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各分类项目出口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期限内是不同的。

短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项目有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成品以及杂项制品,而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则相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项目有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

下载论文网   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加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力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等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 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 经济增长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对外贸易额也与日俱增。

2002年以来,我国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6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在2004年超过1万亿美元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万亿到2万亿的突破。

到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2173.38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80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

自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仍然保持着相当稳健的发展态势,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仍然维持第三位,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4285.5亿美元,在世界出口排名中位居第二位。

虽然200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下降至到22072.7亿美元,但排名位居第二,其中出口额为12016.7亿美元,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可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中国改革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出口,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我国出口己达如此规模的今天,考虑出口结构问题不仅水到渠成,而且非常重要。

一 文献综述      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有关对外贸易结构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Xiaohui Liu、Peter Burridge、P.J.Sinclair(2002)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对各变量间进行协整性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三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联系,并且在开放性政策环境下表现出相互的加强作用。

Mazumdar(2002)通过研究认为贸易结构经济增长是相关的,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贸易结构和方向,即只有当一个国家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时,贸易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出口资本品而进口消费品则未必能带来经济的增。

Raja Kali、FaBio Mendez、Javier Reyes(2007)重点研究了一国对外贸易伙伴国的数量和对外贸易的集中性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他选取了 1980—2000年间15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贸易集中度的变量,运用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发现,贸易伙伴国的数量与本国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在富有国家表现得更强;贸易集中度与各国经济增长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经济不发达国家表现得更强。

徐光耀(2007)的《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选择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四国作为样本,分析了在不同的进口贸易结构下,进口贸易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

李兵(2008)在《进口贸易结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对1980年到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中国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及现状研究》中蓝庆新(2001)关于对贸易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度量进行了论述,并就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说明和实证指标分析。

从上面的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关于对外贸易结构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是从具体的出口行业上研究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关系的还是比较少见,另外各学者的研究大多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缺乏从动态角度方面来研究。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工业制成品各分类项目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实证研究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主要说明我国工业制成品各分类项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准则的基础上,再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将选取的工业制成品经济类别划分为4大类: 1—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2—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3—机械和运输设备,4—杂项制成,即将原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的第9类―未分类商品并入第8类杂项制品中。

本文选取的变量为中国1980~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工业制成品中的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SITC1)、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2)、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3)和杂项制(SITC4)。

本文的GDP数据以及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其中所涉及到的美元全部以当年的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对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协整关系,分别为LNGDP、LNSITC1、LNSITC2、LNSITC3、LNSITC4,一阶差分记为:DLNGDP、DLNSITC1、DLNSITC2,DLNSITC3和DLNSITC4。

本文所有实证结果都使用 Eview5.0 统计软件计算。

(二)单位根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建模时, 首先要考虑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而很多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现行的主流检验方法是进行单位根检验。

本文通过ADF 方法对 LNGDP、LNSITC1、LNSITC2、LNSITC3、LNSITC4及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进行检验。

由表1的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原时间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而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序列,因此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单整,记为I(2)。

根据协整原理,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协整关系(长期稳定关系)。

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化学制成品出口、原料制成品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杂项制品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故可以用JJ检验法对它们之间的协整进行检验,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是一个还是几个。

由表1的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原时间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而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序列,因此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单整,记为I(2)。

根据协整原理,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协整关系(长期稳定关系)。

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化学制成品出口、原料制成品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杂项制品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故可以用JJ检验法对它们之间的协整进行检验,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是一个还是几个。

(三)协整检验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化学制成品出口、原料制成品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杂项制品出口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因为在第一行检验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中,这个假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被拒绝,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但由于在接下来的四个检验中,四个假设无论是在1%还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未被拒绝,说明这五个向量间存在且只存在一个长期协整关系,即表示经济增长、化学制成品出口、原料制成品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杂项制品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四)Granger 因果检验   从表3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上,化学制成品出口和原料制成品出口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并不是化学制成品出口和原料制成品出口的Granger原因,即化学制成品出口和原料制成品出口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单向促进作用;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杂项制品出口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表明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杂项制品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促进更多的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出口

在化学制成品,原料制成品,机械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四者间的因果关系检验中,可以看出化学制成品出口和原料制成品出口是机械运输设备出口的Granger原因,即化学制成品和原料制成品出口可以拉动机械运输设备出口

(五)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LNGDP、LNSITC1、LNSITC2,LNSITC3和LNSITC4的协整关系可以得到以下误差修正模型:   其中,D()表示变量的差分序列,变量后括号内的负数表示之后的期数,是误差修正项,也就是长期协整方程的表达式,它满足下式:   修正误差模型(1)反映的是变量间的短期关系,误差修正系数约为—0.03587,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由于经济增长与化学制品出口、原料制品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杂项制品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使得短期内LNGDP有非均衡状态逐渐向均衡状态趋近。

滞后一期的非均衡误差以3.59%的速度从非均衡向均衡调整。

短期内化学制品和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增长经济增长起到了挤出作用,而原料制品杂项制品出口增长则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修正误差项(2)反映的是变量间的长期关系。

从长期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化学制品和机械运输品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GDP将分别增加4.925972和0.425073个单位,原料制品杂项制品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GDP将分别减少7.188277和2.12133个单位。

三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短期内,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经济增长则起到挤出效应,而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成品以及杂项制品出口经济增长起到促进效应。

(二)长期内,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经济增长则起到促进效应,而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成品以及杂项制品出口经济增长起到挤出效应。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力度   从长期来看,化学制品出口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而作为这两项出口商品的共同特点,它们基本上都可以看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因此长远来看,有必要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力度。

更进一步的则是衍生到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

由于当前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人力资本往往是通过间接提高其他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了两方面。

一是人力资本提高了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率,从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由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缓和了低层次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和技能存量,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充分利用奠定基础,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的提高促进资本和技术的投资,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二)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我国的现实条件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们目前的贸易基础,但此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所能带来的贸易利益有限,而且基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这一比较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

另外,从长期来看,仅仅依靠出口贸易的数量扩张来带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更好的利用出口贸易对国内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其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增长方式的转变作出贡献。

目前,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虽然已经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绝大部分的增长都来自于机械及运输设备,所以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96.6%,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优化了。

因为我国出口制成品中粗加工、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很大,出口制成品中很多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属于进口。

因此,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不仅要看出口什么,出口多少,更要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所以,只有在稳步推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基础上,加大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力度,逐渐优化我国商品的出口结构,才能保证长期贸易利益的实现,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的拉动机制。

具体来讲,要逐步实行以提高商品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出口战略,创造提升产业结构的环境。

出口商品结构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延伸和反映,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根本原因还在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上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面对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整体较弱的现实,我们应该在短时期内继续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主导进行产业战略性重组,通过贸易发展战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良好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出口结构的同步优化,通过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大限度地获得市场开放后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

参考文献:   [1]孔祥荣.结构优化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学刊,2007;4   [2]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2   [3]刘晓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研究》.2001;5   [4]方世建,付文林《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1;9   [5]姚丽芳.《对外贸易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统计研究》,2001;9   (责任编辑:张彬)。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