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心肌炎1例

【关键词】 脑心肌炎治疗

病人,男,7岁,藏族,来自高原牧区。入院前3 d 进食不新鲜苹果后恶心,呕吐2次,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物,伴腹痛,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便,无黏液脓血,6次/d,无头痛、发热、咳嗽、咳痰,无抽搐、呼吸困难等,未行特殊治疗,第2天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急诊送来我院。5 d 前曾有从奔跑的牛背上跌落史。入院查体:体温 36.6 ℃,脉搏89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92/61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15 kg,营养状况差,明显消瘦,深昏迷,双瞳孔直径约1 mm,对光反射迟钝,口鼻有大量黏白色分泌物,呼出气体无异味,颈强直,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闻及大量干啰音,心律不齐,第一心音低钝,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肌腱反射、跟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阳性,Hoffmann征阴性。门诊X线胸片:两肺野清晰,肺动脉段突出,心尖圆钝上翘,余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0.80×109/L,N 0.811,L 0.83;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入院初诊:(1)支气管肺炎;(2)急性胃肠炎;(3)昏迷原因待查: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食物中毒?(5)营养不良Ⅱ度。入院后报病危,行吸痰,吸氧、监测生命征,抗感染、扩容、纠酸、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患儿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呼吸道分泌物多,为防痰堵窒息,当日急行气管切开术,肺部干啰音减少,心率减慢,约50次/min,腹部及心脏彩超均正常。头颅CT正常心肌酶谱:CK 3 722 IU/L,CKMB 42 IU/L,LDH 482 IU/L,HBDH 531 IU/L,均明显升高。肝功能:ALT 73 IU/L,AST 130 IU/L。血气分析:pH 7.43,PCO238 mmHg(28~35),K+2.9 mmol/L(3.5~5.5),Ca2+0.87mmol/L(1.1~1.35)。心电图:右室高电压,STT改变,PR间期缩短,QT间期延长。脑脊液常规:透明无色液体,细胞数35,以中性为主,蛋白+,糖、氯化物正常,脑压高。ASO、血沉均正常。在排除外伤、中毒、结核等可能,患儿心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故考虑诊断脑心肌炎。在先前治疗基础上予阿昔洛韦、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加强营养心肌及支持治疗,人血丙种球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于入院第3天患儿意识渐恢复,呼之能应,嗜睡,可进食少量流食,肺部干啰音明显减少,心率波动在50~7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入院第5天病情平稳,意识完全恢复正常心率65次/min,肺部未闻及啰音,腹部查体无特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拔除气管插管,进一步予高压氧治疗入院第11天复查心肌酶、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均正常,治愈出院。最后诊断:(1)支气管肺炎;(2)急性胃肠炎;(3)脑心肌炎;(4)营养不良Ⅱ度。   讨论。

心肌炎(Encephalomycarditis)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多发生在啮齿类动物中(如猪、猴、牛、马、鼠等),人感染较少见,多呈散发,引起该病的病原为脑心肌炎病毒(EMCV),常见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其中肠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时期病毒性脑炎、心肌炎常见病因,除了有免疫抑制的儿童外其预后较好[1]。发病途径有两种:一是病毒感染急性期,病毒直接侵犯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另一种病毒感染后在局部复制,继而发生病毒血症,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血脑屏障功能不全,继发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肌的损害。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