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 概述【河南某高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及心理反应应对方式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 2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

结果 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4%,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甲型H1N1流感期间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心理反应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结论 在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教育。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知识;适应,心理学;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22—03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1]。

大量研究发现,此次流行的新型A(H1N1)型病毒与人类流感病毒H1N1的抗原性有明显不同,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尤其25岁以下青壮年是主要感染人群[2—3]。

学校具有人群聚集程度高、接触密切、年龄集中的特殊性,是各种传染病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等的高发区。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和转化过渡的重要阶段,面临生理与心理变化发展和个体欲求与社会心理制约之间矛盾的困扰[4]。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型H1N1流感广泛流行的大环境很容易给大学生带来冲击,可能会由此带来对心理健康的损害。

为此,在学校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成为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5—7]。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甲型H1N1流感期间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笔者于2009年9—10月对河南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209名在校大学生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以期为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某综合性大学在校不同专业(医、理、文)各年级的12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278份,回收问卷1278份,有效问卷1209份,回收率及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94.60%。

其中医学类464人,占38.37%,理工类437人,占36.15%,文科类308人,占25.48%;男生598人,占49.46%,女生611人,占50.54%;大一学生321人,大二学生283人,大三学生248人,大四学生283人,大五学生74人。

平均年龄为(20.40±1.51)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及评定方法 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院系、年级、家庭情况等。

(2)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防治知识调查表由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共同设计,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并于正式调查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调查和修订。

内容包括潜伏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症状、预防及治疗等。

相关防治知识题型为选择题,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满分18分。

(3)甲型H1N1流感心理反应问卷:问卷来自高延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8]。

该量表设定前提是“对甲型H1N1流感可能存在的心理反应”,以符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

问卷共27题,包括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9]。

按情绪反应发生的频度(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对应评0,1,2,3分。

每个维度的总分除以项目数,即为该维度的得分,理论最高值为3,最低值为0。

评分越高,说明情绪反应越严重。

5个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401~0.920之间,总分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631。

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92。

5个维度的α系数在0.755~0.804之间。

所有分析结果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

知识心理反应、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

2 结果      2.1 防治知识 见表1。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见表2。

2.3 应对方式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比较,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作用,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和情感反应[13]。

大学生应对方式来看,在面对甲型H1N1流感的考验时,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说明大学生在遭遇应激事件后,一方面采取心理自助法,如与人交谈,倾诉等;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有意义的活动来摆脱烦恼,向亲朋寻求建议支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较有效地调节甲型H1N1流感应激事件带来的反应。

此外,女生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否认、推诿等自我防御机制,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倾诉求助、调整认知、合理化等应对方式

调查还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