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作者:高骥, 姜小鹰, 刘訚訚, 庄和珠。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41例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作为调查组、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为对照组,选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测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调查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稍高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状况和与乳腺癌相关的其他因素指标,调查组分值高于对照组;情绪状况指标的分值调查组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调查组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患者术后总体生活质量并不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功能状况和与乳腺癌相关的其他因素方面较改良根治术患者好,但情绪状况较差。需要对保乳术后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生活质量; 干预性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和综合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伴随着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保乳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以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2005年7月~2006年7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89例,均为女性,其中保乳手术41例(调查组),年龄(48.20±9.65)岁(29~63岁);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9例,Ⅱ期20例,Ⅲ期2例。改良根治术48例(对照组),年龄(52.63±13.12)岁(28~69岁);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28例,Ⅲ期2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且知晓病情,能够清晰表达意愿,无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和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疼痛情况等。

1.2.2生活质量调查表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V3.0) [1],选择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情绪状况、功能状况和其他因素(乳腺癌特异条目)6项指标。各指标得分相加为生活质量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2.3调查方法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发放、讲解和回收,共发放89份,回收89份。所有问卷资料以双录入方式经验证无误后进行整理。

1.3统计学处理生活质量指标以x±s表示,数据经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组对照组在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及临床病理分期等方面具可比性(P0.05)。

2.2生活质量调查组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3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状况乳腺癌相关其他因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情绪状况上比对照组差(P0.05,表1)。

2.3生活质量总分调查组生活质量总分为(83.024±2.669),对照组(82.083±2.67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与多数恶性肿瘤相比,乳腺癌患者生存期较长。在较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患者要面对来自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会影响乳腺癌的发展和转归[2]。同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癌症治疗目标不单纯局限于疗效,生活质量也成为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34]。表1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

3.1保乳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接受保乳手术患者在功能状况乳腺癌相关其他因素方面要优于接受改良根治术患者,可能由于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女性特征损害较小等优点,且术后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较少,能较快恢复正常家庭生活和社会工作。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3个方面,调查组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社会家庭状况和与医生的关系基本来自家庭、朋友或医生的关心、交流与支持情况,不同手术方式很难对其产生太多影响。而身体状况方面没有差别,与调查前预测不太吻合,因为较小的手术创伤应该使患者术后的身体状况更为理想,这主要与接受保乳手术患者后续治疗复杂、毒副作用较大有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