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分析

【摘要】 目的评价小切口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均行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或皮牵引2~7天后手术。采用小切口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6~23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18例(85.71%)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无发生骨折愈合。功能恢复:优7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小切口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减少手术创伤,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活动功能。

【关键词】 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外科创伤,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手术治疗股骨  转子间骨折的基本要求是达到坚强内固定,以便早日进行功能锻炼。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因  其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等优点,已在股骨粗隆间  骨折治疗中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1,2]。2004年1月~2009年8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3~81岁,其中60岁16  例(71.19%)。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跌倒致伤9例,外来暴力伤4例。所有骨折均为闭 合性骨折,均有髋部剧烈疼痛和明显功能障碍,均经X线拍片确诊。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6例,ⅡA型7例,ⅡB型5例,Ⅲ型3例。Singh Ⅵ级10例,Singh Ⅴ级8例,Singh Ⅳ级3  例。合并有一种以上内科疾病14例,其中高血压9例,冠心病3例,心电图示心律失常4例,  脑血管病1例,2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其中老年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轻度骨  质疏松。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入院后为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骨折复位,均行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或皮牵引2~7天后手术股骨转子间骨折移位大多数可获得较大改进。患有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围手术期处理,如改善心功能,控制血糖过高,降低高血压,提高肺活量积极抗感染治疗

1.2.2手术方法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在C 臂X光机透  视下做牵引和手法整复。将患髋置于内收、内旋位以达到手术要求。从大转子顶点插入导  针C臂X线定位,位置准确后将髓内钉插入髓腔。透视下确认髓内钉位置准确后,再将患肢  适度外展并牵引骨折整复满意为止。部分骨折移位多、嵌插复位困难者,行股外侧切开整  复后再插入髓内钉固定。对于个别骨髓腔狭小者可酌情考虑先做扩大髓腔,再插入大小、长  短适中的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再将患肢适度外展和牵引骨折整复满意,手术完毕后活动髋  关节及C型臂X光机透视确认。

1.2.3术后处理术后第1天患肢开始行肌肉功能练习,术后2天做肌肉等张收缩锻炼,第3天开始踝足关节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舒缩运动。4~5天疼痛减轻即可坐起,行膝关节功能练习;7天后行髋、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高龄患者可考虑机能情况,酌情进行患肢活动。为防止因制动可能引起的深静脉血栓,选用阿司匹林、华法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加以预防。常规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1周左右。

2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23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18例(85.71%)达到或接近解剖  复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无骨折愈合、髋内翻、内钉尖端周围骨折。其中术中发生大粗隆劈裂骨折1 例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5个月已骨性愈合。过早负重老年患者1例,术后3个月发生股骨颈短缩,股骨颈螺钉退出,经有限禁止行走、适当卧床休息,术后4个月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按黄公怡[1,2]标准评定,优7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