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军谊 著名作家刘玉堂去世 曾应邀为济南日报文学副刊写过多篇散文

●著名作家张炜:“他特别厚道热情、特别善良幽默”。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山东文坛和中国文坛的重大损失”。

●市作协主席张柯:“他是一位最有代表性的沂蒙山作家”。

刘玉堂(资料照片 张期鹏提供)。

本报5月29日讯 记者今天从省作协获悉,著名作家山东作协原副主席刘玉堂昨晚在家中去世,享年71岁。

笔触对准沂蒙山农村。

刘玉堂出生于1948年1月,山东沂源人。1971年,刘玉堂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作品近400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钓鱼台纪事》、《滑坡》、《温柔之乡》、《人走形势》、《你无法真实》、《福地》、《自家人》、《最后一个生产队》、《山里山外》、《刘玉堂幽默小说精选》;长篇小说《乡村温柔》、《尴尬大全》;随笔集《玉堂闲话》、《我们的长处或优点》、《戏里戏外》等。其应邀主编了《老百姓文库》和《人本文丛》,前者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后者获山东重大社科选题资助,长篇小说《八里洼纪事》获中国作协首批重点作品资金扶持。

刘玉堂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山东泰山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大奖、山东精品工程奖、山东优秀图书奖、山东新时期农村题材一等奖,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萌芽》、《鸭绿江》、《时代文学》等数十次省以上刊物优秀作品奖;其随笔数十次获全国报刊副刊协会及省级报纸副刊协会奖。

刘玉堂被评论界称为“当代赵树理”和“民间歌手”,他的作品大都以山东沂蒙山农村为背景,描写农民的善良和执著,显现出来自民间的伦理、地域的亲和力和普通百姓的智慧与淳朴。他的语言轻松、幽默,常让人会心一笑。刘玉堂曾应邀为本报“趵突”文学副刊写过多篇有分量的散文,几乎每一篇都会赢得读者喝彩。

离世是中国文坛的损失。

著名作家张炜说,刘玉堂对乡土的感情特别深厚,对乡村和对农民的描写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是真正个人化的写作。在《沂蒙灵手——读刘玉堂》一文中,张炜这样评价刘玉堂的写作:“我极少读到将一个地区的习俗、风尚、时代特征表现得如此细腻和准确的作家。一个地方的特质被他抓住了。但它在他这儿不是反复加工喧腾出来的,而是朴实地转述、真诚记录的结果。”。

张炜认为,刘玉堂的离世,是全国文学界的损失。前段时间,“刘玉堂文学馆”筹备建立,张炜谈道,他还特意给文学馆题写馆名。这不仅是出于对刘玉堂先生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出于对其为人的尊敬。“(他)特别厚道热情、特别善良幽默。”。

正在上海参加全国政协委员的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掖平表示:“玉堂老师是文学鲁军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无法绕开的一座文学重镇,亦是我最敬重最喜欢最亲近的良师益友。”李掖平说,刘玉堂的小说创作深深植根于乡野大地,以敏锐细密的观察、深刻通透的体悟、生动风趣的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书写着沂蒙山区调性鲜活的人物景致风情,敞开了沂蒙大地风味韵致的独特之美与魅力,拓展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乡土文学的版图。“玉堂老师心胸宽广,人格忠正,品性笃厚,做事勤勉踏实,待人诚恳包容,在文学界口碑甚好。他的去世是山东文坛和中国文坛的重大损失。”。

因“小画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确认,刘玉堂先生走得太突然了。”济南市作协主席张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悲痛之后,回想与刘玉堂先生的交往,张柯感觉其音容笑貌如在眼前,一些细节仍历历在目。

刘玉堂先生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乡土作家,为人为文都是这样。”张柯表示,刘玉堂的语言看似通俗,却有着深刻的植根大地的意涵,这个根就是沂蒙山大地。“他是一位最有代表性的沂蒙山作家。”。

采访中,张柯还讲述了两人之间的一次谈话,刘玉堂透露了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刘玉堂先生在童年时,有一天,他的姐姐拿来了几本‘小画书’。刘玉堂看得津津有味,姐姐告诉他,这些故事都是作家写出来的。刘玉堂先生从此了解到作家这一职业,并下定决心‘长大后我也要当作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事业。同时,刘玉堂先生又是一位特别有人缘的作家,和不同性格的人都能和谐相处。”。

家乡将建刘玉堂文学馆

目前,在家乡沂源,刘玉堂文学馆即将与读者见面。文化学者张期鹏参与了文学馆的规划设计。他告诉记者,除了展示刘玉堂手稿、书信、照片、写作用品等的文学馆,还计划设立刘玉堂工作室和玉堂书屋。

“目前文学馆已经基本完成内装,很快将进入布展阶段。”张期鹏告诉记者,刘玉堂文学馆将于今年10月1日前对外开放。“我们希望刘玉堂文学馆能如期开馆,把老人的这一文学遗产发扬光大,能够成为沂源乃至沂蒙山的一个文化符号。”。

据悉,刘玉堂告别仪式将于5月30日13点30分在济南殡仪馆一号厅举行。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