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翻译思想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翻译标准 忠实流畅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项目“翻译地理学与翻译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编号:2018SK152);中央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民航专业术语翻译的安全性研究”(编号:3122019032)。

作者简介:王凌,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MTI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ki.1009—0592.2020.04.22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华民族转弱为强的历史转变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理论奠基、解放思想、科学指南的伟大历史作用。马克斯主义翻译思想同样对翻译学学科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通过一定的史料研究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翻译思想,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翻译学学科建设。一、马列主义导师重视翻译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他们著作的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亲自作过不少翻译工作。以《法兰西内战》为例。这部著作有德、法、俄等译本。这部重要著作中的两篇宣言是由马克思用英语写成的, 把这两篇宣言用德语翻译出来,恩格斯主要负责翻译《法兰西内战》的德语译文。列宁在其文章中就曾经引用到德育版本的《法兰西内战》中的内容,并且在原有译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进行修正。

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翻译工作之后,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译文的审校和评论上,特别是关于译文的评论,在他们的《全集》里占据相当多的篇幅。比如:这一份是“十分拙劣的翻译”,那一份是“极其明显的粗枝大叶”,另一份是“糟糕的译文”。恩格斯马克思在整理完译文评论信息之后,如果发现确实在翻译上存在问题,那么就会重新再翻译和修正,特别是对困难的地方重译一遍。二、马克思恩格斯翻译标准的论述。

(一)“忠实”与“流畅”。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表明,“忠实流畅”原则这是他们在翻译著作时所遵循的最为重要原则。十九世纪末期,恩格斯评论意大利版本的《资本论》译文时说道,我在翻译文章的时候,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最终翻译版本和原本的内容和含义贴近。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女儿劳拉翻译的著作时曾指出,劳拉的译稿就是在遵循“忠实流畅”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并且完成度较高。恩格斯在评价劳拉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法译本的校改稿时说道:你文章中提到两大目标,一个是确保译本和原著两者读起来始终是保持一致的,而想要做到忠实流畅,那么就需要确保翻译前后文章的精神实质始终是相同的。忠实就是要忠于原文的事实,而流畅就是要确保译文读起来和原文没有较大的出入。显然,“忠实流畅”的译文,就是恩格斯想要出版的“与原文相称的新版本”。

(二)忠实表达原著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翻译时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原文内容和含义表达出来,并且不能够任凭翻译人员主观想象去修改和变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思针对翻译界存在的不切实际的翻译作品做出评价,如果翻译者增加或者删减原文的内容,那么就意味着翻译者对原文的背叛,告诫翻译者不能够脱离原文实际情况来翻译。举例说明,马克思曾经就对普·利沙加勒翻译的《一八七一年公社史》法语版本的译文进行了批评,指明翻译者在文章翻译的时候,恶意的曲解原文本意,在选择表达词汇上,没有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而是随意选择使用,使得原文的本意和译文含义有了非常大的出入,这是无法容忍的。恩格斯同时十分反对译者随意歪曲或增删原文,并反复向译者指出:翻译时要忠实表达原著的思想。

(三)原著风格的精准表达

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翻译者在翻译原著的时候,应该确保原著的风格能够被精准的表达出来。恩格斯在著作翻译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和积极学习马克思翻译方法,在不改变原著作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表达形式。恩格斯在十九世纪的一封书信中曾经提到:“译文虽然忠实表达原著作的含义,但是却没有重视原著使用的文体,我希望在翻译的时候能够对文体更多的重视,合理的进行修改。”马克思的观点表明,在翻译的时候,尽可能的和原著风格保持一致,翻译语言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翻译者不能够确保译文原著的风格保持一致,那么就不要去翻译恩格斯在对《哲学的贫困》的德国译文进行校订的时候指出,翻译者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我们虽然无法使用马克思相同的文体,但是也需要注意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够脱离原著使用原著截然不同的文体。原著风格和使用的文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也要进行差别化区分。

(四)“用另一种语言再现”。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翻译原著过程中的风格表达,确保在使用原著不同语言进行翻译的时候,也能够把原著表达的风格保留下来。马克思原著翻译使用的表述方法非常重视,他认为不仅要坚持忠实流畅的原则,而且也要突破固有逐字逐句翻譯的局限,依据原著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合理的选择表达方式,以此来实现文字表达流畅性,以求译文能够通俗易懂。他们要求译者所使用语言,必须合乎规范,语法必须正确。1884年2月,恩格斯在写给阿·左尔格的信中说道,翻译者需要重视译文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您使用德语翻译后,通读后对句子结构合理的做出调整,尽可能的做到简化,不要使用一些累赘的语句和修辞。恩格斯还批评了语文整体水平较低的译文,尤其是对文理不同的译文进行尖锐的批判。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恩格斯马克思倾诉道:“现在世面上可见的一些译文很多都是文理不通,我非常担心会影响到翻译界的权威性。”恩格斯还对一些译文使用错误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结构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如果不做出调整,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翻译者的名誉,也会对影响到读者对译文的理解。

(五)实现译文翻译严谨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翻译者在对原著进行翻译的时候,做到忠实流畅的原则。在翻译原著的过程中,译文原著使用语言不同,那么意味着语言表达方法和语句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翻译者需要依据译文使用语言的特点来合理的选择表达方式,提高译文翻译的灵活性。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能够对原著的内容和思想有了充分的理解,那么翻译者可以灵活的选择表达方式。”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翻译原著的时候要贴近原文,坚持忠实的原则,但是他们也反对翻译者对原著逐字逐句的翻译,他们支持翻译者依据原著特点去灵活的选择表达方式,但是并不代表翻译者介意不切实际的胡乱翻译翻译者应该认真的去对待翻译工作,如果实在是无法理解原著中的某些难点,宁可空着不翻译也比胡乱翻译的好。一些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总是按照字面的含义去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内容和实际含义会有较大的出入,非常的荒谬。三、恩格斯校订《资本论》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思想。

1885年10月,海德门在《今日》杂志上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部分英译文,但是,海德门的英译文错误百出。恩格斯认为,海德门不懂《资本论》的理论内容,把许多属于最基本的范畴的概念作了错误的表达。他的观点表明,仅仅使用德语来翻译《资本论》是不够的,需要对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语言和方言词汇进行掌握和了解。恩格斯曾经提到,一些原著使用语言语言所属国家的生活用语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不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也就无法正确的表达原著的真实内容和中心思想。这是一个方面,即关于对原作者、原作品的理解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译文表达上的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精简练的翻译出各种原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非常灵活的使用不同的表达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使用水平,熟练的掌握德语和英语。

恩格斯认为翻译者应该对原著使用语言,官方标准语言或者是方言的使用方法和习惯记性掌握和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学习有关原著作者的文化知识。不仅如此,翻译者还应该熟练的使用自己的语言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当代具有最简洁有力的风格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要求译者对有关语言,不是略懂,而是“精通”。以上两条是基本的要求。另一条是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反之,草率从事,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回避困难。另外,恩格斯在对翻译翻译马克思《资本论》各种版本的译文中指出,翻译此文需要对马克思著作的性质、书写原则、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还需要具备一个翻译者应该具备的严谨客观的态度和基本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马克思《资本论》原著的纯洁性。四、结语。

翻译研究必须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特别是要有先进的哲学思维作指导,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于指导人类思想的进步有着促进作用,其中所蕴含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哲学思想的挖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翻译都是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把著作原有的含义表述出来。他们主要遵循的是“忠实流畅”的原则,为了尽可能的贴近此标准,需要对译文进行严格的规范,以此来确保原文章中的核心内涵和中心思想得以准确的表述。在灵活使用表达形式的基础上确保译文的严谨性,不是古板的逐字逐句的翻译,也不应该脱离原文不切实际的去翻译。本文通过史料研究,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翻译思想,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翻译学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放.马克思恩格斯翻译标准[J].中国翻译,1983(3).

[2]张立波.汉译“马克思”:历史、技术和政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

[3]段忠桥.拙劣的重译,虚假的吹捧——评新译本《21世纪,重读马克思》[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9).

[4]韦建桦.用生命擎起思想的火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百年回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1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