银三千两赎身,回绝了六品京官孙富追逐;第三幕李甲杜十娘回家,天幕是一汪江水,粼光闪闪,一条大船在舞台中央,艄翁喊号行船,李杜对酒当歌,白衣红裙,景色好看,歌声动人。

先上岸的李甲立即遭遇家族压力,在孙富的诱逼之中,为赎回祖传佩玉签约出卖了杜十娘

第四幕戏村民聚集江边,族长举办契约买卖仪式,绝望之中,杜十娘怒沉珠宝,投江而亡。

歌剧杜十娘》以歌唱演故事,是名副其实的歌剧

这出戏从头唱到尾,没有对话独白,独唱、重唱与合唱成为展演戏剧的主要手段。

有一段舞蹈也是李杜情歌(第三幕)的歌伴舞。

由此体现的是主创人员以音乐展演戏剧的指导思想。

歌剧杜十娘》的乐队织体细致、音响丰满,贴歌、贴戏,有涨落,抒情性、戏剧性兼而有之。

可以说是有情有景,有气氛、有高潮。

杜十娘》唱腔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贯穿始终,相对而言,杜十娘唱段成功的多一些。

李杜在妓院、在船上的重唱写得唱得都很不错;扮演杜十娘的尤弘斐演唱更为出色。

尤弘斐表演入戏,高音、强弱很有控制,音乐处理完整、有起伏,歌声很动人。

杜十娘》的故事是一个老故事,却不是司空见惯宣传“忠孝仁义”、“三从四德”的传统老故事

故事揭露的恰好是传统礼教文化的虚伪与残忍,歌颂的是人性中求真、求善、求自由的美好愿望,鞭笞的是一切扼杀美好人性的制度、文化与人群!编剧立意于此修改故事、增加情节、设计人物、构织冲突。

遗憾的是戏剧节奏仍嫌缓慢,唱段偏长、抒情偏长,戏剧音乐不够简练。

歌剧杜十娘》的舞美设计高广健、服装设计李锐丁、灯光设计邢辛,舞台干净漂亮,舞美整体很出彩。

四幕戏四个主景,第三幕结尾的戏换了一景,连接流畅,灯光使用干净利落。

整个布景与服装色彩鲜艳、画面感强且每个场景都不落俗套。

尤其是第三幕活用转台,天水一色、行船过江,舞台的流动感、空间感与色彩感融会一体,美仑美奂,令人赞叹。

不过,结尾一段戏中,杜十娘沉江前,台上拉起江面景板一块,象征江水滔滔的江面,杜十娘从江中一门走出,慷慨一曲,投江身亡,舞台处理略显笨拙。

歌剧杜十娘》的首演也是这部戏再修改的开始。

杜十娘》的音乐舞台制作的整体水平相当不错,《杜十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戏剧音乐的问题。

杜十娘》开场戏不够生动、不够精彩,第二幕戏、第三幕戏后半段与第四幕戏有拖沓的地方,砍掉三分之一或者至少砍掉半个钟头的戏剧音乐,保留两个钟头的表演可能更好。

音乐的问题是李甲孙富的唱腔音乐形象不鲜明,歌词的声调节奏有所忽略,旋律器乐化痕迹较重,朗朗上口的唱段不多,尤其男声的好唱段不多。

作曲家奚其明、刘�是写乐队的高手,头一次写歌剧,声乐写作难免出问题。

剧场休息时与奚其明聊天,他以为这部歌剧音乐设计,主要想突破以往旋律加伴奏的歌剧写作模式,加强乐队的表现力与音乐的立体感。

现场听来,乐队表现的确不错,音乐有细节、有动力;假如唱腔也同样漂亮,“东方茶花女”就名副其实了。

看来奚其明与刘�还得写点《饮酒歌》一类的好唱段,才算真正完成创作任务!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