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自行车破势回归,离重构城市交通生态还远吗?

2016—11—29 ?、输经理世界 下载论文网 /3/view—12989183.htm  “自行车交通的一切都在这里!”   11月20日,由中国本土公益组织拜客绿色出行携手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能源基金会(中国)等共同举办的第二届自行车生态大会,在深圳南山科兴科学园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现场观众   作为自行车交通界开创性的大会,此次大会吸引到了众多国内外自行车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话,分享独到的见解与智慧,探讨自行车回归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绿色出行迫在眉睫   南京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直言,中国的“黑暗”交通年代已经到来,并且带来了拥堵、雾霾、健康等种种问题,提出应建设健康交通、健康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吁绿色出行迫在眉睫。

他认为自行车交通过去一直处于弱势,现在应该重新重视这一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赵一新认为虽然中国过去在交通问题上推崇汽车,但现在已经开始学习欧美的先进经验,应理解过去所犯的错误,重新正视这一问题。

圆桌对话   他还在大会提到住建部已立项研究制定《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规范》(下称规范),《规范》针对目前规划与建设脱节、规划理念落实不到设施建设当中、精细化设计不足的问题,《规范》实施后,将会是对既有的规划设计体系的有益补充和衔接手段,既纵向拓展、承上启下,又横向协调,立足控制。

探讨自行车交通可行性   大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NGO人士都分别分享了自己城市自行车交通改善的案例,其中,来自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综合规划师主任周翔向我们介绍了面向2040年的绿色交通的发展愿景与路径选择,绿色出行是上海建设可持续生态城市的要义之一,并提出慢行设施只增不减,慢行保障、公交优先等引导绿色出行的原则。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斌在研究了北京自行车与步行交通改善案例之后,提出了应以物理隔离方式确保自行车路权,隔离设施两段应设置自行车道标识等多项实际建议。

厦门则在交通压力巨大、生态环境脆弱等背景下提出采取建设自行车高速路的方式鼓励自行车出行,目前已建设完成示范段;厦门岛也进行自行车网络体系的优化。

大合影   来自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傅彦也介绍了山城重庆有别于平原城市的地貌情况应如何建设自行车交通

一方面重庆借助山城地貌,成功塑造了山地自行车骑行文化,另一方面也在有条件的平地区域建设自行车交通片区,在大学城区域内这一举措成功引导了当地人们借助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在重庆都能取得成效,说明自行车交通建设应该一城一议,因地制宜。

”傅彦总结经验道。

来自台湾的专家陈雅雯也认为没有哪个城市不适合推广自行车交通的,只要找到各自适合的方式。

以上案例给予了其他城市非常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聚焦公共自行车发展与骑行安全   目前火热的“共享”自行车大会与会人员非常关注公共自行车的发展,与会嘉宾一致认同“共享”自行车自行车交通回归城市的积极意义,来自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李昊认为未来“自行车+地铁”的方式在大城市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显著。

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中国区工程师杨双健研究了对于公共自行车系统优劣的评价体系,其认为好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城市面貌的改变。

闭幕式   对于如何减少骑行安全事故,来自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安全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陈宏云认为,一方面应提高骑车人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应规范机动车遵守规则、礼让非机动车,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善道路设施以及规范管理,例如应对非机动车(或驾驶者)采取登记、培训和新闻宣传安全守则等措施。

链接:   作为中国自行车交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大会已成功举办第二届。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鼓励自行车绿色出行交通方式的大背景下,自行车交通议题迎来了更多探讨的可能性,各方就公共自行车新业态、民间NGO的倡导与联结、创造安全的骑行环境、建立品质街道和营造活力公共空间的实践案例与方法探索等热门话题进行激烈讨论。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