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女性肛瘘133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女性肛瘘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本文分析了1995~2005年以来23例小儿女性肛瘘病例,其中直肠舟状窝瘘13例,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会阴瘘4例。瘘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感染,10例行瘘管切开术,5例行直肠内瘘修补术,8例行“H”手术。结果 随访22例均获满意效果,随访病例无一例复发,本文还对本病病理过程、临床特征、术前术后管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 笔者主张遵循术后不影响肛门功能、操作简单原则,早期手术、预防及术后护理对改善本病发病率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儿肛瘘;治疗;预防 小儿肛瘘小儿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病程迁延,对女性患儿危害更大,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不仅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及心理健康,还会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本文现就我院1995~2005年以来共收治的23例小儿女性肛瘘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小儿女性肛瘘,占同期直肠肛门畸形57%,其中直肠舟状窝瘘13例,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会阴瘘4例,并发尿道炎、阴道炎者8例;就诊年龄最大11岁,最小2个月;1岁以内者14例,2~4岁5例,5岁以上3例,1例在生后3个月发病;农村患儿14例,城镇患儿9例;无肛合并瘘者8例,瘘口直径在0.1~0.5cm之间;正常肛门合并瘘者5例,其中内瘘口距齿状线0.5cm以内者7例。1.0~1.5cm者8例;单纯瘘13例,多发瘘10例。全组仅4例合并Ⅱ度唇裂,均行手术治疗;6例行倒“√”字肛门成形术,3例行直肠内瘘修补术,4例行“H”肛门成形术,6例挂线手术。术后随访22例会阴部外观较满意,无肛门失禁、狭窄等。

2 讨论。

2.1 病因及病理 正常肛门发生瘘多是感染引起的后天瘘,本组共23例,14例有肛周脓肿病史,可能是[1,2]肛门隐窝免疫功能薄弱,受损、感染形成肛周脓肿,溃破成瘘,女婴直肠前壁发育薄弱,脓肿易穿入会阴,前庭、大阴唇和阴道形成瘘,内瘘口多位于隐窝,括约肌以上,粪便污染引流不畅,因而不易愈合;无肛发生瘘可能是胚胎7~8周发育迟缓所致,本资料有13例患儿母亲妊娠早期有上感、腹痛等。瘘口较狭窄,多为低位瘘。2例进而形成多发瘘;诱因包括便秘、腹泻及无良好卫生习惯。

2.2 临床表现 本组均表现哭闹、拒乳、发热,会阴部红肿硬结、破溃流脓、异位排大便。发生瘘时间最长3周,最短5天,迁延不愈,常伴有会阴部异常分泌物。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