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概念辨析

王宇林、引言“当代学”被认是“现代学”“延伸”因而与者共享了知识框架与学科追。

如谢冕看法就代表了那代人对“当代学”体认国当代学是国现代当代延伸。

它受到始99年新学革命确立目标规约。

它使新学精神当代学得到延展和扩。

当代学持续致力国学现代化即通现代社会和人识情感加入、以改变国古学造成封闭和隔绝使学容和表达上与当代国人实际有更多系和契合;当代学继续扩白话对言战胜它使国学语言运上更接近国当代人习惯。

这段话有很多值得要其是把“现代学”和“当代学”放入“新学”框架下。

其次创造了“新学”对立面——古学。

要是种二元划分即目“国古学”“封闭和隔绝”而“当代学”则“形容和表达上与当代国人实际有更多系和契合”;这种二元性划分还有“白话”对“言”战胜。

很显然这是种持学“进化论”观。

以“言”对“白话”“封闭和隔绝”对“系和契合”表述“现代”以学型身就简化了历史多面性从而遮蔽了理论能够形成空b。

当代学”与“现代学”变得“元化”了或者用洪子诚描述称“体化”。

洪子诚《国当代学史》就某种程上接受了这种“进化”思维方式但他叙述有了很变化“国当代学”首先指是九四九年以国学。

其次指是发生特定“社会主义”历史语境学因而它限定“国陆”这围;台湾、香港等地区学与国陆学学史研究如何“整合”问题要提出另外学史模型予以。

再次运用“当代学”另层含义是“当代学”这学是五四以新学“体化”趋向全面实现到这种“体化”体学期。

洪子诚与谢冕表述上差异首先不其次是将“‘社会主义历史语境”“国陆”作其特再次则是对五四新学“体化”确定。

这三是受到“新学”论述影响。

但“‘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与谢冕勾勒“受到始99年新学革命确立目标规约”不。

昌切、李扬质疑了这种“体化”叙述方式认这种叙述方式“控制、筛选、操纵”了异质性表达。

由看“当代学”不再是足研究领域而是成不断被“质询”对象已然变成了问题。

研究者围绕“当代学”而生产出各种话语也变得日益驳杂因而清理、反思话语容就变得急切而重要。

如何进入“当代学”不仅体现了写作者治学路径也反映了其所受识形态影响。

这里“当代学”不是考察这术语身特征而是考察其“言说方式”也就是“当代学”是如何辗各种术语而取得其命名地位。

这上研究近洪子诚研究方法。

他《“当代学”概念》说到“想看看‘当代学这概念是如何被‘构造出和如何被描述。

由参与这种构造、描述不仅是学史对种存‘学事实归纳因而这里涉及、也不会只限(甚至主要不是)学史学科围。

”这论缩减和改换头面他相隔不久发表《“国当代学”》有着相似说明这里考察是“概念特定和地域生成和演变和这种生成、演变所隐含学规性质”。

这“概念”指是“国当代学”。

二、 “当代学”生成状态以陈思和《国新学整体观》起洪子诚开始进行对“当代学”“构造”清理。

《国新学整体观》陈思和认“将作群与创作倾向综合起做比较‘五四以新学史可以划分六特征各异学层次”。

g这“六特征各异学层次”受到了李泽厚概括国六代知识分子影响。

李泽厚《略论鲁迅思想发展》末尾总结了“六代知识分子”辛亥代、五四代、革命代、“三八”式代、放代和化革命红卫兵代。

陈思和描述与类似他说“六学层次”层次形成“五四”初期;二层次形成三、四十年代;三层次形成抗战期放区;四层次产生五六十年代;五层次形成五十年代但其“发生影响却是粉碎‘四人以”;六层次形成七八十年代。

陈思和所言“层次”与李泽厚所论“代”思上差不多。

陈思和更重年代学标记而李泽厚更看重政治变革和化思潮对代际形成影响。

陈思和并不讳言他这看法受到李泽厚影响。

次访谈他谈道“当还有人对我影响很深就是李泽厚

李泽厚有《国近代思想史论》这影响非常《国近代思想史论》面有记写了六代知识分子相交替现象我完全受他影响想把李泽厚这六代知识分子观移植到学史上面写六代作演变。

陈思和记忆出现了偶尔偏差《国近代思想史论》《记》并没有再次提到“六代知识分子”这论述是《略论鲁迅思想发展》正式提出。

不《国近代思想史论》里《略论鲁迅思想发展》是紧靠《记》估计是这原因导致了上述误记。

虽然洪子诚批评是陈思和对“国新学史”“国现代学”“0世纪国学史”这样分期但陈思和“六学层次”里是李泽厚“六代知识分子”。

也就是说洪子诚陈思和论“吹毛疵”也暗含了他对李泽厚观批评。

无论是陈思和年代学标记还是洪子诚陈思和“吹毛疵”都反映了两代学人对待“历史遗迹”或者说“历史纪念碑”不态从而形成了反思空。

李泽厚艺上看重是《延安艺座谈会上讲话》对学史笼罩洪子诚则充分到《新民主主义论》影响他认“50年代期‘现代学对‘新学概念取代正是学史叙述上从两方面落实《新民主主义论》论述。

新学构成等级划分。

……二是学‘進化阶段论。

”“现代学”取代“新学洪子诚认是对“新学”“缩减”和“窄化”这就是“等级划分”说。

而“现代学”与“当代学”性质不即是“‘进化阶段论”。

他还将“当代学”“生成程”上推至“0年代期”并认“0年代初延安艺整风和延安学实验可以看作是‘当代学‘直接渊”。

洪子诚观与周扬不。

样是“社会主义艺”周扬将其上溯至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艺”他说“‘三十年代以无产阶级革命艺从广义上说也是社会主义艺因它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导思想只是那艺描写对象是民族民主斗争社会主义只是作种思想体系、种理想照耀我们前进道路而开国以社会主义已不只是理想而是逐步成活生生现实了。

反映社会主义现实就成了当前学艺术首要任”。

k而洪子诚那里他虽对“现代学”“取代”“新学”有着相当精细考述但当他将其论述移到“当代学”他结论并能让人信。

他论述更近似持“当代学”这术语回溯历史而非历史考述“当代学”“生成”。

他论述还让人造成种错觉就是“当代学”也对“新学”进行了“取代”。

但事实并非如。

方面“新学”“50年代期”不仅有着“现代学”容也有着“当代学”容。

另方面“新学”并完全退出历史而是出现几部学史著如洪子诚两都没有提到《〈国新学史〉教学纲》还有王瑶《国新学史稿》 (95、953)张毕《新学史纲》 (955)刘绶松《国新学史初稿》 (957)等等。

可见“50年代期”“现代学”并没有“取代”“新学”。

如说王瑶、张毕、刘绶松等人着眼还“现代学”那么周扬对“当代学”表述则是“新人民艺”(99年次“代会”报告)以及“社会主义学艺术”(960年三次“代会报告”)。

再比如邵荃麟《学十年历程》 (《艺报》959年8期)国科学院学研究所编写组963年编《十年新国学》 (作出版社)。

虽然60年代初期出现了《国当代学史》 (山东学系编写组960)、《国当代学史稿》(96)但是并没有“取代”其他表述可能尤其是洪子诚提到“社会主义艺”。

我更愿将这段描述“混合”或“混杂”状态而非“取代”。

这阶段“新学”“社会主义学”“现代学”“当代学”彼仍“斗争”尚分出胜而取得“领导权”。

这种“缠绕”状态直延续到了八十年代期。

洪子诚并非没有觉察到这但当他用“体化”概括5070年代学和学史由而形成论述和理论矛盾。

他特别关学史写“赋义”及“等级序列”“革”人们用以判断社会和学标准也遂四分五裂。

因尽管“现代学”“当代学”概念还使用使用者赋予含义相距离却越越远。

这种变化也有些共这就是学史理念和评价体系更新情况下重新构造学史“序列”学特别是显露被压抑、被遮蔽那些部分。

l这描述从广义学史研究看是相当准确。

不也应该看到这些“被压抑、被遮蔽”部分已被整合进了“现代学”和“当代学”。

只是“容”发生了变化其“概念”仍然持久而且并没有被“取代”。

虽然“人们用以判断社会和学标准也遂四分五裂”但我以正是这期“现代学”和“当代学”才真正确立起身地位并以其“包容性”“取代”或“控制、筛选、操纵”了其他论述。

也就是说只有到了八十年代“现代学”“当代学”才成种“宏叙事”各式各样学史叙述不能不也不得不反驳、批判二者造成学科困境。

这程是随着教材编写得以实现“校际合作即由各校现代学教师组成编写组合作编写其组成人员往往跨校、跨省。

980年5月30日教育部印发《加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见》……前出现高校合作编写教材热潮”。

这期对“当代学”形成了挑战是“新期学”。

这里出现吊诡是“多元化”学生态产生了“元化”叙述。

三、“当代学”与“新期学”985年0月9日《汇报·艺》栏目发表唐弢《当代学不宜写史》年月日引晓诸《当代学应该写史》应答。

施蛰存这场论争认唐弢“认不宜有部《当代学史》”。

唐弢、施蛰存“不宜写史”说主要是从上论证其观。

唐弢说“历史是事物发展程现状只有推移才能化稳定历史。

现那些《当代学史》里写许多事情是不够稳定比较稳定部分则又往往不属当代学围。

”施蛰存说“这状词(指‘当代学词)只有很短暂性我也以不宜采用作区别代名词尤其不宜用作名。

洪子诚也到“当代学”与“性”他提到王瑶、唐弢观相似性到“不宜写史”除了因上“距离近”“情感因素”以外还受到“学科等级观念”影响。

但他反对这观认“‘当代学写史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

即使0世纪80年代初也是这样。

那什么会出现这样疑问却值得研究。

”不仅“80年代初”“疑问”“值得研究”这段出现与“当代学”并置概念样值得研究。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学史命名并统“当代学史”。

如陈荒煤主编《国新艺系》 (国出版公司985年陆续出版)五辑便使用了“新艺”总结“从‘五四运动前到98年底”艺“发展、衍变规律和历史验”。

(见《出版说明》)再如国社会科学院学研究所当代学研究室编写《新期学六年(9760—989)》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5)使用是“新期学”而非“当代学”。

如“当代学”能够描述“距离近”事件那么“当代学研究室”何舍而就彼?应该到无论是“放区学”“沦陷区学”“延安学”“社会主义艺”甚至洪子诚提出“工农兵学”都不是对学史“性”描述而是响应识形态“召唤”。

这些术语“新期学”因其含“性”而受到关并曾“取代”“当代学”成洪子誠所说“进化”等级序列更高形态。

正是这义上黄平《“新期学”起考释》q结论具有理论张力。

他“考释”“新期学”被置“新期总任”框架下也就是具有政治识。

但他没有到“新期学”所具有“性”特征。

从“性”讲“当代学”确立并非完全是与“新学”或“社会主义学”逻辑延伸而是与“新期学”“斗争”获得其地位。

其结是“现代学”“当代学”含其他各种术语而形成新话语形态。

新期学”有着“官方”特征与“性”命名“新世纪学”不。

这也是考察“当代学”与“新期学”逻辑变化重要支。

如说“现代学”“当代学”是《新民主主义论》对社会性质划分那么“新期学”则隐含了对前者反拨。

迄今止“新期学”是从“官方”得以命名且含“性”学史术语。

新期学”起“”吸引了研究者关这里暂且搁置讨论而聚焦该术语存特征。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期“新期”不仅存人专著以及合著也存代表官方见学史

存人集如胡采《新期艺论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983)、张炯《新期学论评》 (海峡艺出版社986年)马畏安《新期学思考》 (漓江出版社987);存编著如何望贤、陆荣椿选编《新期艺理论论争集》 (甘肃人民出版社98)、国理论研究室编《新期艺论选集》 (上海艺出版社986)、复旦学系室编《新期艺学论争(976985)》 (复旦学出版社988);而官方代表性献是周扬《关社会主义新期学艺术问题》;存学史如国社会科学院学研究所当代学研究室编《新期学六年(9760989)》 (985)、周鉴铭《新期学》 (云南教育出版社986)。

省市名前或冠以“新期”也量出现共山东省委研究室编著《山东新期十年》 (山东人民出版社988)、国作协会广西分会《学翼——广西新期十年学评论选》 (广西民族出版社988)、黄浩主编《新期广东学评论选》 (花城出版社989)、国作协会江西分会编《江西新期十年学作品选》 (花艺出版社990)、周特新等主编《湖南新期十年优秀艺作品选》 (湖南艺出版社990)。

还有编年纪事如黄见秋等编《新期专题记事(97609870)》 (共党史出版社988)。

新期学”这术语986年是热门话题当仅型会议就有三场是以“新期十年”主题是复旦学主办“新期学讨论会”国作协辽宁分会和上海分会连合办“新期十年历史验”以及国社会科学院学所主办“新期十年”。

r但要是些名称较性著作如哲明主编《天津艺理论十年》 (国出版公司989)权海帆等编《陕西艺十年(978988)》(陕西人民出版社989)韦实编著《新0年艺理论讨论概观(976986)》 (漓江出版社988)潘旭澜、王锦主编《十年学潮流(976986)》 (复旦学出版社988)宋耀良《十年学主潮》 (上海艺出版社988)、冯牧《学十年风雨路》 (作出版社989)。

这类著作会让者想起与相关“十年学”著作这更能让我们思考“新期”这概念政治涵。

这类“十年学”选众多引人关是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建国十年学创作选(99959)》原计划有说选、散特写选、诗歌选、戏剧选、曲艺选主持编选者分别林默涵、严井、袁水拍、田汉以及赵树理和陶钝似只出版了散特写、戏剧和曲艺三种。

又如上海十年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十年学选集》“计有论、短说、特写报告、散杂、诗、儿童学、话剧剧、戏曲剧、曲艺等十种”又增加“电影剧”种959960年陆续出版。

再如河南省编选河南十年短说、曲艺、现代剧、诗歌、歌曲、儿童学等八种选96096年陆续出版;《艺报》编辑部编《学十年》 (作出版社960)等等。

把这两“学十年”放起考察方面能看出“新期”这命名政治含义也能看到它“性”突出并不是然流动结而是由政治赋予所导致。

因任何十年都可以被值得纪念何单单突出这两期其价值选择、思维变就值得引起研究者思考。

正是这上“新期学”承担了“当代学”功能可以将前者理者更加“新”期。

洪子诚说“‘进化等级性”和“性”以及黄平说“政治性”都“新期”这术语上得到了体现。

四、“新期学”不涵正是“现代学”“当代学”身与“新学”“性”导致了其学科化困难。

新学”止“当下”因而其具体无法确定而“现代学”与“当代学”也面临样问题它们止“何”也不断被作问题思考。

我认对学科起不断考察与追问是门学科得以深化前提。

也正是对“起”或相类似“性”追问使得学科具有生命力。

近些学者倡言“长八十年代”与“短八十年代”也可作如是观但这些概念究竟能够释放怎样能量还有待观察。

这里罗列些关“起”论述。

丁帆详细梳理了“现代学”起问题据他考述有8種多加上他己所持“起”则有9种。

每起不仅包括相对固定也包含事件。

这9种“”分别是()99年“五四运动”()97年“学革命”发生(3)95年《新青年》创刊()用勃兰兑斯“世纪切分法”而使用900年(5)898年“戊戌变法”(6)89年《海上花列传》发表(7)80年“鸦片战争”(8)890年《黄衫客传奇》出版;(9)9年“民国”肇建。

而相对应“当代学”“起”也有不看法罗长青归纳了5种()99年次代会或“新国”成立()9年毛泽东延安艺座谈会上讲话(3)930年“左翼学”或98年“革命学”()“革”结束(976年或977年或978年或979年或980年或98年)(5)“‘新期及其以”(985年或990年或99年或000年)。

当代学”“退”或“前进”都味着“现代学”“增加”或“缩”。

这是种“二分法”。

但如对当前学科作以上观察就会发现与“当代学”有关学科化命名还没有哪术语像“新期学”样被不断地思考其起。

这是我认“新期学”何应该与“现代学”“当代学”“鼎足而三”三原因。

对“新期学”“起”追溯黄平简要归纳了其三种加上黄平提出种共四种()史燮(蒋守谦) 《“新期学”话语溯》认始“刘白羽四次代会期召开国作协会三次代表会上所作《开幕词》”;()丁帆、朱丽丽《新期学》认政治上“新期”始978年5月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标准》而“新期学”则始《学评论》978年3期刊周柯《拨乱反正开展创造性学评论工作》;(3)刘锡诚《“新期学”词语考释》认始978年5月召开“三届三次全委扩会议”;()黄平认“978年春五届人次会议所提出‘新期总任”。

末黄平似乎颠覆了他所考证结他说“‘新期学起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而是作元问题被不断地重返与叩问。

”黄平“龃龉”他对“新期学”考证依附“政治”而顺势将其置“现代性”这就使得“新期学”具有“变动不居”特。

也就是说他突出了“新期学”“新期”涵甚至也可以说是“新”涵。

但他没有到“新期”作整体虽然首先是“政治性”但也包含了“性”。

当他将前者置者候就出现了矛盾。

由“新期学”就具有两面性面是“政治性”另面是“性”。

当“性”逐渐“纪念碑化”了以就可再进步思考则会发现“新期学”“性”具有是其美学特征。

也就是说“新期学”成思考对象也即成审美对象从而具有“政治”和“审美”特征它“政治性”特征洪子诚、黄平里得到了很阐释但其“审美性”则有待发覆。

v“现代性”论述“新学”“现代学”“当代学”“新期学”赋义研究所多有更有从整体对“新学”进行“提问”黄子平、陈平原和钱理群三人合著《论“0世纪国学”》以及陈思和《国新学整体观》是早期反思代表性观。

但遗憾是两种观都没有付诸实践仅仅提供了理论上反思痕迹。

90年代以随着“国两制”实施构建涵盖台、港、澳“两岸三地”“学史”迫睫。

不特如世界学视野下海外华写如何定位更成棘手问题。

是研究者造出了各种名称“共和国学”“台港澳学”“湾区学”“海外华学”“世界华学”引人目是“华语语系学”与“汉语新学”而“华语语系学”倡导者史美和王德威观歧。

如种种都让研究者重新思考已结构化了“现代学”“当代学”。

正是回应海外华学程“现代学”与“当代学”构成不断变化其特征也就是上面提到对“起”考述。

新期学”是上述命名或外得以产生这命名身其实可以看作“重写学史”思潮延续。

反思“学史学”也相应得到关世纪以反思现当代学学科成有戴燕《学史权力》(00)、陈国球《学史写形态与化政治》 (00)、程光炜《学史研究兴起》 (008)、陈平原《作学科学史》 (0)。

陈平原言988年就开始关学史研究先编著多种图如《说史理论与实践》 (993)、《学史形成与建构》 (999)。

《作学科学史》侧重学教育与学史写作关系也就是学史传播、接受状况。

戴燕则试图从现代理论出发讨论学史写作话语与权力。

陈国球以学史心讨论了《京师学堂程》版、林传甲、胡适、林庚、柳存仁、司马长风学史著而欲建立“学史学”。

如说陈平原、戴燕、陈国球三人是从学史外部——与社会史、化史、政治史关系——讨论其形构那么程光炜则回到“学史”身清理学史构成程概念和方法。

这样两条路径是将“新期学”问题化重要方法是对其“起”进行考辨另条则是将其放入“重写学史”这“事件”。

新期学”动态性可从泛称“新期十年”“新期学四十年”看出其“稳定性”主要指“新期”兴起而导致其命名结束。

993年“国新期学走向”会上“与会者认新期学已走向了它终结并将新期学下限划到989年止”。

x这也是般研究者认。

当然也有人认“979年至今延续30余年‘新期学作种思潮已结束已成历史页”。

无论是哪种都显示了想把“新期学”“凝固化”企图从而开启另外学术论述但到底如何概括似乎还没有共识。

是有研究者提出“返回”或者“重识”“当代学”。

五、结论如从“政治现代性”面观察“新期学”“当代学”“现代学”起忽视“审美现代性”对它們重构就会陷入种叙述“矛盾”导致无法进入学史“原初状态”。

洪子诚以“体化”描述950970年代学和学史叙述似审美而实是政治考察他想要对以李泽厚代表“启蒙论”批判而另辟学术空因而对陈思和“国新学整体观”“吹毛疵”。

洪子诚“春秋笔法”由可见他写身也成“隐微”表达种。

现代学”与“当代学”成“宏叙事”并非洪子诚所认定50年代期而是0世纪80年代初期。

而这段期恰是他认“标准”分裂而导致学史“含义”“越越远”期。

但从角看虽则“现代学”和“当代学”含义发生了改变不再以“工农兵学”主体但是这两概念却存活了下并构成学史写反思和清理对象。

970年代末到980年代初期对“当代学”构成挑战是“新期学”。

新期学”不仅成人专著命名“性”起也成官方见代表而且还成编年著作“名称”。

这类命名也是福柯“权力”表达种。

新期学”这种广泛性使得其受到格外重视。

应该到“新期学”虽有“取代”“当代学”倾向但是并不排斥者。

当代学”成主流表达也就是成“宏叙事”“收编”了“新期学”。

就看“新期学”就变成了般义上术语不再具有“宏叙事”特征也不再有可能成“元话语”倾向。

如非“现代学”或“当代学”学科身发生改变否则与这两术语相异表述方式终将会被吸纳而成建构“现代学”或“当代学”种可能性。

媒介理论、化研究兴起背景下“现代学”或“当代学”构成有了改变可能。

【释】谢冕《论国当代学》《学评论》996年期。

b如其对学批评史遮蔽参见吴俊《国当代学批评史研究刍议》《当代坛》00年期。

洪子诚《国当代学史》北京学出版社999版V頁。

关这成程及其跨“革命”与“启蒙”特征可参考其访谈。

洪子诚、李静《朝向现实与学史——洪子诚教授访谈录》《当代坛》09年期。

李杨、洪子诚当代学史写作及相关问题通信》《学评论》00年3期。

l洪子诚《“当代学”概念》《学评论》998年6期。

洪子诚《“国当代学”》《南方坛》999年期。

g陈思和《国新学整体观》上海艺出版社987年版页。

李泽厚《略论鲁迅思想发展》《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979年版70页。

陈思和、杨庆祥《知识分子精神与“重写学史”——陈思和访谈录》《当代坛》009年5期。

k周扬《关社会主义新期学艺术问题——九七八年十二月广东省学创作座谈会上讲话》《人民日报》979年月3日版。

该初发表978年期《广东艺》《人民日报》979年月3日版、日3版全发表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979年3月出版了单行。

赵雷《体系·体例·体制 9998年国现代学史著研究》四川学出版社005年版3页。

唐弢《唐弢集·学评论卷》(9卷)社会科学献出版社995年版9页。

陈子善、徐如麒编选《施蛰存七十年选》上海艺出版社996年版5页。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国当代学史研究讲稿》生活··新知三店08年版8页。

q黄平《“新期学”起考释》《学评论》06年期。

r方岩《批评史如何生产学史——以“新期十年”会议和期刊专栏例》《艺争鸣》09年6期。

丁帆《国现代学史断代与当下学现状》《艺争鸣》06年6期。

罗长青《“国当代学”起争议问题考察》《海南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05年6期。

黄平《“新期学”起考释》《学评论》06年期。

v这显然得益卡林斯库对“政治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区分参见[美]卡林斯库《现代性五副面孔 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现代主义》顾爱彬、李瑞华译译林出版社05年版。

黄维梁《学科正名论“华语语系学”与“汉语新学”》《福建论坛(人社会科学版)》03年期。

x黄江平、王恩重《开创学繁荣新局面——“国新期学走向”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993年9期。

鲁枢元《“新期”学理论建设与学批评》《州学刊》07年5期。

作者简介※南京学国新学研究心博士生 相关热词 当代辨析新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