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劲沉酐 爽逸俊雅

王玉平作品构图饱满均衡,技法表现力遒劲沉酣;构思精巧奇崛,题旨内涵深邃,呈现极强的独创性。

下载论文网   中国木雕艺术起源于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中出现了木雕鱼。

秦汉时期木雕工艺日臻成熟,绘画、雕刻技法业已精致;唐代木雕趋于完美,保留至今的木雕作品依然绽放异彩;明清时期的木雕作品题材丰富,包括人物山水、花鸟鱼虫、龙凤呈祥等,广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2008年,传统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沧海桑田,薪火传承。

王玉平进入木雕行业已有50多年,他自幼酷爱素描、人物肖像及工笔国画,跟随驻地工艺美术厂师傅马守臣学习雕刻,系统临摹传统人物画大师刘旦宅、刘继卣的作品,因刻苦钻研且才思敏捷,其雕刻作品逐渐崭露头角。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王玉平“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同年2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每日电讯》分别介绍了他的人物木雕作品;1996年11月,香港《文汇报》报道了他的木雕艺术;1997年4月,央视第七频道对他从事木雕的艺术人生进行专题报道,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挥毫赞叹“玉平方家艺苑生辉”;原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欣然题词“才艺风华美妙绝伦”;2006年4月,他受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的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首届民间艺术高层论坛;2015年6月,他的作品《写实齐白石》获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抽象木雕《杰克逊》获银奖。

2016年11月,受中国木雕博物馆邀请,王玉平捐赠了4件人物作品

该馆首任馆长陆光正认为,王玉平作品既有传统木雕的厚重质朴,更抓住了西洋人物画的神韵,实现了对传统木雕的超越,填补了中国木雕界漫画人物木雕的空白。

王玉平作品构图饱满均衡,技法表现力遒劲沉酣;构思精巧奇崛,题旨内涵深邃,呈现极强的独创性。

写实作品彰显了传统国画精髓的具象魅力,形象惟妙惟肖,给人以震撼心灵的愉悦之感;写意作品繁简有度,形聚意炼,刀笔力道老练,线条流畅豁达,展现了爽逸俊雅的情趣。

王玉平制作的写实人物头像醇厚质朴,气韵灵动。

《齐白石老人》《黄宾虹》《于右任》《鲁迅》等作品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4位名家的表情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

雕者以娴熟的刀刻技术,或中钢刀打坯,或平刀劈削,或圆刀挖掘,或斜刀扼、拧、剔、铲,或三角刀刻制毛发线纹,或玉婉刀刨弧修光,展露了精湛的技艺,准确地刻画出名家独特的性格特征、精神状态,以及典型的历史风貌。

王玉平深谙“骨法用笔”的深刻内涵,不惜穷尽所能,施展圆熟刀笔,精准地刻画出各位名家的身份特质、人物骨相,充分展示了国画意境中骨力的厚重美、道劲美、气韵美,堪称大雅。

王玉平制作的写意人物头像诙谐幽默,夸张得体。

《爱因斯坦》《老布什》《罗斯福》《丘吉尔》等多组外国人物头像作品采用漫画手法,刻画得诙谐幽默,形神兼备。

雕者并非简单地传移模写,而是试图表现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通过用刀笔刻画人物头像的面庞轮廓、五官特征并涂色搭配,概括了每位人物的突出特征,达到了启发观者对人物历史性的深入思考。

王玉平的山水画作品风骨劲峭,精工雅秀。

《溪山揽胜图》《群山献寿图》及阴刻《游春图》等浮雕作品,墨气酣畅,洒脱恣肆,爽逸旷达,深受国内外藏家的喜爱。

王玉平汲取元清山水画名家的精华,善于选取高远和平远视角构图,施展刀笔绘出壮丽山河的隽丽清秀。

《溪山揽胜图》两边山势陡峭突兀,光照袭来深浅别致,远景则雕后加染黄红浸蕴,劈掘剜铲,线条劲硕盘桓;右侧山坳、茅屋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岚气升腾缥缈,木桥流水潺潺,飞鸟喧哗群舞,实乃出入于人间仙境。

浮雕作品《群山献寿图》借用椴木的天然色调与纹理,愈显古色古香的风韵,驻足眼前,清崖石岗陂陀,苍松绕水耸立,因流云隔断,与后山巍峨群峰有了气势贯通的空灵。

作品构图的立体感极强,具有多维透视效果,表现出一种气势雄浑、苍莽沉酣的独特魅力。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