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对“一带一路”的可能贡献马来西亚

[提要] 从陈嘉庚的生平来看,他深受儒家天下为公观念影响,兼具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双重理想。他的曲折经历塑造了他复杂的国家观念与国际视野,也即是既要坚持南洋华人的文化认同,又要维护当地华人南洋的开拓主权。因此,对嘉庚精神要有一个整体性认识,不仅要重视他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情操,还应注意到他很早就主张跨族群支持泛亚洲反殖大业的国际视野。陈嘉庚的思想遗产,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的外交资源与文化纽带。

[关键词] 陈嘉庚;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一带一路;公共外交。

[作者简介] 王琛发:马来西亚亚太研究会会长,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长。

一共同财富:嘉庚精神与南海格局。

陈嘉庚出生于1874年,逝世于1961年。在他有生之年,亲眼目睹了从近代列强纷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美苏冷战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南海地区局势的复杂变化。时至今日,我们要探寻嘉庚精神对“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不妨重温他在《南侨回忆录·弁言》中对二战后国际局势的警惕和呼吁:“此次胜利国诸大领袖,均有伟大善愿,欲措世界各国于长期和平之前途。然欲违此目的,必须监察既往,揣度未来,以公平道义为根据,消除不平及无理之旧状态,方能熄灭战争之导火线,而达到弭兵之期望。……此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诸领袖,既欲以道义造福人类,当然对于不平等苛政,不仁义权利,必须铲除或改善。”。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上册[M].美国:八方文化企业公司,陈嘉庚国际学会,1993:5.然而,在他去世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仍然有不少仁人志士在为同样的理想而奋斗和牺牲着,而他理想中的“天下为公”从未真正实现。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爱国华侨领袖,“一带一路”则是中国近年才提出的国际合作新倡议,二者似乎关系不大。尤其是如果对陈嘉庚的历史认识不够完整深刻,片面地描绘他个人选择“落叶归根”的爱国主义倾向,就可能忽略他长期南洋生活塑造的国际主义倾向,也可能受上世纪南洋地区一些关于他的消极言论的误导,从而疑惑于今天宣扬嘉庚精神能否避免各国内部对华人效忠的质疑,担忧他的“落叶归根”会否加剧各国内部对华人“落地生根”的猜忌?

王琛发.林语堂的南洋大学恩怨:活在理想与政治纠缠之间[J].闽台文化研究,2015(3):68.

事实上,历史上更全面、更真实的陈嘉庚,他既是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也是跨越族群的、国际主义的。同一个陈嘉庚,除了拥有“爱国华侨”的一面,也曾经支持其他民族的独立斗争,为着泛亚洲反殖民运动奔走呼吁,坚持亚洲新兴国家的多元民族应有公平的在地权利,主张各族平等合作建国。从国际合作,以及各国华人定位的角度来看,嘉庚精神当中这个部分,能让大家更清楚认知,历史上除了“中国的陈嘉庚”,还有个“国际的陈嘉庚”。陈嘉庚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继承的天下观,使得他既自觉支持亚洲各民族解放、赞同南洋华人应联合当地各民族建国,又是他真诚选择回归中国的思想根源。

今天,当中国倡议以“一带一路”为框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之时,探寻嘉庚精神当中的这一组成部分,尤其是其思想渊源与历史表现,将有助于说明在陈嘉庚生活过的南洋地区,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所包括区域,陈嘉庚国际主义精神应如何延续与发扬。

陈嘉庚的思想遗产,不是也不应该是中国所独有的,而是中国与南洋各国可以一道汲取、继承以及运用的共同文化资源。这份资源的共同开发将有利于构建各国华人认识,也有利于各国华人更积极、更合理地在祖国与南洋各国的双边、多边关系中扮演促进各方沟通互信的重要角色。

二国际视野:呼吁华人支持真反殖。

陈嘉庚支持亚洲各国独立运动,在这一方面已经有很多的研究。陈嘉庚既是英属殖民地最早通电支持印尼独立运动的华人领袖,也是战后南洋地区第一个公开支持印度独立的华人领袖,后世可以探寻的不单是其主张与行动本身,更在于支撑其主张与行动背后的思想渊源,亦如他在《南侨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以公平道义为根据,消除不平及无理之旧状态”。

陈嘉庚印尼独立运动的认识和支持,起源于日军投降以后。陈嘉庚从玛琅出发回新加坡,一行人从泗水乘火车到吧城途中,发现苏卡诺主动派出便衣卫士一路沿站保护。

黄丹季.陈嘉庚先生玛琅避难记[C]//《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陈嘉庚先生纪念册.北京:全国归侨联合会,1962:44.当时,陈嘉庚为着在新加坡的商业经营与自由出入,还是保持着英国公民身份。可是,他在登机离开吧城前夕,已经不太在乎英荷在印尼境内的军事同盟关系对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他以南洋华人领袖和厦门大学校主的身份,在欢送会上公开呼吁印尼校友“要为华侨教育事业努力,并帮助印尼争取独立”。

黄丹季.疾风知劲草——陈嘉庚先生玛琅避难纪实[M]//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合编:回忆陈嘉庚.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 95.,这就充分证明了其勇气与自信。而且,陈嘉庚安抵新加坡后,还通电感谢苏卡诺华人的友好行为,坦诚告知苏卡诺自己意识到苏门答腊华人与本地其他民族存在若干矛盾,并已主动为印尼独立运动斡旋当地华人,他希望苏卡诺也呼吁各地印尼人与华人保持友好。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下册[M].美国:八方文化企业公司,嘉庚国际学会,1993:444.这封电报收录在1946年出版的《南侨回忆录》,其意义是指明南洋华人应持的立场,也足以说明他不怕英荷追究其“通叛”。而且,正当荷兰人谋划重新入侵革命首都日惹,印尼共和国派出庞大代表团秘密前往印度参加新德里亚洲会议(InterAsian Relations Conference),代表团成员没有一个身上有外币,他们也是上门联系陈嘉庚陈嘉庚除了支持印尼代表团500元叻做路费,还主动提出献捐巨款。

萧玉灿著.黄书海等译.五个时代[M].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82:13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