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幼儿时期是首选,幼儿时期礼仪教育做得好,将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孩子处在好奇和爱玩中,对有意思的游戏都会不仅好奇也会玩不释手,因而在游戏中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是行之有效地方法,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所以可以通过游戏教育孩子礼仪,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学好礼仪

一、在模仿体验中学习礼仪技巧。

孩子游戏中表现的是天真无邪,是快乐,是真实的自我,是没有任何拘束的自己游戏中设定的场景有很多和现实社会相吻合,教师可以找寻这样的社会场景,组织孩子参观,熟悉现实中游戏所表达的社会环境,对这一环境中不同的角色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礼仪有所了解。在游戏中,幼儿不同角色扮演和不同角色交往的模仿,时他们对社会交往角色的理解更进了一大步,他们自己扮演角色在社会里的职责和义务、对他们与人的交往方式和礼仪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在游戏冲突中遵循礼仪规则。

幼儿园的孩子们有时候也会有冲突存在,不过冲突是短暂的,即便发生争执,不久就会雨过天晴,云开日出的玩耍在一起。因而即便是发生了冲突,只要不发生相互伤害的危险,教师也不必马上去干预,可以冷静的在旁边观察。其实这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尝试着让孩子在争执中找寻协商、谈判的方法,在争执中让他们学会辨明是非,寻找相处共融的途径。如果发现他们互不相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介入,用提示性的问题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礼仪方面,在这方面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例如,在“小羊和狼”的游戏表演中,孩子们都想扮演小羊,不肯扮演大灰狼,拿着道具不肯松手。这时,教师就要组织孩子们适时的讨论:“在扮演节目的时候,你需要他人帮助吗?”“如果我们都去扮演小羊了,那节目还能演下去吗?”这些问题让孩子讨论,他们很懂事,马上就停止了争执,开始商量和轮流扮演角色的事情。孩子们在讨论中其实明白了要玩好游戏,就需要共同协商,在友好的气氛中分配角色,因为这是礼仪的规则,只有共同遵守它,才能使大家都玩得快乐。

三、在游戏过程中丰富礼仪水平。

幼儿阶段爱玩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这就说明对孩子礼仪教育要通过说教和灌输是不行的,需要通过游戏活动的进行才能达到目的。如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玩一个游戏,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要情节就是一场规模盛大的舞会将要在王宫举行。在王宫需要国王、王后各一名,王子和公主各两个、女巫和仆人各一个,余下都是参舞人员。不过游戏前我们可要鉴定一下,谁的礼仪最标准谁才能按序担任国王、王后、王子、公主,礼仪最不好的就要担任女巫和仆人啦。这个游戏竞争性比较激烈,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担任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不少孩子都想当国王,那么他们就要按礼仪标准练习啊。这就像谁要竞争当干部一样,想做国王的孩子们都登台表演礼仪教师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担任国王,对他角色进行分配后,就可以进行游戏了,游戏结束,老师还可以教孩子们唱歌跳舞。这样的方式教礼仪比单纯的说教要完胜数倍,孩子们学会的礼仪定然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的。

四、在游戏挫折中提升交往技能。

幼儿园的孩子交往多了,有的幼儿常常会将自己言行表现出来,希望其他小朋友模仿,当然,其反应是不同的。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出的不同行为,往往会招致同伴的不同反应。如果他的行为得到同学的喜爱,他就会经常展示这些言行;如果这些行为被排斥,幼儿会感到委屈。这类情况教师就要干预,让孩子知道和自己的伙伴们相处甚好的必要性。在和同学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对别的人意见要尊重。不能总要他人听自己的,因为这样伙伴们就会排斥你。圆圆班级活动很积极,能带领孩子们玩,无意间充当了幼儿领袖的角色。然而她也有缺陷,就是动不动就和其他孩子说,不跟你玩了,不跟你好之类,让孩子听她的。班上有几个有个性的男生联合起来说,我们自己玩,你不跟我们玩算啦。最后她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当然,在老师的点拨下,圆圆后来又和班上的同学成了好伙伴。这是孩子被排斥后反省觉悟的过程,就是其被排斥后同伴礼仪的元素被重新回忆起,实际上是自己交往技能得到了提升。

五、在语言游戏中培养交往能力。

幼儿间的交往的有专属的语言。在游戏开始的初始期,他们间的交流只是简单的,只是用一些简单的礼仪语言,如谢谢,对不起等。语言游戏开展越来越多,孩子的交流语言就开始复杂起来了。交流中会出现一些简单的句子,也会有一些对话出现。到了角色扮演的时候,教师设置一些生活的情景,让孩子扮演其中一些角色相互交流。如,超市购物是孩子常常参與的活动,老师就可以挑选几个人扮演超市售货员、家长和收银员,让孩子随家长在超市购物的情境重现,并用他们语言进行交流,提升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

总之,礼仪教育游戏相结合就会避免单调和枯燥,孩子们在学习中就会快乐连连。教师应当注重这样的结合方式,让礼仪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