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修心智慧_儒道释修心之法

传承国学经典,分享智慧人生

2011年3月26日北京朴道书院名师智慧分享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王晨阳、高乘两位老师分别以道家智慧人生幸福修炼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悟。

王晨阳:(朴道书院国学专家)    顺则成仁,逆则成仙,很多人认为道家处世消极,其实不然,道家最美好的理想是“功遂身退”,同时也讲求修身养性,如此看来道家文化并非消极,相反它即是帝王术,也是“养生学”。

道家传人修炼什么?    古人研习道家文化往往先要博览群书,遍览道家典籍;同时,道家的人物往往要有正统的师承关系,要师父口传心授,手把手的教以实践修炼;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行不言之教”,此时过多的言辞都是障碍,需要悟道。

如此经年累月,最终方可开宗立派“成一家之言”。

在这个过程中道家的真正修炼不出五字,即山、医、命、相、卜。

山:导引术,拳法,武术,吐纳之类都是山的范畴。

医:道家的医不同于中医,其中包括灵治,针灸,方剂,养生锻炼法。

命:推理命运,命理。

相:平时我们讲的堪舆之术,风水,命相。

卜:占卜,主要有我们熟知的奇门遁甲、紫微斗数、梅花六壬等。

正统的道家人物以上条目必须精通,才可以“毕业”师门。

大而言之,中国文化的根基本自道家我们现在所讲的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分享道家的遗产。

道家如何养生?   道家是最讲养生的,我们现在经常可以接触到很多养生的知识,都是以道家养生理论为基础的,如中医的阴阳、五行、八纲辨证,都是来自于道家

中医望、闻、问、切之后,给我们开方子,针灸,按摩之类,总的要求便是宜静不宜动,这些在道家养生学上叫做“养”。

道家的整体养生观,不仅如此,还讲究炼与养的结合。

光养是不够的,道家告诉我们锻炼,所以道家养生在解决我们一般的健康问题的时候,刨除方剂、针灸、按摩之后,还会辅之以简单有效的导引术,通过简单的活动锻炼和意念专注的方法逐步获得治病、防病的功效。

道家还将全年的健康养生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修养和锻炼方法各有不同。

例如在春天,《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晚睡早起,阳气升发同于春气也。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欲东风属木,直上巅顶,把头发披下来,以疏达肝木之气。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为生发之季,顺应天地之法则,不毁折新生之物,不杀新生的幼虫,不折新生之嫩芽,以德养生,此为大道。

高乘:(朴道书院心灵导师)   幸福从哪里来?   面对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我们到底该如何缓解压力,成就快乐的人生呢?    佛家常讲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本可以生活得轻松、快乐,但因为我们往往是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中去追求错误的东西,以至于使我们感到疲惫、困惑和苦恼。

佛家告诉我们要“外止诸缘”,可能有人会问,我能不去上班,不去上学,不去吃喝拉撒睡吗?外缘怎么可能绝掉呢。

其实佛家讲这话的意思是教我们除去思想中那些粗妄的想法,活在当下,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恩你所能拥有的一切。

人生智慧修炼不仅仅是要我们求得幸福,还要我们能够在幸福的同时带来人生的精进。

《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则首先需要我们自知,要返观内照,找自己的问题,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

如此才能处理好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自己跟别人的关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慧的生活,你便会幸福

人生智慧的提升需要修炼,而这种修炼绝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流行,而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深刻体验。

编辑/独渚。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