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之一,陶行知认为开展幼儿创造教育首先要解放儿童创造力,其次还要想办法培养儿童创造力。陶行知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开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创造教育幼儿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13—02。

伟大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把自己一生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光辉的教育事业,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一直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并且这种影响的良性作用正在日益深化。在陶行知的诸多教育理论中,创造教育是其经常谈到的内容。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才是中国教育的完成”,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就创造教育本身而言,陶行知又继续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自始至终都包含了要发掘幼儿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思想。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和为之进行的诸多有益探索实践都为我们创造教育理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下开展幼儿创造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是从倡导幼儿创造教育开始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教育理论就是幼儿创造教育理论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说:“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他极力主张教育要从小教起,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美国杜威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由于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影响,陶行知非常注意对儿童潜能的研究。在此理论基础上,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其实富有创造力,后来并主张对这种能力要加以培育。其实这也是他多次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上世纪30年代晓庄学校停办的时候,晓庄小学没有合适教员,小孩就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推举同学当教员,开办“自动学校”,自己教学。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创举,陶行知获知后很高兴,于是赋诗一首去恭贺他们:“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可是学生并不认可诗中“大孩自动教小孩”一句,并反问难道小孩就不能教小孩小孩也是可以自动的。小学生改诗这一行为再次让陶行知坚信小孩富有创造力,并且应该进行培养。因此他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可见,陶行知除坚信儿童富有创造力,还极力主张儿童创造力要通过教育培养,并且适宜的教育能够加强并发挥儿童创造力。为了发展儿童创造力,陶行知认为首先要“解放儿童创造力”,其次还要想办法“培养儿童创造力”。他的这些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下开展幼儿创造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和思想对创造教育幼儿教育的内在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其中蕴含了许多科学因素,对今天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第一,开展幼儿创造教育解放幼儿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幼儿创造教育开展首先要想办法解放幼儿创造力,而解放幼儿创造力只有实施手脑并用的教育。因此针对中国某些地方教育的弊病“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他早在1944年《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就提出了儿童教育的“五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而应试教育一直倡导的是手脑分离,教育要求也是要孩子在校要服从管理不越轨,不看不想、不动不说、不惹麻烦做乖孩子,而家长则不管孩子有无爱好却争相给孩子进行各种特长、兴趣培训。幼儿往往没有表达自己意愿、施展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儿童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因此,要实施幼儿创造教育,我们的首要之举是要设法解放孩子的头脑,给孩子创造思想的机会;解放孩子的双手,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充分相信幼儿,放手让他们去尝试,才能有惊人创造之举。否则,历史上小时候数星星的张衡、称象的曹冲、孵蛋的爱迪生等这些童年时期就表现出独特创造之举的杰出人才的创造才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开展幼儿创造教育还要培养幼儿创造力。

解放幼儿创造力是开展幼儿创造教育的前提,陶行知认为幼儿创造力还要经过恰当的培养才能够发展起来,因此他说:“儿童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种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更需要科学的创造环境。创造环境是指由有益于幼儿创造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成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方法富有创造性就是进行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也就是陶行知所谓之民主教育。这样的教育可以给儿童提供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足够宽容和了解,教学环境充满民主精神、民主气氛。这样,儿童在学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的民主精神激发着儿童的学习兴趣,各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思考。教师的民主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引导者,教师本身还要充满创造理念,善于培养幼儿创造精神和意识。陶行知的“三个需要”和“一个民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者要了解创造思维和实践的基本理论,学习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善于发现幼儿创造灵感,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刺激和自由发展的机会,让幼儿养成创造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开展幼儿创造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的开发。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其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更该注重因材施教,往往“天才儿童”显现出来的天性都是与众不同的。这正如陶行知论述因材施教时所言:“正如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①实施创造教育不能千篇一律,教学内容、方法更该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使极富创造力的幼儿脱颖而出,而不致扼杀幼儿创造力于萌芽状态。也只有把创造教育落实到这样的实处,才能使最大多数幼儿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注释:

①出自《创造儿童教育》(《陶行知文集》第75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徐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0,(1).

[4]车丽萍.创造教育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