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格局分析

【摘要】 毕业论文网   本文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衡量了福建省经济增长差异的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研究表明,自2009年,福建各地的经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空间格局较为平稳。

论文还对其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经济增长;区域格局经济差异测度   引言   区域经济格局分析实质上是对区域经济在时空角度上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个区域与另一区域区域经济现象上不平等、不平衡的状况。

任何两个区域由于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环境、开发历史等条件不尽相同,再加上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经济决策、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区域经济差异存在必然性。

21世纪以来,福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资源禀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是对地市间经济差异性进行整体的研究分析

一、研究单元和方法   (一)研究单元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福建的9个地级市①为基本研究单元,以人均GDP(2003年为基期)作为分析的基本衡量指标。

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4年《福建统计年鉴》及20042014年《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等。

(二)研究方法   地区差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衡量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一般而言,其衡量方法可分为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综合差异三种类型。

绝对差异是指某区域经济指标的实际数值间的绝对差额,常用的衡量方法有极差法、均值法、标准差法等。

相对差异是指某区域经济指标的实际数值之间的相对额(多为倍数或百分比),常用的衡量方法有极值差率、极均值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

综合差异是针对指各地区间的总体差异趋势而言的。

综合差异指标一般多以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为基础,根据不同需求而设计的指标。

目前,常用的有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等。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极值、标准差和加权标准差、极比、极均值比、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

二、实证分析   (一)绝对差异分析   如图1所示,极差标准差、加权标准差呈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

其中,20032009年福建人均GDP的极差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极差扩大了1.8倍,表明其福建省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同时,标准差和加权标准差的缓慢上升,也表明了地区经济差异的离散程度在扩大;20092011年间极差标准差和加权标准差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2011年后,又缓慢上升,表明20092011年间福建地级市的绝对差异有所放缓,且各地级市的区域经济的离散程度也有所放缓。

(二)相对差异分析   从图2看,福建省20062013年的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其中,20092011年的极比缩小速度加快,20092011年极比的下降比例分别为6%、18%、18%。

极均值比率与极比的变化趋势相同,特别在2009年以后,极均值比率的取值小于2。

可以认为,福建省地区间的相对差异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

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在20062013年呈下降的演变趋势,特别是2009年2011年的下降速度最快,其中,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比上年减少了6%、18%、19%。

20032013年基尼系数总体缓慢上升,表明福建区域差异缩小的趋势,其中,20092011年的缩小速度加快,对应的下降比例分别为3%、20%、22%。

综上所示,20032013年期间,极比、极均值比率、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大体呈相同的演变趋势,其中以2006年为拐点,相对差异减少。

在2003至2006年间,绝对差异相对差异都增加,这说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及速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20062009年,绝对差异增加,相对差异减少,这说明了随着地区政策的刺激,全区各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减少,区域绝对差异的变化有扩大的趋势,欠发达地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2009至2011年,绝对差异减少,相对差异减少且下降幅度大,可以认为是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在全省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即中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20112013年期间,绝对差异缓慢增加,相对差异减少,这可能是各地级经济基础等不同的结果。

(三)空间格局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福建省地级市的经济均有增长,只是各自的增长速度不一致。

通过上述对区域极差、极比、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的分析,本文以福建省地级市人均GDP与省人均GDP的比值为代表,对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比较。

分组方法按胡鞍钢提出的地区人均GDP相对比率Si进行,结果如下:   表中表明,福建省空间结构变化是较为平稳的,其中,莆田从2009逐渐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南平从2010年进入中等收入组,这与前面分析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的结果。

地区人均GDP相对比率来观察福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三、结论与建议   影响福建省当前经济格局的因素有很多,如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生产要素投入因素、产业结构演变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度、政策因素等,因此,福建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认识其差距,地区政府有落实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第二,加大欠发达地区如宁德等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固定投资力度;第三,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建设区域产业集群;第四,加大对欠发达和下中等地区的扶持力度,政府要给与积极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王新民,张芳芳,蔡天义。

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12)   [4]刘学良,田青.关于基尼系数按群组分解的进一步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   [5]杨军.深圳综改:老特区的新内涵[J].南风窗,2010(16)   [6]蔡防,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趋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   [7]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   [8]徐建华,鲁凤,苏方林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   [9]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02)   [10]王彦堂.国家战略该不该遍地开花?[J].东北之窗,2010(0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