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初中三年级语文)

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酬酢(zhà)     窎远(diào)      转轴调轸(zhēn)。

B.啰唣(zào)     僭谈(zèn)     水流汤汤(shāng)。

C.忖度(cǔn)     布裈(kūn)     咬文嚼字(jiáo)。

D.行栈(háng)     亵渎(zhì)     吹毛求疵(cī)。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南京是张教授的桑梓之地,所以这次回国,他第一站就去了南京。

B.别被他那看似理直气壮的表现欺骗了,他不过是在虚张声势罢了。

C.这个面包已经过期三天了,闻起来怪怪的,吃起来味同嚼蜡。

D.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3.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音乐就是这样,她让你从心灵深处__________出一泓碧莹的清泉,静静地洗涤心灵的尘垢,__________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②一个人接受学校教育,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重要的在于刻苦勤勉,__________,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坚持活到老,“储蓄”到老。

A.澎湃   消失  兢兢业业      B.流淌   消除  日积月累。

C.激荡   消灭  兢兢业业      D.喷涌   消减  日积月累。

下文选自某校演讲活动中一名班干部的发言稿,阅读后完成4~5题:

①班干部是班主任精心挑选出来的精英,在班里是出类拔萃的。②作为一名班干部,我体会到只要认真负责,以身作责,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就能做好班级工作。③只要尽职尽责,就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受到同学的尊重,并在这情感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④同时,也能为自己提供锻炼才干的机会,为今后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4.文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从各句话内容看,与话题内容连接得不够紧密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人物与作品名称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安知府——《官场现形记》      B.魏延——《三国演义》。

C.甄士隐——《红楼梦》         D.钟徽——《水浒传》。

7.下面四句话都被收录于《格言警句辞典》中,但其中有一句,不能归为“惜时篇”,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

A.天不在与,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B.此生有尽志不移。(陆游《涌书示侓》)。

C.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邵谒《览镜》)。

D.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百日蹉跎。(王褒《高句丽》)。

阅读下面两个片段,选出8—10题答案。

文段(一):

后来办了食堂。奶奶把家里的两口锅交上去,从食堂里打饭回来吃。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卤虾酱炒豆腐,焖茄子,猪头肉!食堂的大师傅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在蒸笼的白蒙蒙的热气中晃来晃去,拿铲子敲着锅边,还大声嚷叫。人也胖了,猪也肥了。真不赖!

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

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人也瘦了,猪也瘦了。往年,撵个猪可费劲哪。今年,一伸手就把猪后腿攥住了。挺大一个克郎,一挤它,咕咚就倒了。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文段(二):

他有时也去莳弄莳弄他家的南瓜、山药地。锄一锄,从机井里打半桶水浇浇。这不是为了玩。萧胜是等着要吃它们。他们家不起火,在大队食堂打饭,食堂里的饭越来越不好。草籽粥没有了,玉米面饼子也没有了。现在吃红高粱饼子,喝甜菜叶子做的汤。再下去大概还要坏。萧胜有点饿怕了。

他学会了采蘑菇。起先是妈妈带着他采了两回,后来,他自己也会了。下了雨,太阳一晒,空气潮乎乎的,闷闷的,蘑菇就出来了。蘑菇这玩意很怪,都长在“蘑菇圈”里。你低下头,侧着眼睛一看,草地上远远的有一圈草,颜色特别深,黑绿黑绿的,隐隐约约看到几个白点,那就是蘑菇圈。的溜圆。蘑菇就长在这一圈深颜色的草里。圈里面没有,圈外面也没有。蘑菇圈是固定的。今年长,明年还长。哪里的蘑菇圈,老乡们都知道。

有一个蘑菇圈发了疯。它不停地长蘑菇,呼呼地长,三天三夜一个劲地长,好像是有鬼,看着都怕人。附近七八家都来采,用线穿起来,挂在房檐底下。家家都挂了三四串,挺老长的三四串。老乡们说,这个圈明年就不会再长蘑菇了,它死了。萧胜也采了好些。他兴奋极了,心里直跳。“好家伙!好家伙!这么多!这么多!”他发了财了。

他为什么这样兴奋?蘑菇是可以吃的呀!

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了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他现在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他还是到处去玩,去瞎跑。

8.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都抓住了“吃”的变化来写,反映出当时左倾路线下,人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B.两段文字都反映了大跃进中吃“大锅饭”和三年自然灾害的时代背景。

C.两段文字都通过一个孩子眼中最普通的生活折射出当时社会深刻的变革。

D.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延续性,文段(一)中写农村生活不好,文段(二)写坝上生活比农村生活好,从而引发了对奶奶的想念。

9.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中三个连续出现的时间性词语“后来”,表明大跃进办公共食堂的错误,在短期内让人们付出了代价。

B.文段(二)中写萧胜采到蘑菇后“兴奋极了,心里直跳”,嘴里还说着“好家伙!好家伙!这么多!这么多!”,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爱吃蘑菇的他一下子采到许多蘑菇时非常高兴的心理。

C.文段(二)中写萧胜“恨”掺糠的红高粱饼子和甜菜叶子汤,真实地反映出他对当时生活变化的不满和怨愤。

D.文段(二)中最后一句写萧胜还是“到处去玩,去瞎跑”表现出生活虽然不好,但也没能改变他作为一个孩子的天真、活泼、好动的性情。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生活的变化。

B.文段(一)中的“真不赖”暗含反语,起嘲讽当时政策错误的作用。

C.文段(二)描写蘑菇圈的内容中,两个“圈里”的含义不相同。

D.两段文字中都运用了夸张、反复的修辞技巧。

二.根据原文将下面11—16题中诗文的句子真写出来。(10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骨肉流离道路中。(1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1分)。

13.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马毛带雪汗气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写出龚遂在回答皇帝怎样平息盗贼时分析当时渤海郡情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并写明作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海燕》一文,回答17—20题。(7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①处——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②处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按时间顺序,使海燕这一形象在暴风雨渐次逼近的三种景象中逐步完整、鲜明、光辉。

B.作者把海燕塑造成一个海上的英雄,实际是把它作为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代言人。

C.文章集中笔墨歌颂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充满革命必将胜利的豪情。

D.作者运用散文诗的语言,描绘了海燕在恶劣环境中的战斗雄姿,让人从它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全文细腻,真挚,感情沉郁。

18.仔细比较文中①②两处划线句中发生变化的词语,并说明作用。(2分)。

变化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6段中加点的“只有”能否去掉?为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回答21—24题(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亦我所欲所欲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3.翻译句子:(2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默写中心论点,并说说本文提出中心论点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6分)。

石缝间的生命》。

1.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2.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 (1)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 (2)。

3.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从生出倔强的生命

4.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  ①  。

5.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 (3)。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钢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做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者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②  ,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6.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的 (4) ;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里,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7.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儿撒落在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的种子,撑着团团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

8.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

③  。

9.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10.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25.给加点字注音:(1分)。

①潸(   )然    ②采撷(   )。

26.根据语境,选出    处填写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寄托   苛刻  健壮  可怜。

B.寄托   严峻  茁壮  哀怜。

C.托付   严峻  茁壮  哀怜。

D.托付   残酷  健壮  可怜。

27.3—7段划分段落正确的一项:(  )(2分)。

A.3.4.5.6. 7.          B.3.4.5.6. 7.。

C.3. 4.5.6.7.          D.3.4.5. 6.7.。

28.根据语境,在空缺的①②③处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3分)。

A.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B.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

C.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9.请结合文意,谈谈对第5段中“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中的“强者”含义的理解,并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按要求改换句式,并揣摩原句式的表达效果。(2分)。

如果一切的生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把画线句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划出文中与最后一段的“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灵的情感力量”相呼应的语句,并谈谈这两句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这篇散文通过对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松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理解运用(9分)。

33.甲乙两同学去游园,其中甲考试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乙却没考好,有些沮丧。面对一处花香鸟语之地。(3分)。

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你心中有美,就会乐而无忧;你心中有悲,就会愁而无乐。

3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前美国总统里根在决定恢复生产新式B—1轰炸机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里根说道:“我怎么不知道B—1是一种飞机呢?我只知道B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想我们的武装部队一定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东西。”(4分)。

(1)里根回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回答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许多简单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往往给人许多启示,仔细体会所给例子,展开联想,试着给所示图形写上一句贴切而又有一定内涵的解说词:(2分)。

例:

解说词:两盏电灯——漆黑的夜里,只有我们互相依偎着给对方光亮。

解说词:手拿横杆走钢丝——。

七.作文(50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一种美好的行为,一回美好的体验,一次美好的合作,一片美好的情感,偶然间的发现……,我们应该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受。请你以“用美好的心看世界”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选材要新,立意要准、正确。

3.文章构思清楚。          4.消灭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800。

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D  7.B  8.D。

9.B  10.C。

二.。

11.田园寥落干戈后,

12.俱怀逸兴壮思飞。

13.杜鹃声里斜阳暮。

14.五花边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5.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16.参考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三.课内阅读。

17.D。

18.变化点:①人人“叫喊”到“大笑”号叫②从“飞翔”到“飞舞”。

作用:写出了海燕的情绪更激昂、更高涨、更乐观、更自豪、更自信。

19.无产阶级革命者对革命风暴的呼唤,充满了对胜利的必胜信念和战斗豪情。

20.不能。因为“只有”与前文形成对比,更能表现出海燕的英勇无畏。

四.文言文阅读:

21.①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②(有)什么好处。

22.B。

23.①生命是我想要的,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②为了宫室的华美,大小老婆的侍奉,所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24.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特点:开头设喻引出中心论点。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

25.①shān   ②xié。

26.B。

27.B。

28.B CA。

29.强者是能在恶劣环境中适应环境工顽强生存下来的生命

30.肯定句:它们不能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不能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

表达效果:强调了一切生命若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的危害。

31.所划句子:原文第一句。这两句话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在石缝间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和感动。

32.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生物的赞美之情,及领悟到了在困境中发现自己锤炼自己,使自己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六.语言运用:

33.解题思路:

甲的活应体现出对美景物的美好体会与接受,而乙的活应体会出对美景的拒绝,与无从感知,且甲、乙两人活应意思相反。

参考答案:

甲说:花香鸟语之地让我醉心。

乙说:花香鸟语之地让我伤心。

34.(1)B—1轰炸机是美景不可缺少的装备。

(2)一语双关,既说出了维生素B—1的作用,更表明了生产B—1轰炸机的重要性,表明了个人观点。

35.解题思路:

此题并未简单的看图说话,写出的解说词除“贴切”外,还要具有一定“内涵”。

参考答案:

①做人应正直。(朝一个方向坚定地走,不偏不倚)。

②做事应善于保持平衡。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