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世界都听到我的声音:他向全世界发出声音扩句

人物述评      王选,1952年8月6日生于上海。

其父是浙江义乌崇山人,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初参加过上海市高级法院工作。

王选曾作为上海知青,下放回故乡崇山劳动,后在故乡父老乡亲的帮助下,考入杭州大学。

毕业后又回到义乌,在义乌中学从事英语教学8年。

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人和故乡的情,故乡曾经历经的磨难都深深地烙印在心里。

王选留学日本后获得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因而精通英语、日语,深谙日本的国情而在国内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也使她继承了中国人刚正。

勇为、坚强无畏的精神,形成不计得失,嫉恶如仇、倔强鲜明的优秀个性。

这为她日后从事细菌战问题国际研究和对诉讼奠定了多方面的功底。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日本的《时代》周刊上获悉故乡三名代表在黑龙江首届细菌战研讨会上提出对细菌战受害索赔时,王选便决定投入到对日诉讼事业当中去。

王选的家族(包括叔叔)共8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

1997年8月11日,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上,王选女士代表中国108名原告,就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事件对日本政府提起诉讼,将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

自1995年始,王选放弃了在日执教生涯和优厚待遇,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决心为无数中国受害者鸣冤昭雪。

为调查取证,王选风尘仆仆,常年奔波于中日之间。

在国内受害各地留下了她无数足印,收集的那一幅幅图片,那一本本资料,那一盘盘调查录音带,堆集成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铁证如山。

日本,为了取得更多更有说服力的证词,王选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当时731部队的官兵出庭作证。

为了向世人揭露731部队罪行,她从中国日本、到美国、到加拿大、到英国,举办展览,做演讲,开研讨会,努力赢得国际支持,把整个生命投入到这个行动当中。

从1997年王选第一次起诉以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先后进行了27次开庭审理。

值得欣慰的是,通过这些诉讼,通过多年的调查、揭露和奔走呼号,社会各界被动员起来了,给予了高度关注,日本政府再也无法抹杀和掩盖侵略日军细菌战的罪恶史实,而世界上正义与进步的力量以及年青的一代,已经开始广泛参与介入,以实际行动来声援支持王选的正义行动。

浙江省义乌市电视台专题部记者陈仲龙跟踪拍摄王选这一细菌战受害索赔跨国诉讼的关键人物,制作成专题片《故乡的女儿》,以纪实的手法,通过王选的行踪和故乡人事的变化,来刻画王选故乡、乡亲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民族的那种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内容丰富,细节生动感人,画面有冲击力,催人泪下。

王选虽然时常被人比作“花木兰”,但她毕竟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人,她的背后也只有一群七老八十的日本细菌战受害者。

王选的抗战,还需要更多人的帮助与支持。

2005影响力      2005年是二战胜利60周年,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的“人生中国丛书”将作者南香红的《王选的八年抗战》作为纪念抗战胜利的收山之作。

王选还在进行她那尚未完结的工作。

5月20日,在东京高等法院的101号法庭上,中国180位日军细菌战受害者诉日本政府一案二审第一次开庭。

本年度,她还主持编译出版了美国学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和佩吉・西格雷夫夫妇耗时18年追踪日本二战中掠夺亚洲巨额财富的去向而撰写的《黄金武士》一书。

组委会评语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位精通日语、通晓日本法律、熟悉中日国情的人道主义者,没有工作、不计报酬,风尘仆仆地奔波在中国的乡间大地,收集证据,联络受害者,组织起诉日本政府,显示了一个理性和血性兼备的爱国之士最具牺牲精神的一面。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