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竞技节目困境与突围【城市台节目如何突围】

近年来,许多城市台遭遇收视危机。

随着数字卫星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一些城市现在已能收看到上百个有线数字电视频道,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观众在享受高质量画面的同时,可收看的频道急剧增加,城市台的频道完全淹没于其中,“奋力争夺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正成为城市台紧张和敏感的呐喊。

按照规划,山东省政府要求今年县以上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2015年数字电视转换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完成。

城市台由于覆盖窄、实力有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后,很多人甚至惊呼城市台的末日到了。

城市台的资金实力、人才优势都无法和中央台、省级台抗衡,但城市台却有中央台、省级台不可比拟的地缘优势,充分挖掘这些优势,扬长避短,城市台完全可以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中实现突围

坚持内容为王,打造地方名牌      节目品牌、栏目品牌、频道品牌既是城市台生态危机的天敌和克星,又是克服危机的制胜法宝。

城市台要高举“以内容为王”的旗帜打造品牌。

内容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内容概念即节目中所要叙述的事物和事实,以内容为王首先要把这一狭义的内容做新、做深、做透、做贴近、做出影响,这是最为首要的。

广义的内容概念包括节目出镜人员及其化装和节目配音、音乐音响、灯光、道具、摄像、制作、包装及节目衍生产品等(栏目频道也同这个原理)。

城市台最容易打造的名牌是新闻栏目

新闻立台,可以说每个城市台从一建台就这么喊,但现在光喊不行,因为真正是狼来了,办不好新闻“台将不台”了。

根据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公司2007年上半年对国内35座城市的调查数据,2007年上半年新闻时事节目在市级频道的资源利用率最高,收视比重超过播出比重的168%。

去年《新周刊》杂志对4万多人进行的调查显示,看电视首选新闻的占29.55%,居第一位,其次是电视剧、谈话节目、选秀节目

2002年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收视率一路飙升屡创收视奇迹,在全国范围掀起的民生新闻热。

各地方台不约而同地把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民生新闻当作竞争时代拓展生存空间的神奇法宝。

这足以看到新闻撬动收视市场的力量。

民生新闻,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用平民化的姿态贴近社会生活,百姓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语言看新闻甚至说新闻,不仅尊重了百姓的知情权,而且实现了话语权的转移。

虽然内容上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但由于城市居民的共同关注与共同参与,是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他们的关注度就高。

广东汕头台的《今日视线》是一档方言新闻节目收视率从1%升到30%用了一年的时间,从30%升到50%用了8个月,最高收视率达到59.6%,最高收视份额达到89.3%,现在收视率稳定在50%以上,市场份额稳定在79%以上。

可以说汕头台《今日视线》创造的收视奇迹是把电视本土化运用到了极致,《今日视线》自然也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名牌栏目

苏州是2003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他们没有被挤垮而且脱颖而出。

他们强调“聚精会神办节目”,自办节目紧抓“民生”、“民情”、“民风”、“民俗”,实现了新闻节目本土化、品牌化、个性化。

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带来“铁杆”观众

纵观收视份额中取得不俗业绩的城市台,都有几个叫得响的名牌栏目在拉动他们收视率,打造出地方台的品牌。

用活电视剧      电视剧由于观众喜闻乐见且老少皆宜,加上二轮、三轮的电视剧价格远远低于自采节目的成本,所以电视剧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会占据城市台大部分时段。

过去城市台拥有电视剧首播的先发优势,大部分电视剧通常遵循“先地方后中央”的交易、发行模式,无形中为城市台创造了巨大先机。

现在这个先发优势没有了,因为资金实力的缘故,城市台很难选到好的首播剧,但是选好二轮剧,巧打时间差,照样能取得好的收视效果。

二轮剧未免收视率低。

《大案侦破警示录》2006年在淄博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都不是首播,结果播出后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视表现。

《射雕英雄传》到2007年已经数不清是播了多少轮了,在淄博电视台播出时,收视率、收视份额均创出淄博台新高。

这种现象迎合了一种 “长尾理论”,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长尾理论”是近两年国际连锁零售业的一种经营策略,即最赚钱的不是大规模销售的产品,而是那些偏门的小量销售产品,也就是长长的尾部,而不一定是由热卖品组成的头部。

当然电视剧在选择上,首先,要选精品,选那些首播就创造过辉煌收视业绩的电视剧,就已经先声夺人了,二轮播出时同样会有很好的表现。

其次,编排制胜,在题材和类型上与众不同,做到“人无我有”,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编排上还要做到“人有我前”,先下手为强;要规避技巧,影响电视剧节目收视率的因素中,播出频率很重要,如果多个电视台同时播同一部电视剧,势必会影响收视成绩,避免与其他频道撞车很重要。

第三,电视剧的选择要兼顾地方文化习惯。

同样一部电视剧在南方收视高,不一定在北方收视好,在大城市收视好,小城市观众不一定买账,这与各个地域的文化息息相关。

电视本土化以本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为出发点,发掘自身的地域特色,这样才能发挥地方电视的区域传播优势。

电视本土化不仅是节目内容本土化,还有文化和审美上的本土化城市电视剧的选择兼顾这些要素就可以用活电视剧,用活电视剧电视剧收视自然“火”。

做足社会活动      做足社会活动,特别是群众参与的活动,让市民感到电视台就是自己的台。

淄博电视台去年打出响亮的口号“淄博电视台就在你身边”,一下子就和观众拉近了距离,加上办台思路的调整,收视份额有了大幅提升。

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推出的《法治在线》搞法治进社区、《我想有个家》每月一次相亲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办的一档以关注、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宣传优秀自主创业的典型人物为宗旨的大型、综合性电视杂志型服务栏目《天生我才》,在市民心中树立了媒体良好的美誉度,同时还大大提升了收视率。

《法治现场》开播后,以其坚韧的法治理念、独特的节目形式、生动的节目内容,引起强烈反响。

收视率迅速走高。

开播当年收视率就稳定在4.5%,最高达到13.2%,列南京地区同类电视节目榜首、2004年成为南京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栏目,周平均收视率最高达17%。

苏州台2004年起《社会传真》率先推出了“走进社区”大型系列活动,记者、主持人在每个双休日走进社区,为观众送去文艺节目、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

两年多来,“走进社区”足迹已遍布苏州城区所有的街道,并拓展到一些县(市)城镇,现场观众累计超过20万人次。

举办公益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文化项目的运作,更彰显了苏州台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形成了新闻、娱乐两大体系,构造了大型化、板块化、直播化和滚动化的节目格局,总台5个电视频道占据了苏州地区44%以上的收视份额,晚间18∶30~22∶30时段高达到55%,遥遥领先于央视、省台,这样的超过50%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保持了3年,绝对处在收视市场的垄断地位。

纵观全国收视市场版图,只有上海、重庆屈指可数的几个台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2006年电视广告收入近4亿元,比上年增长2成,电视节目市场收视份额和广告经营创收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地市城市台领先地位。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智慧的眼睛》)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目前激烈的收视竞争,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作者单位:淄博电视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