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检查血性涕患者56例报告

血涕和(或)后吸血涕是鼻部疾病的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

但因鼻腔各部隐蔽,常规检查不能全面查及病灶,加之有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易误诊误治。

实践证明,内窥镜下手术处理鼻腔、鼻窦良性病变和炎症,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随着鼻内窥镜的普及,鼻内窥镜检查术是否值得开展?2000年11月—2010年6月我科使用鼻内窥镜对56例有此症患者鼻腔等各部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从而得以进行病因治疗及局部处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5~60岁,其中15岁1例,其他皆为25岁以上者。

病程:1~6个月49例(87.5%),半年以上者7例。

血涕25例,后吸血涕8例,两者兼有者23例。

1.2检查方法常规摄鼻窦、鼻咽、颅底等X线片,必要时作CT、MRI检查

若为有创性镜检(如上颌窦、活检等)则先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采用BD型(沈大产)外径4mm,长17.5mm的各种视角鼻内窥镜及配套器械。

疑有鼻腔病变的,鼻咽腔经鼻腔喷雾地卡因2~3次,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后,除镜检鼻腔各部外,并常规镜检鼻咽腔;疑有鼻咽病变的,则与鼻腔一并检查;当镜检上颌窦时,视鼻腔、口腔及X线片所示窦腔发育状况等,择优选取或下鼻道、或尖牙窝进路。

前者麻醉下鼻道,后者予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液尖牙窝粘膜下侵润麻醉后,直接观察鼻腔鼻咽腔,及窦腔内情况。

如需要取活检,可以在内窥镜指示下,将套管与欲取活检的部位成一直线,固定好套管,拔出内窥镜,插入活检钳钳取标本。

检查结束后,拔出套管,上唇复位后稍加揉压,不必缝合口腔粘膜。

2结果 镜检的56例中,除7例经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外,49例均有病变

其中,病变明显与血涕、后吸血涕有关3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4例;未分化癌及淋巴上皮癌各1例。

上颌出血性息肉出血性坏死性息肉各9例;出血性息肉伴窦内陈旧积血1例;出血性息肉伴囊肿、鳞癌各1例。

中鼻道内出血性息肉4例;下鼻道后部静脉丛明显扩张、浅表3例;恶性黑色素瘤、肉芽组织,以及鼻中隔后部小毛细血管瘤各1例。

12例血涕或后吸血涕与病变无明显相关性:上颌窦部分粘膜息肉样变5例,上颌窦浆液囊肿1例,上颌窦粘膜轻度增厚2例,慢性鼻咽炎4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