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脑膜瘤;矢状窦;手术   矢状窦旁脑膜瘤约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1] ,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2] 。从1996年至2004年,我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共12例,其中11例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8~69岁,平均48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15个月。颅内压增高表现8例,癫痫发作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9例,肢体感觉障碍5例,精神症状2例,头皮包块1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而获得诊断。肿瘤部位及大小:根据头颅CT扫描所见,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左侧6例,右侧4例,同时累及双侧2例;位于矢状窦前1.3者4例,中1.3者6例,后1.3者2例。肿瘤最大直径约7.3cm,最小直径约2.8cm。矢状受累情况:按Bonnal分型标准[3] ,本组中Ⅰ型3例,即肿瘤仅累及一侧窦壁;Ⅱ型3例,即肿瘤累及矢状窦顶,但窦内壁完整;Ⅲ型1例,即肿瘤突入窦腔;Ⅳ型2例,即窦顶或一侧窦壁全层受累;Ⅵ型1例即窦腔出现部分阻塞,Ⅷ型2例,即肿瘤跨越矢状窦在双侧生长,导致窦腔完全闭塞。

1.4 手术处理   本组11例肿瘤全切(91.7%),1例大部分切除(8.3%)。其中,Ⅰ型全部采用肿瘤切除窦壁外层烧灼;Ⅱ型行窦壁外层切除窦壁破损直接缝合;Ⅲ、Ⅳ型行突入窦腔肿瘤切除,硬脑膜修补材料加浸ZT胶的明胶海绵修补窦壁;Ⅵ型由侧壁切开,肿瘤大部分切除,残余肿瘤烧灼,硬脑膜修补材料加强修补侧壁,术后行γ—刀治疗;Ⅷ型中1例位于矢状窦前1.3,一位位于中1.3,二者均采用受累矢状窦两端结扎后切除

1.5 病理检查结果   内皮型5例,纤维母细胞型4例,血管母细胞型2例,生化型1例。   1.6 结果与随访   本组12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3.6年。其中术后痊愈9例,偏瘫1例,间断性癫痫发作1例,复发1例。

2 讨论   2.1 手术准备及切口设计   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基础上争取肿瘤全切,术前常规准备硬脑膜修补材料、ZT医用胶、明胶海绵,备1600~2000ml全血。手术切口的设计应以肿瘤位置为中心,并略大于肿瘤的骨窗范围,保证肿瘤切除过程在视野中可及,肿瘤切除过程中连同受累脑膜、静脉窦、颅骨一并切除。对受累矢状窦未加处理是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4] 。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