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设想

摘 要:马铃薯产业汉中市菜篮子工程四大蔬菜产区的重要产业,介绍了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品种布局、产品质量、贮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设想。

关键词:汉中马铃薯产业现状;设想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2—0075—02  马铃薯属菜粮兼作、喜冷凉的草本茄科植物,耐寒、耐旱、耐瘠薄,种植时还省水、省肥、省力。

汉中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汉中各种地形适宜栽培马铃薯

2015年1月,农业部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与水稻、小麦、玉米并列为四大主粮,丰富了马铃薯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将马铃薯产业定格到未来粮食发展战略高度来重点支持和开发。

1 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汉中地处秦巴山片区,地形复杂多样,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87万hm2,产量10万t左右,其中海拔600~1 400 m的种植面积占62.1%。

汉中马铃薯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栽培广泛,多数为丘陵或山地一年一熟露地种植,在平川主要是早熟设施和露地马铃薯栽培,有些地方可进行春秋两熟制生产。

栽培模式主要有马铃薯与水稻或其他非茄科蔬菜轮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等[1,2]。

近些年,在平川发展大棚早熟栽培[3],应用脱毒种薯后,667 m2纯效益6 000元以上,发展势头强劲。

加工业以马铃薯淀粉加工为主,而在马铃薯薯片加工等方面规模较小。

2 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丘陵、山区马铃薯发展遇到的问题  ①生产环境制约,影响规模扩张 汉中被秦岭和巴山环绕,浅山丘陵和中高山区占94%,盆地仅为6%。

丘陵、山区马铃薯以缓坡地和梯田栽培为  主[4],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优势条件,严重影响了种植规模的扩张。

②示范效应不强,影响发展后劲 适合山地发展的耐贮、抗病品种的筛选示范,脱毒种薯、越夏技术、循环栽培模式的研究与示范是关系山地马铃薯壮大发展的重要环节,如得不到解决和良好的示范引领,支撑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潜在后劲就无法被挖掘,进而影响马铃薯产业实现突破发展

③观念意识淡薄,影响产业持续发展 山地马铃薯以阁楼贮藏或窖藏为主,交易以串换或少量买卖为主,多自留鲜食和作饲料,受生产、销售、贮藏旧观念及模式影响,产业持续扩大发展受到限制。

2.2 平川马铃薯产业遇到的问题  ①标准意识不强,影响品牌打造 平川马铃薯栽培技术总体较高,尤其是大棚早熟设施栽培方面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品牌打造、标准生产、建设方面意识不强,投入相对不足,销售以零售、批发为主,品牌小、影响力弱,效益相对较低。

马铃薯鲜薯片的加工、粗淀粉提取方面,同样是品牌小,缺乏标准化生产的总体规划。

②研究手段滞后,影响研发突破 经数十年发展马铃薯露地、设施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很成熟,如覆膜单垄单行、双行、多行栽培、棚内膜下滴灌、温度控制、防徒长等技术,但受研究条件限制,在更高水平研发突破方面能力不足。

③交流平台稀少,影响整体提升 当前马铃薯生产、加工以薯业公司、专业合作社、个体经营管理为主,在市、县、乡镇仍为一些老技术骨干和粗浅的研发平台,技术交流和研究合作不够深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中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 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设想  3.1 做好品种布局,普及脱毒种薯  根据汉中气候特点和生产情况,切实做好品种区域布局(表1)和供销模式布局。

可采用将脱毒马铃薯三级种薯繁种工作放在高海拔区域,商品种薯逐渐向低海拔地区供应的模式[5]。

同时,做好品种优化配置,在中高海拔的丘陵、山区重点发展抗晚疫病、耐贮藏、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平川着重发展早熟脱毒设施栽培,形成早中晚互补、种薯鲜薯合理布局的模式,切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高标准脱毒种薯示范点,让种植户看到使用脱毒种薯的明显效果,进而自愿种植脱毒种薯

3.2 重视薯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第一,政府及科研单位要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在项目扶持、技术普及时,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山区农村脱贫、稳粮增收的根基来抓。

第二,扩大示范影响,重视筛选更换丘陵山区替代品种,研发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第三,在品种选育、种性改良、病虫防控、茬口衔接、灌溉施肥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平川高产高效栽培的傻瓜型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第四,扶持相关薯业协会、合作社、公司介入马铃薯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助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另外,在技术领域倡导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引进、吸收、创新栽培管理新技术,进入标准化生产销售渠道,逐渐形成区域优势品牌。

3.3 发展简易贮藏,破解越夏瓶颈  目前,汉中马铃薯种薯主要在6月前后收获,以堆藏、窖藏越夏贮藏

由于夏季温度高、雨水多、贮藏时间长,鲜薯很快打破休眠而发芽,造成贮藏保鲜成本高,风险大。

一方面汉中市在产品贮藏、保鲜方面应引进全国同类型区域鲜薯的贮藏方法和模式;另一方面应针对本地气候特征及原有贮藏方法进行总结和提升,研发行之有效的简易贮藏新方法,缓解鲜食市场集中销售压力大的问题。

3.4 引导加工转型,延续发展后劲  利用后发优势介入加工领域,开展加工工艺熟化、创新及精深加工工艺研究,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丰富彩色和特色马铃薯品种加工工艺,延长产业链,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电商销售平台,进行产销储加工一体化示范建设,将马铃薯加工产业培育成继鲜薯之后的又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 柯斧.秦巴山区马铃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03.  [2] 刘京宝,刘祥臣,王晨阳,等.中国南北过渡带主要作物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22—554.  [3] 肖萍,付伟伟,郝兴顺,等.汉中市早熟大棚马铃薯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3(21):22—23.  [4] 杨吉荣,马万祥,肖应聪,等.陕西省汉中地区农业区划[M].西安:空军西安印刷厂,1987:96—114.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