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不爱动手林林】 孩子不爱动手

教育叙事:不爱动手林林

林林在我们班属于年龄偏小、平时活泼好动的一个小男孩。这样一个好动的孩子,在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林林不会主动的参与活动,或是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请到他,林林也会摇头拒绝。这种现象到了最近几天更加的明显了,特别是动手操作的活动林林更加不愿意动手。比如每次画画林林都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不肯自己动手;做数学题目的时候,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后来与家长交流,家长采取的是“赏识教育”,认为不参与没关系,因为林林在观察、思考,等他有把握了,他就会主动参与的。面对家长这样的理念和态度,我也很无语。我在想观察、思考是不错,可是总有个度,总要通过自己尝试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不过很奇怪,林林在家的时候,林林能积极的画画、写字、做算术。

就这样到现在,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做早操,这天的林林似乎兴致很高,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愉快的做早操。张老师看见了,及时表扬,我也跟上说:“林林本来跳舞就很好,在家跳的可好了,早操当然不在话下啦!”听了我们对他的肯定,林林整个人变得很自信,更加的积极参与活动了。在接下来的数学活动中,我也积极的表扬他,看见他不愿意自己动手,让旁边的小朋友帮他写,我就说:“林林,这些题目自己能完成么?”林林看看我,点点头,于是我说:“那老师等你自己把它们做完哦,希望你能自己得到五角星。”林林听了马上说好的。结果这个活动中,林林得到了五角星

在对林林愿意动手情况的观察,我们的推测是,林林爱面子、怕失败,怕其他小朋友笑话他,所以每当画画的时候都是不动手的,一旦老师逼急了,他就流眼泪。而这天的早操和数学,刚好是他有把握,也是在家经常接触的东西,所以在老师表扬、鼓励、肯定后,林林终于自己动手了。虽然画画林林还是不愿意动手,但是只要他愿意尝试,自己画画也应该不远了。通过这件事情,我在想,引导孩子不能天天盯着孩子,催促孩子,要在看似偶然的机遇下进行肯定与引导,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