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组合对红心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比较

摘 要:为探讨红心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的适宜药剂,以红心猕猴桃为试材,进行了4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溃疡病的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组合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防治效果有所差异,其中以20%细宝叶枯唑WP+20%噻唑锌悬浮剂+农用有机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5.2%;1.5%金霉唑噻霉酮+2%细锉春雷霉素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71.6%;50%多抗喹啉铜+3%中生菌素+靓丽素的防治效果一般,防效为66.2%;而0.5%溃腐灵+0.5%靓果胺防治效果较差,防效仅为59.9%。

关键词:药剂组合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田间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6.634 S41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38(2017)04—0037—03。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

on Ulcer Disease of Red Kiwi。

OU Zhi—sheng1, WANG Ren—cai2*, XIANG Yu—ting3, XIANG Hong—zhi3。

(1. Fenghuang Coun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st Center, Fenghuang 416200, 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3. The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f Fenghuang Ancient City of Red Kiwi, Fenghuang 416202,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red kiwi as test material, the author carried out field contrast experiments of four different drugs combinations on preventing and curing of ulcer disease, in the paper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chemicals for ulcer disease of the red kiwi.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drugs combina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curing of ulcer disease were different. The cure effect of 20% Xibao bismerthiazol WP +20% Thiazole zinc suspension+agricultural organic silicon was best, which reached 75.2%. The cure effect of 1.5% gold mildew azole thiamethoxam mildew ketone +2% fine kasugamycin was better, which was 71.6%. The cure effect of 50% multi—oxine copper +3% Zhongsheng mycin + Lianglisu was general, and it was 66.2%. While the 0.5% rotten rot Ling +0.5% Liangguo amine was poor, the cure effect is only 59.9%. The 4 kinds of drug combinations have certain effect on the cure of ulcer disease of red kiwi fruit.

Key words: Drug combinations; the ulcer disease of red kiwi; field experiments。

溃疡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是猕猴桃生产中的重要病害[1],发生后,病情凶猛,危害巨大,轻者减产减收、枝条干枯,重者死树、甚至毁园。该病在我国四川、陕西、安徽、湖南等地都已有发生[2—5],成为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瓶颈。红心猕猴桃(红阳品种为主)因其果味浓香、甜而不腻、品质优良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湖南湘西自治州自2010年以来,红心猕猴桃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和 米良一号猕猴桃一起成为该地区主导农业产业。但在近几年的生产中,溃疡病在吉首、永顺、凤凰等地的红心猕猴桃部分果园中时有发生,给种植户造成了很大损失。近年来,笔者和基地技术员一起,在参考前人研究经验基础上,对当地红心猕猴桃果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溃疡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同时发现,在现有药剂中,采用组合药剂比单一药剂防治溃疡病效果更好。为此,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进行了4种药剂(混用组合防治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的田间应用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旨在为该溃疡病的有效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5%金霉唑噻霉酮水乳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细锉春雷霉素WP,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50%多抗喹啉铜WP,台湾兴农药业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WP、靓丽素,陕西标正有限公司;0.5%溃腐灵、0.5%靓果胺水剂,潍坊奥丰作物病毒防治有限公司;20%细宝叶枯唑WP,湖北天门易普乐农化有限公司;2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农用有机硅,河北石家庄正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药剂组合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筛选确定采用4种药剂组合,具体如下:

组合一:1.5%金霉唑噻霉酮水乳剂+2%细锉春雷霉素WP600倍混合液;。

组合二:50%多抗喹啉铜WP+3%中生菌素WP+靓丽素500倍混合液;。

组合三:0.5%溃腐灵+0.5%靓果胺水剂300倍混合液;。

组合四:20%细宝叶枯唑WP+20%噻唑锌悬浮剂+农用有机硅500倍混合液。

1.3 试验品种与果园。

田间试验在湘西州凤凰县某两个果园内进行,品种为红心猕猴桃(红阳为主),树龄3~4年,其中有部分植株为米良一号上高接换种,大棚架,海拔600~700m,地势较开阔,管理水平中等,2014年春季开始发病。

1.4 试验方法。

分区对比试验,主要方法为全树冠喷雾法。在前期常规药剂防病基础上,该果园4月底开始出现溃疡病,立即采取4组药剂分区针对性对比试验,对照采取清水处理。树干、枝蔓、叶片均匀喷雾,间隔7~10d喷1次,共喷4次。

1.5 调查方法。

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7d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记载发病株数和发病程度,病害分级标准见表1。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公式见式(1)、式(2)、式(3)。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药剂组合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均具有一定防治作用,但防治效果差异较大(见表2,见下页)。由表2可以看出,在4组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效果中,以20%细宝叶枯唑WP+20%噻唑锌+农用有机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75.2%;1.5%金霉唑噻霉酮+2%细锉春雷霉素WP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71.6%;50%多抗喹啉铜WP+3%中生菌素WP+靓丽素的效果一般,防效为66.2%,而0.5%溃腐灵+0.5%靓果胺防治效果较差,防效仅为59.9%。

3 讨论。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灾害,国内外专家在栽培管理、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红阳品种对溃疡病抗性弱,容易发病,且发展迅速。本试验表明,药物组合防治可以抑制其传播和危害速度,其中20%细宝叶枯唑+20%噻唑锌+农用有机硅、1.5%金霉唑噻霉酮+2%细锉春雷霉素、50%多抗喹啉铜+3%中生菌素+靓丽素组合效果较好些,0.5%溃腐灵+0.5%靓果胺组合效果稍差,大田中可交替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但它们之间差异性都不明显,这可能与试验地块、时间、气候、管理等因素有关,同时本试验重复性不够,防治结果不是很理想,结论可作参考。另外本试验还表明,在米良一号上高接换种的红心猕猴桃植株,其耐病性得到较大地增强。

红心猕猴桃品质好、经济价值高,但溃疡病是其致命威胁,栽培中应特别注重预防,果园一旦发生溃疡病害,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能发挥一定作用,但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翌年复发率极高。湘西州2016年3月份遭遇一次下雪极端天气,海拔500m以上的地区还出现结冰现象,后续造成了该区域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的暴发,个别果园甚至毁园。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这一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攻关。

猕猴桃溃疡病在湖南湘西地区主要发生于春季,其发病时间、危害程度与当地早春低温、阴雨、潮湿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栽培中可以采用大棚或其它设施避雨栽培技术,以此来克服不利气候因子和极端天气,抑制该病害的发生和扩展。

参考文献:

[1] 王忠肃, 唐显富, 刘绍基. 猕猴桃细菌溃疡病病原菌鉴定[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2(6): 500—503.

[2] 刘绍基, 王忠肃, 唐显富, 等. 四川省苍溪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规律[J]. 中国果树, 1996, (1): 25—26.

[3] 宋晓斌, 王培新, 张新耀, 等. 陕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调查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8, 13(3): 79—8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