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30天篮球体能训练计划

摘要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篮球竞技能力主要构成要素之一的体能在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探索和研究发展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寻求体能训练的最佳模式,使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最优化,已成为现代篮球训练追求的目标。

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基础,篮球运动中体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没有良好的体能,就不会有优异的成绩。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法和多年的运动实践经验,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篮球体能训练的主要特征、训练的原则、方法和体能训练后的恢复措施,以期为提高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的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篮球 体能 方法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联赛逐步取代了赛会制,使赛期大大延长,比赛的密度也显著提高。

激烈的对抗无疑也加大了比赛强度。

比赛强度的加大给各队技战术的运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快节奏的攻防转换、激烈而频繁的身体对抗、快攻次数的增多、大范围的穿插跑动、扩大的半场人盯人防守以及凶悍的篮板球拼抢等。

这些战术的演变无疑对篮球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体能要求。

一、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能训练科学研究的缺位   目前国内篮球体能训练存在主要问题有,训练方法不合理,理论不清楚,盲目操作造成大量运动损伤。

篮球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科研方面明显落后于世界篮球强国,当我国研究领域局限在如何利用先进技战术战胜国外强队的范畴时,而国外早就在研究如何加强体能训练来保证技战术的实施。

(二)体能训练理念落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思想决定行动。

训练理念训练主体对训练实践及过程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理性认识,是对训练实践自觉反映,对训练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指导训练是无效训练甚至是破坏性训练

训练理念的落后必定导致竞技成绩落后,因此,篮球训练要有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我国教练员训练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体能训练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我国CBA联赛是一周三赛制,WCBA是一周二赛制,期间如何安排体能训练,还没有科学的理论研究

例如,2007年时任中国主教练的尤纳斯曾说:“如果你想在篮球馆的训练中取得好的效果的话,那么就需要有良好的体能作保障,为之后的训练打基础。

篮球并不完全是靠投篮的,力量、速度和弹跳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上国家队教练所讲的情况,就反映了我国俱乐部在体能训练方面缺乏系统性问题。

(四)球员缺乏专职体能教练,体能训练器材不足   我国俱乐部并没有专门的体能教练,体能训练效果自然就难以保证。

一直以来我国篮球教练只设置主教练和助理教两人,而美国NBA每个球队至少有4—6名教练员,从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分析,我国教练员基本是篮球专业出身,在体能训练理论方面缺乏研究,主要以过往经验为主,缺乏创新。

而NBA的教练员则不同,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专门人才。

从当今篮球职业比赛和训练发展来看,对教练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目前我国教练员制度难以满足联赛和国家队的发展要求。

二、提高篮球体能训练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采用科学的先进技术设备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加强学习与交流,掌握当今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及体能训练的先进理念,提高教练员运动员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在各级篮球队中,要求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逐渐推广,作为制度规定下来。

通过国内外专家讲学、体育院校开设专项体能训练课程等多种途径培训教练员,培养我国篮球专职体能教练员,要求各级篮球队伍设置体能教练员,并实行体能教练员上岗制度。

(三)科学安排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对两者之间合理转换。

改变青少年体能训练成年化,成年体能训练形式化的误区,加大对专项体能研究

(四)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孙欢.NBA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中国篮球协会•2005年全国篮球体能教练员培训班教材汇编[Z].2005.   [3]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1.13(9):38—46.   [4]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48—52.   [5]于振峰.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9(3):123—126.   [6]陈小平.对我国体能类项目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0—13.   [7]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1997(2):49—52.   [8]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