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运动就是附红细胞体运动

【关键词】 布朗 运动红细胞体。

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1773~1858)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微粒运动。后来把悬浮微粒的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和小炭粒,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那么,布朗运动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悬浮微粒悬浮微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他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无规则布朗运动[1]。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R。布朗发现水中的花粉及其他悬浮的微小颗粒不停地作不规则的折线运动,称为布朗运动。人们长期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50年后,J·德耳索提出这些微小颗粒是受到周围分子的不平衡的碰撞而导致的运动。后来得到爱因斯坦的研究的证明。布朗运动也就成为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发展的基础。悬浮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表现出的永不停止的无规则运动,如墨汁稀释后碳粒在水中的无规则运动,藤黄颗粒在水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微粒布朗运动越剧烈。布朗运动代表了一种随机涨落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周围流体内部分子运动无规则性。1905年,爱因斯坦依据分子运动论的原理提出了布朗运动的理论[1]。

1928年Schilling等已从啮齿动物中发现附红细胞体,随后世界各地陆续报道其他家畜发现附红细胞体。很多报道一致认为附红细胞体可以作不规则运动[2]。

1 试验材料。

我们对人和动物的抗凝血清、抗凝全血、全血加注射用水、抗凝血沉淀后取细胞与血清间的细胞液、花粉悬浮液、多种植物叶研碎的悬浮液、瓜果蔬菜悬浮液、土壤悬浮液、现烧的白色灰烬悬浮液、食物饮料悬浮液、化学试剂悬浮液、自来水悬浮液、蒸馏水悬浮液等。

2 观测方法。

不压盖玻片,悬浮液直接观察法。取一滴被检液放在载玻片上,将液体涂成约1mm厚,直接先用(10×10)倍显微镜观察,后用(40×10)倍显微镜观察。

3 结果。

(1)唯有现烧的白色灰烬悬浮液中没有运动颗粒。(2)在血液中的运动颗粒叫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只能看到细胞和附红细胞体。再看不到其他颗粒[3~5]。(3)在不同比重的悬浮液运动颗粒液体的上中下层都有,同样大小的其他颗粒运动。同样大小的其他颗粒液体静放后分为两类,一类沉底,一类浮在液面,但都不运动液体静放3~30天后观察,仍然只有一种颗粒运动。(4)不同悬浮液中的运动颗粒的多少不同。(5)植物、土壤、鸡蛋黄中的运动颗粒最多。(6)总结这些所有悬浮液运动颗粒是一种颗粒[3~5]。其共同特性是:①形态大小相同,都是椭圆形和圆形。②耐高温、耐酸碱、耐冷冻、耐干燥。③运动形式相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