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钟冬季 [适时调整“冬季饮食钟”]

冬季里,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冬季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饮食钟”在寒冷的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冬天的寒冷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通过分解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因此,冬季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的食物。

对于体质偏弱而无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芡实、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山药、扁豆、桂圆、山楂、饴糖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就可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冬季是减轻体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时机。

此时,肥胖者的晚餐应少吃,并安排得清淡一些。

由于晚间人体摄入营养素易转化成脂肪而储存,同时,晚间活动量小,如果晚餐丰盛则易引起血脂升高,并易沉积于血管壁上,为动脉硬化埋下隐患。

妇女在冬季应增加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钙和铁应有充分的供应。

老人和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本来就差,寒冷对他们是很大的威胁,因此,此时尤其需要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应分别占13%—15%、25%-35%、60%—70%为宜。

老人在冬季宜常吃粗粮、杂粮和薯类,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马铃薯。

兔肉、动物肝、动物血、豆腐、芝麻酱、红糖、虾米、虾皮以及带色的叶菜都适于冬季进食。

此外,冬季进补御寒,调整饮食的同时,应进行耐寒的锻炼从而增强适应能力。

如忽略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地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疾病。

而且,一冬下来,有可能多长出赘肉,会给原来就肥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者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因此,冬天应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食而受益的目的。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