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磷中毒患者血清NO、ET的检测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观察

作者:江家志 ,李溥,黄月娜,胡瑾,樊阳。

【关键词】 慢性中毒 血清 NO ET 血液流变学

2000年以来,我们在贵州省黔南地区某磷矿区多次开展慢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生活在该磷矿区的居民中有慢性中毒患者。我们检测慢性中毒轻、中、重度患者血清NO 和ET、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标的变化,旨在了解慢性中毒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受累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中毒患者113例为在贵州省黔南地区某磷矿区生活达10~30年的当地居民和矿区工作者,均符合国家标准GB170591977的诊断,年龄35~68岁,平均42.8岁,接触磷时间为13.6±2.5年。按症状分为3组:轻度组48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31例。对照组选取黔南南部无磷污染区,并经临床检查,排除心、肺、肝、肾等器官病变的村民50人,年龄30~60岁,平均39.8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①NO检测:试剂购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按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伯乐550型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产) 550nm比色。②ET检测:试剂购自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采用放免法测定后经GC 911 型γ免疫计数计数(中佳光电仪器公司)。③血管内皮细胞(CEC) 计数:采用Percoll 密度离心法,按白细胞计数方法计数, 取上、中层内皮细胞均值为CEC 值。④全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检测:抽取病人及正常人晨起空腹血进行测定, 检测仪为NXEI型锥板式黏度计及MG190 型血小板聚集仪。诱导剂为二磷酸腺苷(ADP),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PEMS 软件进行t 检验,各组结果用±s 表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