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彰显特色 着力打造蓝色产业集聚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建设以及胶州湾“隧桥”开通,为胶南蓝色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发展蓝色经济、实现蓝色跨越,重在产业支撑。

近年来,我们依托海洋、港口、产业平台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创新陆海统筹机制,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打造蓝色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胶南特色和较强区域竞争力的蓝色产业体系,增创了科学发展新优势。

2011年,全市完成海洋经济增加值68.3亿元,同比增长49.8%,占GDP的比重达到10.5%,均居青岛五市首位。

下载论文网      一、依托青岛前湾港、董家口港等优势,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

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港口物流产业基地。

董家口港区规划岸线35.3公里,设计泊位112个,年吞吐能力 3.7亿吨。

目前,港区及临港产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先后引进建设了华能通用码头、青岛港矿石码头、大唐通用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华能通用和青岛港矿石等四个泊位已实现试运营;签约引进中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中国外运等一批国家大型企业,中盐青岛董家口物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盐业最大物流集散地。

到2015 年,董家口港区将建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及能源储运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中转枢纽港口。

依托董家口港区和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对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政策优势,规划设立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其中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开工建设着力打造以综合保税为核心的仓储、物流、加工功能配套区。

依托东方金石矿业大厦,每年举办中国(青岛)国际矿业博览会,着力打造年交易额过百亿元的全国矿产交易中心。

二是加快发展能源重化工业。

加快推进董家临港产业建设,突出发展石化、冶金及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

引进建设了中石化LNG、信泰怡和科技园、海晶化工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其中中石化LNG项目一期投资105亿元,每年从巴布亚新几内亚接转LNG300万吨,将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海晶化工项目引进世界顶级生态化工技术,将打造世界领先的生态环保型化工企业。

同时,青岛石化、青岛钢厂搬迁、澳斯顿建材、浦项钢铁、通裕重工、五矿氧化铝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推进,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

三是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通过开发建设董家口港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市经济开发区等八个产业平台,规划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对发展临港制造业发挥了巨大承载作用。

立足优化提升传统制造业,成立了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的纺织机械行业协会,规划设立了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产业提升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泰发、东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通过招大引强,引进培植了天信电器、三泰膜工业、海霸新能源、奥普兰游艇制造等一批新兴制造业项目,推动了制造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三泰膜工业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膜工业生产基地。

依托天信电器等龙头企业,启动建设年产值达百亿元的煤机能源产业园,将建成中国重要的煤矿机电产业基地。

预计五年内,全市将形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纺织机械、橡胶轮胎、家电电子、煤机等九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年产值达到3600亿元。

二、发挥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优化提升现代海洋产业   一是集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通过扶持壮大明月海藻、聚大洋生物、东海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海洋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完成了总投资7.3亿元的明月海藻搬迁提升工程,促进了海洋产业集聚提升。

规划建设占地上千亩、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海洋生物产业园,着力打造全球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品种最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目前,全市发展海藻化工和生物医药企业25家,其中明月海藻和聚大洋海藻是国内仅有的两家生产食品医药级海藻酸钠、甘露醇和卡拉胶的企业。

胶南海藻制品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渔业是胶南的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海珍品生产基地,以水产品健康养殖、远洋捕捞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通过调整优化渔业结构,着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全市工厂化养殖业户达到350多家,深水抗风浪网箱2000个,发展大马力钢壳渔船20对;万亩海珍品底播增养殖“海洋牧场”已初具规模,将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

培植引进青岛和福记食品等规模以上海产品深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5万吨。

全市有35家企业获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10家企业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泊里西施舌、灵山岛海参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2011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1万吨,实现水产品总产值47.2亿元。

三是积极发展海洋能源产业

开发利用丰富、清洁、可再生的风能、海水等能源,是胶南着力突破的新兴产业之一。

通过引进总投资24.1亿元的国电电力、大唐风电、国华风电三大集团项目建设,在充分发展和利用新能源的同时,带动形成了风电资源开发和风机装备制造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海水综合利用,46万平方米海水冲厕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国家课题验收及科技鉴定;颐荣置业海水源热泵提供清洁热源,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可供1.2万户居民使用,分别比电锅炉和燃煤锅炉供热节省2/3、1/2以上能量。

三、立足良好的滨海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蓝色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

突出抓好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滨海旅游度假酒店群、小珠山休闲度假、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滨海旅游度假区。

目前,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已签约引进14个休闲旅游大项目,已开工和落地的四星级以上酒店达到16家,吸引了新加坡悦榕庄、美国丽笙、香港鲤鱼门、香格里拉等10个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品牌,客房总数近8000间,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正积极推进。

坚持节会带动、文化推动、农旅结合和标准化建设,每年举办琅琊旅游文化节、青岛海洋音乐季、灵山湾国际拉网节等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极大提升了琅琊旅游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顺利通过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验收。

胶州湾“隧桥”开通的旅游带动效应全面释放,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1亿元。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美术产业

依托优美的海岸、山水、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美术作品创作、创意动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美术产业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美术产业基地。

建成启用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成为国内一次性展出油画最多的乡村油画展览交易中心。

以达尼画家村为核心,规划建设占地15.7平方公里的青岛达尼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后将形成南有深圳“大芬”、北有青岛“达尼”的双雄局面,成为引领山东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

启动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东夷文化产业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三是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

适应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建设,以及“以港兴市”战略带来的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引进一批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担保公司,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机构先后在胶南设立分支机构,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40多家。

规划建设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金融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即将竣工,将打造一个以金融服务为核心,集金融、商务办公、五星级酒店、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青岛西海岸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隆起带。

四是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产业

整合政策、资金等要素,加快推进科教园区建设和企业科技进步,初步形成了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海洋科技支撑体系。

依托正在建设的大学科研区,引进建设一批涉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青岛港湾学院、胶南职教中心建成启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胶南校区即将开工建设

目前大学科研区在校生已达2万人,两年后可提供涉海专业人才1万人。

主动用好青岛蓝色硅谷”研发和孵化功能,启动建设总投资6700万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签约引进京润石化设计研究院、华泰森淼技术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恒荣科技园等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蓝色经济重要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