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形成的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迟发性颅脑血肿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12例。结果:年龄≥50岁28例(58.37%),减速伤45例(93.75%),GCS≤8分为30例(62.50%),脑挫裂伤39例(81.25%),颅脑外伤合并休克8例(16.67%),伤后进行首次手术治疗而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25例中,在3 h内手术16例(64.00%)。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2例,中残6例,重残6例, 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结论:减速伤所致脑挫裂伤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原因,对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DTIH) 是指颅脑外伤后经CT 检查,手术或尸体解剖证实在首次CT 检查无血肿的部位出现了颅内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出现了血肿[1,2]。海门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1224例,其中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3.92%),现将DTIH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 例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4~79岁,平均47岁。年龄≥50岁28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自行跌伤7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3例。着力部位:枕顶部22例,额部6例,颞部18例,不详2例。加速伤3例,减速伤45例。均于受伤后1~30 h入院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头痛12例,呕吐25例,颈项强直14例,瞳孔变化15例,伤后持续昏迷20例,存在中间清醒期10例。入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器官系统创伤发生休克8例,合并脾破裂5例,肝破裂1例,血气胸10例,骨盆骨折2例,四肢骨折10例。格拉斯哥昏迷(GCS) 评分13~15分10例, 12~8分23例,3~7分15例。入院后保守治疗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现DT IH之前,病情变化如下: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10例,出现意识障碍或加重13例,定位体征发展或出现新的体征7例,癫痫发作2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于住院观察中复查CT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但未出现新的症状、体征或原症状、体征未见加重。颅内血肿手术血肿清除后发现又出现脑压增高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意识不见好转,或好转后又加重8例。

1.2 CT检查 入院时均行CT 检查:首次CT时间:0.5 ~ 3 h 36例,3~ 12 h 8例,12 ~ 24 h 3例,>24 h 1例。复查CT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时间:<3 h 8例,3~12 h 6例,12~24 h 24例,>24 h10例。首次CT扫描网膜下腔出血7例,硬膜外血肿2例,脑挫裂伤伴点状出血5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2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8例,伴有颅骨骨折27例。复查CT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位于额部8例,颞部23例,顶部7例,多发性血肿10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30 ml 15例, 30~50 ml 22例,50 ml 11例。

1.3 治疗方法 在急诊就诊时均使用了脱水剂,在伤后1 h内使用脱水剂30例。因原发血肿颅内增高进行首次手术25例,其中在伤后3 h内手术16例,3 h以上手术9例。对于DTIH,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36例。手术方法: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Chi—Square方法进行统计,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与DTIH发生相关的因素统计结果 见表1。

2.2 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6月后按格拉斯哥愈后评分,恢复良好22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