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身心喜乐之道|瑜伽26个基本体式图解

编者按 瑜伽是时下最时尚的运动之一。

它本是几千年前印度的一种修炼方法,与印度古老哲学密切相关。

印度人希望通过修炼瑜伽来达到身、心、灵的提升,乃至最终达到生命的终极喜乐和智慧;这一点很像中国的道家。

后来有位印度瑜伽大师将瑜伽从它所属的哲学流派中抽离开来进行传播,这倒使它能超越信仰的障碍,为持各种信仰或世界观的人所接受。

在西方,由于它在身、心两方面显著的理疗效果而被普遍接受,然后迅速风靡全球;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现代人重要的健身、修心之道。

在中国,瑜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始传入。

由于国人对瑜伽文化的认识尚浅,因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瑜伽只作为一项伸展筋骨肌肉的健身运动,在健身中心、瑜伽馆以商业运作的方式被瑜伽教练向时尚青年们教授;所宣传的功效无非减肥、塑身、美容之类;能深入探究瑜伽背后的文化――印度古代哲学者很少,更不要说将它视为提升生命质量的修炼方式了。

瑜伽中心也只是高收费的健身馆,而不是道场,这与印度瑜伽修炼的本来面目其实大相径庭。

这种浅薄而商业化的风气其实反映了目前中国文化的现状。

由于认识上的浅薄,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会陷入“瓶颈期”――不知道自己要练习什么。

更有甚者,一些习练者,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造成了所谓的“瑜伽病”,这皆归因于瑜伽文化的空白和误区。

瑜伽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习,其作用远远超乎商业广告所说的“减肥、美体、排毒”;然而,很多瑜伽练习者偏执于“身”等外在“形象”,忽略了“心灵”的“内在”的感知。

这种舍本逐末的练习,已偏离瑜伽的本质,练习者很难从中真正受益。

如同太极拳属于中国道家文化,瑜伽则来自于印度古老哲学;它们皆以身入道,身心兼修,以期超越人类肉身的庸常、苦、无奈,以达到生命喜乐

如果学太极拳,完全不知老庄、不修内功,只是在练太极操。

瑜伽,不知些许印度生命哲学、不修冥想(禅定)、不懂调整呼吸,也只是在练瑜伽操;遗憾的是,这正是中国大多数瑜伽馆的现有水平。

为了学习真正的印度瑜伽,王延到印度游历学习两年。

期间,在印度四大瑜伽学院之一KaivaIyadham&G.S.瑜伽研究学院完成了9个月的瑜伽教育学位课程(diploma yoga education),又先后游历印度各大静修中心,接受哈他瑜伽印度哲学课程的学习。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她所理解的瑜伽吧。

瑜伽是什么?瑜伽祖本《瑜伽经》中说:“瑜伽是对心意识波动的控制。

”如果失去了“心”的作用力,瑜伽练习是无效的。

如何才能正确、健康地练习瑜伽呢?不妨采取东、西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习练者有必要去学习一下关于瑜伽印度哲学,例如一些重要经典:《瑜伽经》、《薄伽梵歌》、《数论》等。

这能帮助习练者了解印度瑜伽者对生命和人性的观点,或者看一些著名瑜伽大师写的心灵书籍也是很好的。

另一方面,在练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体式法还是调息法,应持有严谨而科学的态度,有效而健康地去练习

瑜伽的梵语名为yoga,来源于词根yuj。

意为“有意识的控制”、“去结合”,意思是通过肉体的练习来达到自我解脱,从而获得与神我的结合而证得生命喜乐

瑜伽的起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瑜伽的精髓是“喜乐”(Ananda)。

喜乐的追求是每个人穷其一生的追求目标,它是我们生命的原动力。

印度,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喜乐无法从外部世界获得,只能从禅定中得来。

印度的创世说中,相传我们这个物质世界起源于宇宙之神维施努肚脐处生出的一枝金色莲花,创造之神大梵天就诞生于此。

他诞生以后非常困惑,在无尽的黑暗中他苦苦思索“我是谁?为什么来到这里?”后来为了寻找答案,他离开了莲花,沿着莲花茎不断地向下攀爬,爬了好久却依然在黑暗之中。

他感到精疲力竭而一无所获。

最后他只好原路返回到莲花之中,双腿盘坐,进入深沉专注的冥想,开始了内在的探索。

最终在冥想中找到答案,得知自己肩负着创造的使命。

在智慧之神的帮助下,他听到了世界的本初之音――�(AUM),由喳音相继产生了空、气、火、水、土五元素,最终由五元素形成了物质世界的众生众灵。

正如故事所述,我们的困惑和烦恼往往来源于那颗不安分的心(心意识的波动),而解决之道就是让自己坐下来,以宁静之心,去内省、觉知生命的本位与使命。

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在生命中的任何境地,都活得从容,并驻于常乐之中。

而整个瑜伽体系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个禅定之道,它告诉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入禅定,并最终获得智慧和喜乐

瑜伽不是宗教,在印度的精神领域中,它被列为正统六大哲学(弥漫差、吠檀多、数论、胜论、正理、瑜伽)之一。

同时,印度人又称瑜伽为“印度的科学”,这是一门身心实践的科学。

纵览《瑜伽经》,其严谨而科学的逻辑让人咋舌,这或许也是瑜伽能够风靡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瑜伽还非常注重实践,一切真知都会在实践中显现。

瑜伽之路获得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长期、不间断地练习;二、不执著。

因此在习练瑜伽时,习练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练习的当下,保持一颗平等的心,不执著于练习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并持之以恒地练习

这样,身、心、灵才能够获得不断的提升,最终证得瑜伽的最高境界。

如今,我们一说起瑜伽,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体式法;因为现在我们能够接触的几乎都是哈他瑜伽,而体位法仅是哈他瑜伽体系中的基础。

哈他瑜伽经典《哈他瑜伽之光》中是这样阐述体位法的:“作为哈他瑜伽练习的基础,体位法能够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并远离疾病,身心达到稳定和宁静的状态。

”   体位法的梵语名字叫做“Asana”。

意思为“坐姿”。

瑜伽经》中对它的定义是:舒适稳定的冥想坐姿;位于“八支分法”中的第三支。

“八支分法”是整个瑜伽修炼体系的八个步骤。

它们是:   (1)戒制:瑜伽习练者的行为规范。

包括非暴力(不杀生)、诚实(不偷盗)、净行、控制性欲(不邪淫)、不贪。

(2)遵行:也称精进。

是指内在控制,通过自律进行自我净化。

清静、知足、苦行、咏经、敬神、奉爱。

(3)体位法:舒适稳定的冥想坐姿。

(4)调息法:一吸一呼之问的停顿。

一说起调息法,很多人都会把它当成一种呼吸的练习

这种认识是不够的,调息法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的练习

它是通过对一呼一吸的训练,从而控制我们生命之气(能量)。

(5)制感:感官的最高控制。

(6)凝神:是指将感官从外在物质对象撤回,将意识专注于一处。

(7)静虑:将意识持续于所专注之处。

(8)三摩地:可(仅)使其对象发出光辉,(自我认识的)本性似乎不存在。

瑜伽八支分法可知,无论是体位法还是调息法,都是为禅定的修习打好基础。

打个比方,人的身体就像一个瓶子,而心意就像是瓶子里的水,要想浑浊的水平静下来,第一步就是将瓶子放好。

所以为了更 好地控制感官,让心意更集中以达到止心一处的境界,我们才修炼体位法和呼吸法。

在《瑜伽经》中,瑜伽的各种练习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很不实用。

一直到哈他瑜伽的出现,各种练习才有了更精确的方法和应用。

哈他瑜伽瑜伽体系中后期发展的一支流派,也是最实用的一支瑜伽流派。

不同于其他瑜伽流派,哈他瑜伽强调完美的躯体对灵性提升的重要性。

瑜伽中有句名言:“你的身体是你的庙宇”,庙宇里供的神就是你的心灵,神经常在庙宇就华丽,经常爱护你的庙宇,你的心灵就更加强壮。

”   从印度回来之后,很多人都问我,印度人是如何练习瑜伽的,他们是否是把瑜伽作为体操来练习

其实,瑜伽印度人的理解中是一种生活方式。

据调查,印度是全世界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或许和这种瑜伽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联。

瑜伽象征着“连接”,“连接”就是打开生命的封闭系统,和自然、宇宙、神灵相接,使人类不再唯一,不再至尊,不再孤独,在生命的连接过程中去体悟自然之道,从而达成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物理学中,有个“熵”的概念,“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一个孤立的体系,如果和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熵”值就会增加。

同样,我们生命如果没有和外界交换的话,身心就会越来越混乱,各种痛苦就会滋生。

瑜伽哲学认为,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对“我”的执著;我执是我们和外界连接的屏障,当我执破除时,就进入了喜乐之中。

现在,当人类在全球物质改造过程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统治力时,心灵却承受着各种危机和压力,很多人焦虑、恐惧、躁狂、忧郁……人类外部行为越来越强大,内心却越来越虚弱。

我们不禁要发问:“我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呢?”归隐山林,不是解决之道。

因为带着一颗赢弱的心,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平衡”,内与外的平衡,身与心的平衡。

瑜伽就是训练平衡的练习

瑜伽不仅仅是瑜伽垫上的体式练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瑜伽的修行。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应对来自家庭和工作的种种问题,那么习练瑜伽时,你会被要求在这小小的瑜伽垫上,把节奏放慢下来,把动作放缓下来……瑜伽告诉我们,在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静的心去聆听自己的内在,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也许你会抱怨平日生活的单调、重复和狭隘,瑜伽练习会令我们发现:这一切是由于心在同一个层面漂浮得太久了;你真正需要的不是继续向外扩展,而是在本有的空间内去深层挖掘。

深层的挖掘并非易易事,首先我们需要获得的是柔软的心灵和敏锐的知觉。

这也是瑜伽所要赋予我们的。

在三尺瑜伽垫上,去完成体位、呼吸和冥想练习,持之以恒。

每一次,都是一个认真的练习;每一次,都是内心新的收获。

因此无论你练习了多久,心都不会疲倦,并乐此不彼,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与自己相处。

季羡林先生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当孤独成为一种生命的品质时就是宁静,宁静来源于心的平和。

不同的心对孤独的感受力不同,生命的轨迹也自然不同。

当学会了在这个小小的瑜伽垫上与自己相处,你会把这种品质带入到生活之中,从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心安则静,人安则宁,事安则顺”。

快乐地享受现代生活其实不难!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