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 周恩来与张恨水

曾经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文坛引起轰动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咽缘》的作者张恨水,一直追求进步,与毛泽东、周恩来都有过交往,特别是周恩来一直关怀他,并对他有过极为中肯、公正的评价。

张恨水一生尽管写了近百部中、长篇小说,但他大半身一直在从事新闻编辑工作。

抗战初期,《新民报》从南京迁川,于1938年1月在重庆复刊,张恨水就在该报编辑副刊。

当时《新华日报》也迁到重庆

两家报社社址相距不远,周恩来很关心《新民报》,曾特地向郭沫若询问了《新民报》的有关情况,在一次淡到《新民报》的编辑方针时指出:“你们要像《新华日报》那样写大块文章是不可能的,是不是可以通过文艺、社会新闻、副刊来搞一些东西,影响也很大。

”这一指示给《新民报》的同仁指明了编辑方针,为后来《新民报》和《新民晚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9年6月,蒋介石制造了“平江惨案”,全国哗然。

张恨水对这种“同室操戈”的暴行悲愤万分。

当时董必武将讣告寄给赞成团结抗日的各界进步名人,张恨水也收到一份,他当即写了一副沉痛的挽联:“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请人送到董必武手里。

次日新华社登出各界名流的悼念诗文,第一篇是邵力子老先生的,第二篇便是张恨水的那副挽联。

这些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周恩来张恨水的正直和文笔由此有所了解。

1939年底,张恨水的中篇小说《八十一梦》开始在《新民报》连载,该小说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扬。

周恩来张恨水的才华和小说的形式非常赏识。

抗日战争本是国难当头,大敌当前。

可是重庆的国民党政府,腐败贪污,特务横行,商人投机,都大发其国难财。

这些事实,使恨水痛心疾首,要替人民呼吁。

他认为,抗日战争是全中国人民的谋求生存的问题,但是民众没有起码的生活,就难以争取永久的生存。

由于当年的“新闻检查”,他下笔要受到很大的掣肘,为了使自己写出的东西避免“登不出去”就使出了“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写了《八十一梦》。

这部小说,所取的是侧面题材,指斥那些不抗战和不利于抗战的人。

他用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揭露政治上、社会上许多丑闻秘幕。

意图引起读者对这些人和事的愤恨厌恶,大家一致抗战

这部小说在《新民报》上连载,嬉笑怒骂,读者感觉痛快,深表欢迎。

但未写完就结束了,名为“八寸”―梦”,其实只写了八、九个梦。

那是因为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后,张恨水受到了特务机关的注意,来往信件开始受到检查。

后来小说连载影响越来越大,国民党重庆特务机关出面邀请张恨水吃饭,委婉地威胁张恨水“是否有意到息烽(国民党的一个集中营)休息两年?”张恨水被迫停止连载

1942年秋,张恨水和报社同仁想向周恩来请教时局的发展,周恩来欣然应允并约定了时间。

那是一个晚上,大家都在《新民报》负责人陈铭德、邓季惺家中恭候周恩来的到来。

重庆的秋天阴雨绵绵,陈家门门小路狭窄而又泥泞,且无路灯。

主人有些担心,便打着电筒去街口迎接。

不一会儿,周恩来双脚沾着稀泥到了。

他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微笑着与大家――握于。

周恩米与大家淡了时局发展等问题,在淡到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时,他特别提到了张恨水和他的小说

仙风趣地对张恨水说:“同反动派斗争,可以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

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了一定的作用吗?”听到周恩来的勉励和肯定,张恨水更是引以为自豪。

《八十一梦》后来仍出了单行本,而且延安也予以出版发行。

对此,张恨水一直感到很光荣。

张恨水惯以无党无派自居,却一直坚持抗战爱国的创作方针,写了大量抗日题材的作品。

周恩来很了解张恨水的正义感和爱国心,一直把他作为进步作家来交往。

周恩来和他所领导的《新华日报》也一直关怀张恨水

1944年,恰逢张恨水五十寿辰和创作三十周年纪念,重庆新闻界和文艺界联合发起庆祝活动,但因不喜张扬的张恨水的极力反对而中止。

朋友们只好在报上发表祝贺文章。

引人注目的是《新华日报连载发表了评论、消息,对张恨水表示祝贺。

其中尤以一篇短评颇不寻常。

现在已不易考证出短评出自谁手,但毫无疑问这篇短评一定经过周恩来的过目审阅甚至修改。

周恩来当年领导《新华日报》常常亲自写短评和评论,他又特别注意团结民主人士、文艺界知名人士。

周恩来很了解张恨水,这篇短评很可能是周恩来亲撰。

短评对于张恨水的评价,对他作品的评价,与周恩来以往对张恨水的评价一脉相承。

短评很短,标题是《张恨水先生创作三十周年》,全文曰:   今天是文学作家张恨水先生五十大庆,也是恨水先生创作三十年纪念。

我们不仅要为恨水先生个人致祝,同时还要为中国文坛向这位从遥远的过程,迂徐而踏实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艺人,致热烈的敬意。

恨水先生的作品,虽然不离章回小说的范畴,但我们可以看到和旧型的章回体小说之间显然有一个分水界,那就是他的现实主义的道路,在主题上尽管迂回而曲折,而题材却是最接近于现实的;由于恨水先生的正义感与丰富的热情,他的作品也无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强暴为主要的“题目”。

正也如此,他的作品得到广大的读者的欢迎,也正由于此,恨水先生的正义的道路更把他引向现实义。

恨水先生今年还不过五十,在文学史上,这正是许多伟大作家的壮年成熟之期,我们相信沿着过来的前进道路,将成就更辉煌的业绩,我们在此以热烈的期望,为他祝福。

看到这篇极有说服力更具人情味的短评后,张恨水非常感动。

张恨水是个纯粹游离于政治党派之外的人,《新华日报》是中共的党报,周恩来又是中共高层决策人物之一。

发这样的评论,说明了周恩来张恨水及其作品影响的重视。

1945年,毛泽东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恨水周恩来介绍认识了毛泽东。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曾经接见了《新民报》的部分工作人员,后由周恩来安排,单独接见了张恨水,长谈了两个多小时。

毛主席很关心恨水的生活,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讨论了小说创作中的有关问题。

临别时,毛泽东还送给恨水延安自制的呢料和红枣小米。

那块呢料,恨水用它做了一套中山装

日本投降后,张恨水辞去了重庆新民报》的所有职务,举家返回北平,至此,结束了他在重庆近7年的创作和生活。

其间,约写有16部中长篇小说,近200万字的杂文和不少诗词,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

还因此荣获了“抗战胜利勋章”。

在政治上,也是因受到周恩来等中共杰出人物的引导、教诲、鼓励而趋于更加成熟的时期。

1949年春,张恨水因脑溢血半身瘫痪,为了治病付出了昂贵的医疗费,全家生活发生了困难。

周恩来得知这些情况后,遂指示对张恨水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

张恨水由此能安心养病,不久就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后来又吸收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还被聘为文化部顾问。

50年代的一个春节,全国政协举办团拜会。

张恨水特意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件已染了色的中山装穿上,步行前往。

张灯结彩的政协礼堂前,周总理在门口迎接客人,一眼就认出了恨水,一步上前,握着张恨水的手,问候工作和病情。

总理看着恨水中山装,问:张先生生活有困难吗?张恨水马上领悟到总理因这套染了色的中山装才有此问,就说:“我生活很好,有固定的收入,还有再版书稿费。

这套衣服,总理没认出来?1945年总理陪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毛主席送给我一袋小米、红枣和延安产的粗毛花呢。

小米、红枣是吃了,这呢子衣服我可经常穿在身上呢!”总理听罢哈哈大笑,说:“不错,你把颜色染了,我没认出来,好,好!你没忘旧。

”一个国家总理有多少国内外大事需要他去处理!可是总理却能从一个普通作家的衣着联想到他的生活和工作上去!这件事使恨水及家人感慨万分。

从1954年到1959年,张恨水为国内外读者写了《孔雀东南飞》等十几部长篇小说,还应中国新闻社之请为海外侨胞报道北京各城区的变化。

为子写好这些报道,亲自跑遍了北京城。

一个普通作家,能以久病之身,垂暮之年,游历大江南北,讴歌祖国新貌,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尽力之所及做些工作,这一切都与周恩来的重视和关怀分不开。

到1959年,张恨水的病情又加重了。

周恩来得知后,亲自签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聘书,对他的生活也作了具体安排。

文史馆馆址在北京北海公园内,座落在太液池北岸一个幽静的院落里,原名“养心斋”。

进馆的老人,须在60岁以上,所以恨水以64岁入馆,还算“年轻人”,这都因周恩来的特殊关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