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鲤鱼养殖与常见病防治技术

北方鲤鱼养殖常见病防治技术

一、鲤鱼养殖技术  1、鱼苗培养  鱼种必须选取无病无伤、 体质健壮、 行动活泼、 规格整齐者。 鱼种培育一般采取 2~3 个品种的鱼混养, 但以一个品种为主。 以鲤鱼为主养鱼的池塘, 667 平方米放夏花 6000~ 每 8000 尾,搭配 20%的鲢鱼和草鱼或 20%的鳙鱼和草鱼,出塘规格可达 15~18 厘米;如每 667 平方米放夏花 8 000~10 000 尾,出塘规格可达 13~16 厘米。日常管理是每天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种的活动情况。要经常清洗饵料台,清除池边 杂草。每 10~15 天用漂白粉消毒食场。鱼种培育到 8、9 月份时,要把不同规格的鱼种分塘 培育。为改善鱼池的水质,水源充足的地方每月加水 2 次。  2、鲤鱼养殖技巧  鲤鱼在我国北方地区颇受群众欢迎,利用池塘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养鲤鱼,可达到高产 量、高效益,春放 50 克以上鲤鱼种,经过 120~150 天左右的饲养,秋后可达 0.5 公斤以上, 一般亩产可达 750~1000 公斤,亩纯盈利 1000~2000 元,且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3、鱼种放养  头年秋后或当年春,水温 8~10C 时进行。2.放养品种、 数量:鲤鱼种亩放 800~1300 尾,鲢鱼种 300~600 尾。3.放种前池塘清整与施肥:生石灰 干法清塘,亩用量 100~150 公斤,亩施基肥(以发酵鸡、牛粪为好)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150~400 公斤,以后 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再施肥。 论文代写   4、饲养管理  4.1投饵技术:每 5~10 亩设一投饵点:鱼种下塘后结合 音响,训练鱼类集中抢食,投喂坚持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少量多次,利用人工 手撒或自动投饵机机喂,每次投喂 30 分钟左右。  4.2注意巡塘: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高温、阴雨天气防止泛塘。 适量开增氧机,必要时灌注新水。  二、常见病防治技术  1、鲤鱼暴发病:鱼体暗黑色,眼球周围出血,眼球内出血,两侧眼球突出,鳃苍白甚至水肿,有时病鱼在水里旋转,时而沉于池底,时而狂游,跳出水面或侧游,病鱼腹壁收缩。一般在早春或晚秋,水温低于14℃时易暴发流行。??  1.1症状:池塘老化,管理不善池塘经多年养殖,逐渐老化,消毒不彻底或未能及时清塘消毒。这样池塘原有的病原、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生物没有被杀死,继续侵染养殖鱼类。另外,池塘残饵、残草未及时清理,施放未经发酵或未充分发酵消毒的有机肥料,加重水体负担,造成水质恶化,为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2防治技术:施流行季节提前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前,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选用药物时要根据本地区过去的鱼病流行情况,对症下药。细菌性鱼病一般用漂白粉或溴氯海因及二溴海因,寄生虫病可用敌百虫。同时要配备一定的药饵,在鱼病流行前投喂。??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鲤鱼鲤春病:病鱼体色发黑,呼吸缓慢,侧游,腹部膨胀,腹腔内有渗出液,眼突出。肛门红肿突出。每年春季水温上升至13~22℃时开始流行。  2.1症状:鱼种携带病原体?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年增大,鱼种的来源各异,一般均未经过严格检疫,成为传染源。  2.2防治技术:重视池塘消毒鱼种下塘前,必须用药物清塘,杀死病原体、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切断传播途径。  3、隐鞭毛虫:由隐鞭毛虫侵染鲤鱼的鳃引起。隐鞭毛虫能破坏鳃小片上皮和产生凝血酶,使鳃小片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近岸边,聚集水面,体色暗黑,鱼体消瘦。一般在6~9月开始流行。  3.1症状:忽视病害防治?根据调查了解,部分鱼种下塘时都是直接放入池塘中,很少有使用食盐、高锰酸钾等药物对鱼体进行药浴消毒处理,导致外源性致病菌、寄生虫等进入养殖区。  3.2防治技术: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在流行季节发现池鱼发病,要及。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