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贷、诈骗事件谈大学生思想教育

摘 要:近期,有关大学生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无力偿还“校园贷”跳楼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

校园安全本身就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诈骗分子和一些不良金融平台主要抓住了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安全防范意识低、容易轻信陌生人等特点开展作案。

而入学前后的安全教育学生个体的社会阅历是影响其遭遇诈骗后是否上当的关键因素。

本文阐述了高校诈骗校园案件的类型和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案件的意见,教育大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大学生诈骗校园贷;思想教育   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这一事件使得“校园贷”成为轰动校园及社会的热门话题。

而山东临沂女学生徐玉玉被诈骗电话骗走上万学费,郁结于心离世,该事件也同样引起社会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除徐玉玉被骗案外,短短数天之内,已发生多例电信诈骗案,且受骗对象多为大学新生

我们不禁发问,身为准大学生,本身教育水平并不低,却接连发生这样的悲剧,防骗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必上的一课。

大学新生受骗事件的屡屡发生,不仅使其财产上遭受损失,心情也变得痛苦不堪,甚至还有的学生严重抑郁,带来了人身、财产、心理的多重损害,防骗教育无疑成为大学新生思想教育中的重头戏。

1 高校诈骗、不良校园贷的发生特点及类型   1.1 网络诈骗,网络钓鱼诈骗是其常见形式   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购物网站链接,将支付金额自动转入诈骗分子帐户,有的甚至会使用木马病毒,攻击网购者的电脑,自动生成交易,将金额转走。

1.2 假冒他人名义进行诈骗   目前,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增多,让人防不胜防。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遭遇最多的诈骗方式主要有:假冒学校教职工名义,进入宿舍收取教材费等,或销售电话卡;进入宿舍推销化妆品、文具等,以次充好,骗取金钱;以招聘为名,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

1.3 电信诈骗   常见的有编造中奖信息、冒充??家公务人员、冒充熟人朋友等,要求当事者转帐。

有些利用大学生与亲属朋友的空间距离,以网络、电话遥控的方式编造学生在校发生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事由骗取大学生亲属朋友钱财。

还有的以推销便宜商品为借口,给学生打电话,以其被抽中幸运者等为诱饵,免费赠送高档原装进口化妆品、手机充值卡、国外名牌产品为由,向大学生收取运费、押金、手续费用等,当事者汇款后又以各种借口继续要求当事者汇款。

1.4校园贷的市场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当欠发达地区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考入大学,贫困家庭的孩子无力负担在上学时的生活、消费、学习甚至是创业上的资金需求,急速膨胀的消费欲望会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甚至是民间高利贷。

以上几种传统的诈骗方法和新兴的校园贷均是利用学生的物质欲望、侥幸和贪婪的心理,设计诈骗圈套。

1.5 大一上学期是高校诈骗发生集中期   根据《2010年某高校“金钥匙”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诈骗案件受骗者多为大一新生,且案发的时间集中在大一上学期初,这一比例占受骗者的73.5%;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受骗的比例大幅减少而且呈递减趋势,分别为7.3%、3.1%、0.3%。

新生入学时,校园内人员混杂,宿舍管理相对松懈,诈骗分子很容易借机混入学生宿舍,实施诈骗

同时,大一新生不熟悉周围的环境,但是又对一些服务和商品存在需求,这为一些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大一新生自然成为他们实施诈骗的对象。

2 大学生容易受骗的原因   2.1 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大学生诈骗意识较差   除了父母不在身边、骗子的厉语恐吓外,正如同学所说:“很多农村的同学,父母懂得不多。

高中生活封闭紧张,我们见识也不多。

大学生基本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到另一个校门,很少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事,社会经验相对较少,思想较单纯,有时无法分辨真与假,遇事容易慌乱。

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在校的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少,安全防范能力较差,致使很多大学新生甚至老生防诈骗意识淡薄。

2.2 贪小便宜,爱慕虚荣,急功近利   贪图便宜往往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陷,往往会被诈骗分子开出的便宜条件吸引,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一变为富翁等等,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

数码产品往往最吸引男生的注意力,但这些东西贵,学生们难以承受,只能走一些“捷径”。

这些金融平台正是利用了学生寻找“捷径”的心理,使得大量不良贷款压到学生身上。

3 预防高校诈骗、不良校园贷的措施及建议   为了防止诈骗案件的发生,从高校领导到普通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校园不是保险箱,而是一个“社会化”的微缩社会,校园治安、刑事案件偶有发生。

针对目前高校诈骗大一新生受害较多的现象,学校和公安部门应该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诈骗案件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同时加强联合打击。

3.1 首先要加强学生价值观和安全教育   不管是诈骗还是校园贷,总是眷顾那些贪婪、喜欢不劳而获的学生,不贪便宜是防骗的第一法宝。

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的意识单纯、缺少对陌生人的戒备,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是高校诈骗频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高校诈骗工作中,学校和有关安全保卫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开展讲座、班会等形式,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教会学生诈骗、抵御诈骗的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学生注意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密,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银行卡、手机信息等,从源头上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3.2 加强各大高校及有关公安机关之间的互动合作   校园诈骗具有流窜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诈骗分子往往故技重施。

基于此,有必要加强各大高校及有关公安机关之间的互动合作。

高等学校保卫部门要及时汇总近期校园诈骗案例并进行分析,使学生及时了解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提高他们识破谎言和骗局的能力。

3.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加强自控能力,避免恶性超前消费,以免造成“挖东墙补西墙”的局面,甚至冒用同学的身份证借贷。

在校大学生虽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老师、家长的悉心呵护,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是“成人”,不需要为自己负责。

防范校园诈骗案件和不良校园贷的发生,除了加强学生防骗教育和金融教育之外,还要通过制度管理、纪律约束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及时完善校园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学生治安、刑事案件预防应急预案。

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管理校园、管理学生、管理寝室。

及时查缺补漏,控制薄弱环节,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不给自己增加额外负担。

参考文献   [1]江仿.对高等学校盗窃、诈骗案件的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园.2013(5):124.   [2]杨中英,李敏.高校诈骗的特点与原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99.   [3]袁竹.从受骗事件谈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J].墨河学刊.2010(8):116.   [4]陈玲娟.浅论如何进行大学生防盗防骗教育工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2):126   [5]朱伟.浅析高校盗窃案[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12):166.   [6]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7(2).   作者简介   张美玲(1989—),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

刘媛(1984—),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学生日常管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