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县乡公路养护模式提高公路养护效益

创新县乡公路养护模式 提高公路养护效益。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农村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规模里程发展迅速,路面等级和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在新的时期下,如何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把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工作引向深入,实现农村公路的科学管理、规范养护,使其真正发挥利民、惠民、富民的服务功能,从而形成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将是下一阶段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下面,结合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实际,就当前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当前我市农村公路基本状况。

截止到2011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82.177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418.566公里(含未达标)、乡道1127.985公里、村道735.626公里。

由于前期资金问题,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不高,整体路况水平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规划不够完善,存在断头路;乡村公路普遍偏窄,路肩培土不足;乡村公路桥梁建设年限较长,建设标准低,窄桥、病桥、危桥多,由于桥梁设计不够合理和桥头未采取防护措施,一些桥头出现沉降和坍塌,影响道路安全畅通;沿线占道经营、堆积物多,通畅度不够;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不够齐全,安全度不高;同时由于农村公路长期运营,加上通行车辆超限现象越来越严重,路况下降明显,一些路段已出现连片损坏,舒适度差。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同日益提高的社会发展水平相比,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相比,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大,投入仍显不足,整体服务能力不高。

农村公路特别是乡村公路总体好路率相对较低,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我市虽然在农村公路管养改革方案中明确了养护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标准,但仍存在着补助标准低、资金缺口大、管理使用不够规范等不足,随着农村公路管养里程的不断增加和路龄、桥龄的不断老化,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2.农村公路养护生产技术落后,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安全保障能力不高。

目前我市县乡公路上还有较多桥梁建设年代较远,这些桥梁普遍设计荷载较低,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公路交通运输需求,桥梁安全形势不容忽视。同时,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统一联动的农村公路应急反应机制尚未建立,应急抢险队伍、机械设备等软硬件建设比较薄弱,应对农村公路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较弱;预防性养护等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不多,突击性、被动性和单纯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粗放式养护模式仍然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主旋律”,养护的及时性、主动性、规范性还亟待提高农村公路信息服务和信息化管理以及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化养护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决策系统尚未建立。

3.部分乡镇农路办人员业务不熟、工作积极性不高。

虽然各乡镇都已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办公室,但管理人员性质各不相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工作重点存在差异。存在问题一是人事调整随意性大,人员变动快,一部分年龄较大人员面临退职,新来人员对工作熟悉需要过程;二是部分人员兼职,投入农村公路管理精力不够,工作落不到实处;三是部分管理人员因待遇等原因,存在思想情绪,人浮于事。

4.乡镇管养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按市政府文件规定,乡村道小修保养维修资金市乡各半负担,并配套管理资金不足部分。但实际上乡镇财政由县财政统一管理,不少乡镇未将该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资金严重缺乏,乡镇农路办处于没钱办事局面。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低带来的道路损坏问题愈来愈显现,由于得不到及时维修,形成恶性循环,路况逐年下降。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必须用新视角、新思路,积极探索新方法建立成效显著的目标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养护资金的筹措落实,促进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管养主体责任,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参与等诸多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投入到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有效破解“养必到位”这一难题,我站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设立县乡公路养护工区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益。

根据农村公路路网布局,按片区合理设置几个较大的养护工区工区的基础设施由县农路办负责建设,无偿提供给养护公司使用。通过对本地区有养护资质资信等级的企业公开招标确定中标单位,中标的养护公司承担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养护公司聘用管理人员和养护人员进驻各养护工区,各养护工区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四支专业队伍。即绿化管护队伍、路面保洁队伍、路面维修队伍、桥梁管护队伍。各养护工区负责辖区内县道的路面保洁、绿化维护、桥梁维修、小修保养等工作。乡道的小修保养工作可由各乡镇委托片区内养护工区实施,乡镇农路办只负责乡道的日常保洁和绿化管护工作。如县农路办在新建工区困难的情况下,可凭借省道的养护工区为依托,通过扩充队伍、增强技术力量来承担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克服以往的集中维修、突击养护的做法,增强养护的及时性、主动性、规范性,有利于提高小修保养质量和效益。

2.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政策扶持,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社会公益设施,同广大农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农村公路好路率不仅仅是行业管理工作要求,更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农村和谐繁荣的根本需要,而提高好路率归根结底要依靠加大养护资金投入,通过实施大中修和升级改造来提高路况。为此建议:一是切实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县级财政要补足补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二是提高乡村道大中修补助比例,进一步提高各乡镇的养护投入积极性;三是加强同财政部门和各乡镇的协调,切实贯彻落实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工作要求。

3.提高机械化养护和科学养护水平,提升应对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加强行业管理,从规范市场准入入手,加强对养护企业信誉、施工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备案,促进优胜劣汰,同时要尽可能争取政策扶持,鼓励养护企业多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多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从而形成市场充分、竞争有序、施工规范的养护格局,并可有效提高农村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变突击养护为经常性养护

除接受省公路局、泰州公路处检查考核外,我市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考核制度。一是县农路办对县乡养护工区的检查考核,可每月进行一次百分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千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计量支付挂钩;二是县农路办对乡镇农路办的考核,可每半年进行一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通过以查促改、奖勤罚懒,不断提高管养水平。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事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和深化管养体制改革工作,实现农村公路管好、养好和用好,为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