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传奇:狒狒杰克的“跨界”生活

青辰。

在南非开普敦有一只声名显赫的狒狒杰克杰克离世后,格雷厄姆斯敦的奥尔巴尼博物馆收藏了它的头骨。一只狒狒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尊敬呢?因为在过去的生涯里,杰克做过保育员、煤厂管理员、园艺师,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只做过十多年铁路信号员的狒狒杰克展现出的超常智慧和多重卓越技能让人们大开眼界。善解人意的相伴。

南非的10月,正是美好春天的开始,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狒狒杰克被机械工程师戴维斯·怀特和妻子安妮带回了家。

说起来,小杰克是个可怜的孤儿。那天戴维斯一家到湖边野餐,湖边青草繁茂,花卉争艳,一家人正举杯畅饮惬意地享受属于他们的明媚春光时,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杰克的妈妈背着杰克仓皇逃避身后紧追不舍的花豹,最后还是没能逃脱花豹的魔爪,被一把撕碎。眼见小杰克也要惨遭毒杀,戴维斯当空放了一枪,巨大的枪鸣吓跑了花豹,杰克这才豹口脱生得救了。

对这个新加盟的成员,全家表示出了高涨的热情和极度的兴趣。杰克瞪着惊恐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渐渐地,它安静了下来,它发现这一家人不仅救了它,而且对它很友好。安妮专门为杰克开辟了一个房间,给它穿婴儿服,并轻轻地抱着喂它喝奶。在安妮的怀里,听着轻轻的哼唱,杰克像回到了妈妈的怀中,缓缓地进入了梦乡。

安妮的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后总是兴奋地围着杰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既讲自己学校的趣闻也讲他们在路上看到的新闻,他们争着替它梳理毛发、捉虱子,甚至把自己的毛绒玩具放到杰克的婴儿车里,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细心地照顾它。

渐渐长大的杰克虽然也很调皮,但它没有一般狒狒身上的顽劣。偶尔闯祸后,比如有时将安妮晾晒在院子里的衣服扯落,有时将孩子们的图书撕破,每当这时,只要大家一批评,杰克便垂着头,满脸做错事后知错悔改伤心委屈的样子。

杰克非常聪明,它能通过读懂别人的表情发现对方藏着的心情。有时看到戴维斯下班回家后冷着脸不吭声,它就乖乖地躲到一边,蹑手蹑脚地进进出出;如果发现戴维斯回家时满脸笑容还吹着口哨,它就会一跃而起蹦到他的胸前紧紧抱着他,一刻都不松手,听任戴维斯亲昵地对它佯装又打又骂。

安妮的两个孩子常常指着自己的画册教导它:“这是苹果,这是梨,这是汉堡……”不知不觉中,杰克竟然听得懂了很多词汇。有一天早餐时,戴维斯低声嘟囔了一句:“谁能帮我再来一个煎蛋?”杰克端着盘子迅速跑到还在厨房忙碌的安妮面前,指了指煎蛋,安妮以为它想吃,马上给它夹了一个,杰克一转身就将煎蛋端到了戴维斯面前。戴维斯惊得眼珠都快掉出来了,结果那只煎蛋被嚼完,他都没能将吃惊的心平静下来。

大家都觉得杰克一只天才狒狒戴维斯再打理庭院时,就开始有意训练杰克。他教它扶着剪草机来来回回将草坪修理整齐,杰克对学习新技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几次后,它就能独立修剪院子里的草坪了。

杰克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家里常常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声:“杰克,帮我把外面的格子衬衣拿进来。”“杰克,我的胶鞋到哪去了?”如果不是看它满脸长毛,大家几乎都要忘了它是一只狒狒

戴维斯安妮的小女儿出生后,杰克竟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推摇婴儿车,抱着婴儿用奶瓶喂奶。有一回戴维斯的弟弟詹姆斯来看望他们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杰克在院子的石道上推着婴儿车走走停停,还不时地将婴儿嘴里的奶瓶扶正,那心无旁鹜的专业模样与那些尽职尽责的爱心保姆毫无二致。这真是一只神奇的狒狒詹姆斯杰克深深地震撼到了。兢兢业业获得工作。

直到有一天,戴维斯满脸不舍地对着杰克说:“我们要把你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在那儿,你会有新的主人,他比我们更需要你,你对他要像对我们一样忠心。明白吗?”杰克不是很懂,但一看要离开陪伴十年的家人了,它的脸上流露出忧伤的表情,眼睛里漫出泪水,水汪汪的。

原来戴维斯的弟弟詹姆斯·怀德之前一直是伊丽莎白港火车站优秀的铁路信号员,他工作起来从不知疲倦,总是不停地在铁轨间跳来跳去,检查并排除各种可能造成事故的小问题。可是一次工作中的意外,让他失去了双腿,最后装了两只假腿,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詹姆斯做事总是力求最好,因为残疾导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詹姆斯忽然想起了哥哥家的杰克,也许那只聪明的狒狒能帮上我!于是他向哥哥发出了求助。

经过十年的生活,杰克早已和全家融为一体,可是弟弟有难不能不帮。戴维斯和家人经过多次商讨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决定试试送杰克詹姆斯的身边陪伴他。

事实再一次证明,杰克是个尽心尽力的好帮手。

詹姆斯申请调到了比较清闲的埃滕哈赫火车站上班,这是个只有詹姆斯一个工作人员的小站。最开始詹姆斯需要由杰克推着轮椅去操作铁路信号灯,并叮嘱它仔细模仿。杰克的身上有种异于普通狒狒的专注精神,它对照詹姆斯操作经过几次观察后,很快就学会了操作信号灯。再后来,火车进出站时,杰克便在詹姆斯的监督中独自完成信号灯操作,这一来,可大大地减轻了詹姆斯的工作量,尤其让人欣慰的是,杰克操作中一次失误也没出现过。

不久后,有名去往约翰内斯堡的乘客途经埃滕哈赫火车站时走到车窗前吸烟,不经意地向小站望了一眼。刹时,他惊呆了,他居然看到了一只狒狒正在轉换信号灯,不远处还有个双腿截肢的男人站在一旁似在监督。我的天!狒狒干起了人的事!这名乘客惊得烟都从嘴里掉到地上了。

当天,铁路局便接到了举报,赶紧派人实地调查。他们确实看到了一只狒狒在准确无误地操作着铁路信号灯,而且在工作的空档期,它还蹿跳在树丛中替詹姆斯采摘野果。铁路局的工作人员竟然决定对杰克进行一番考核,詹姆斯有些担心,但他更相信杰克一定能通过考核。他轻轻拍拍杰克的头,宽慰它:“你只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能继续和我一起工作了。”杰克眨巴了一下眼睛,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他们专门为杰克设置了几道有点难度的考题,先让杰克从一筐柑橘中挑出最大的那只,又让它将一堆红黄绿的卡片分成同颜色的三堆,最后还在它面前摆上一堆水果让它按指令取放。结果这种考题对杰克来说易如反掌。杰克的智商远远超过了调查人员的想象,他们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一致通过聘用杰克做煤场管理员,支付日薪20美分,每周领到半瓶啤酒。

获得这样的结果真是意外的惊喜,詹姆斯由衷地以杰克为豪,杰克对这份新任命的工作似乎也很满意,喜滋滋地又跳又叫围绕着詹姆斯蹦来蹦去。詹姆斯杰克把煤场的钥匙用一根细绳串好挂在它的脖子上,杰克神气地学着“将军”走了几步,又向詹姆斯敬了个礼做了个鬼脸,逗得詹姆斯把肚子都笑疼了。杰克将煤场钥匙视若珍宝,带在身上片刻不离。卓越的铁路信号员。

杰克相处越久,詹姆斯就越被杰克的聪明和善良打动。有一次杰克看见詹姆斯推出剪草机准备修理火车站的草坪时,竟然飞快地跨到詹姆斯的面前,又是指手划脚又是手舞足蹈。詹姆斯有些不可思议地将剪草机交给了杰克,然后吃惊地看着它在自己面前熟练地推动着剪草机前行。不一会,整片草坪就被它修理得有模有样,詹姆斯看得目瞪口呆,禁不住在心里赞叹它真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园艺师啊!

杰克不但会替詹姆斯收拾屋子,还会辅助他装卸假肢,有时还替他捶肩背。虽然杰克不会说话,但是它能听懂詹姆斯的大概意思,准确地领会詹姆斯向它传达的种种,而且它也会用手势和表情向詹姆斯表达自己的情绪。清苦的工作之余,詹姆斯偶尔会打打牙祭,烤马哈鱼、炸玉米、烙饼还有熏肉,每样都少不了杰克的一份,杰克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詹姆斯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杰克了,他总觉得自己应该为杰克做点什么。

詹姆斯再一次向铁路局提出了申请,让杰克重回铁路信号员的岗位和自己一起工作。他向上级呈述了杰克的种种特殊才能,最后申明这样优秀的员工不应该被埋没,它完全有能力胜任更加重要的岗位。

铁路局的领导也觉得杰克对待工作比许多普通员工还要认真负责,在经过多方征集意见后终于同意了詹姆斯的请求,杰克被正式授予铁路信号员的职务。相比铁路信号灯车站信号灯更复杂,但詹姆斯决定让杰克试一试。他教杰克操作车站信号灯,还教杰克了解每个杠杆的名字,教它在火车到达埃滕哈赫火车站时将杠杆推到合适的位置,指挥火车进出。很快,杰克就将这套流程学会了,在詹姆斯的监督指挥下,杰克操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达埃滕哈赫火车站有只狒狒操作车站信号灯!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许多人特意乘坐经过达埃滕哈赫火车站的火车,只为亲眼看一下杰克是如何操作的。杰克成了受当地人欢迎的大明星,人们经过它身边的时候,纷纷欢呼并向它扬手致意。结果有一天,当时的国会议员乔治·威尔士的太太从英国前来探亲,途经达埃滕哈赫火车站时正好看到了杰克工作的一幕,大惊失色的她当即向铁路局提起投诉:车站无视乘客的安全,竟然用一只狒狒操作信号灯,要求严查此事。

在国会议员的干涉下,铁路局只好将詹姆斯杰克双双炒掉了事。詹姆斯杰克不得不落寞地收拾行李离开这个工作了九年的车站。原本以为这件事要到此为止,再无转机。没想到,杰克被解雇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南非境内,喜欢杰克的人群源源不断地跑到开普敦議会大厦门前为杰克请愿,让铁路局收回对杰克詹姆斯不公平的处理。迫于压力,铁路局也向政府提出了重新聘请杰克詹姆斯的要求。政府也不想因为一只狒狒的事闹得民怨沸腾,最后只得默许了铁路局的要求。

詹姆斯得知自己和杰克在人们好心的帮助下被重新请回车站上班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知道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人们对于杰克的喜爱,他像拥抱老朋友一样久久地抱着杰克,感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福星啊!”杰克也高兴地呲牙咧嘴,又蹦又跳,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

詹姆斯杰克这对祸福同依的患难兄弟从此一直在车站工作,形影不离,直到杰克因身患肺结核去世。

杰克去世前,戴维斯安妮带着孩子们都来到了它的身边,看着这个老朋友被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大家都心痛地失声大哭。杰克静静地躺在安妮的怀中,想起了第一次在安妮家的情形,心满意足中慢慢地阖上了双眼。

詹姆斯戴维斯应奥尔巴尼博物馆的请求将杰克的头骨捐给了他们进行收藏展出,直到现在,我们仍能听到这只曾在人类生活中过得风生水起的传奇狒狒的故事,它似乎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编辑/杨晓琴。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