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_减值准备和折旧

【摘要】近年随着企业面临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上市公司违背会计政策滥用盈余管理以达配股上市()、扭亏或操纵利润等目现象已日益严重。

虽然提高企业竞争力想法无可厚非但提供失真会计信息使会计报表上反映企业业绩企业营实际脱节是万不可取。

盈余管理不仅给投者债权人策造成误导也给整社会配置和宏观调控带不利影响。

外它损害了会计生命力所——有用性对会计职业和上市公司所处市场也造成不利。

这样局势下研究哪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济交易或有事项常被公司用作盈余管理手段无疑对社会各界有着重要义这其还包括准则制定和市场监管。

从近几年上市公司年报看,产减值准备折旧已成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操纵盈余工具。

缘从产身性质和企业会计准则变化通产给企业盈余管理带影响两方向进行讨论并辅以量实例由考企业盈余管理行检测我国会计规实施效。

关键盈余管理减值准备固定折旧、序言江纸(600053)00年期凭其巨额产减值准备回举扭亏盈而恢复上市;美国通用公司只是通将其固定折旧年限由原0年延长至年其利润就增加了0亿美元……。

如种种令着眼当今济社会热企业盈余管理

当通用公司以其积极盈余管理洋洋得当华、太极实业不正当盈余管理而被我们发现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并正视盈余管理才能合理对待处理它。

外这其还系了会计准则制定监管当局采用政策。

0世纪80年代以盈余管理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热问题。

盈余管理具有两面性有其合法面但更多是其有害面。

它规避税赋、移利润或支付、取得公司控制权、形成市场垄断、分散或承担投风险等提供了市场外衣掩盖下合法途径从而误导投者终扰乱市场配置。

从已有献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很多如通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和关交易等。

而利用产减值准备折旧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现象较严重因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现实义。

参考了量相关实证、规性研究深入挖掘了量案例对上市公司以产折旧减值准备切入口进行盈余管理进行了较全面剖析尽管国外不乏对立观但仍旧支持产减值折旧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常用手段。

并立足给予论证。

二、献综述,g和r(998)发现公司是常会用折旧政策盈余管理

KgZr(000)对折旧方法变更和产年限和残值会计变更进行检验。

他们从97年99年R数据库到5项折旧方法变更和39项折旧估计变更共计66样这些样不到总量%据他们得出了折旧政策不是被常用盈余管理结论。

王跃堂(00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面临是否提取减值准备会计选择权般选择不予计提(高达87%)而愿执行公司上市年限越久业绩越差减值比例越高。

审计见非无保留见越多旨证明这些公司很可能利用减值进行巨额冲销。

李增泉(00)对股公司998年和999年产减值准备计提研究发现具有扭亏配股动机和处临界边缘上市公司会选择增加(或不减少)当期收益产减值政策而具有亏损变更动机利润平滑公司会选择减少(或不增加)收益。

薛爽(006)发现00003年扭亏公司扭亏前年多计提减值准备而扭亏当年额冲销现象如扣除该影响7%样不能扭亏。

赵春光(006)以0000年股公司样发现减值前亏损公司存已回和计提减值手段盈余管理现象。

三、盈余管理概述企业营程衡量公司营状况、评价公司价值、利润分配、纳税等方面盈余是非常重要指标。

企业利益相关者都比较重视企业盈余

而由委托代理关系和对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存会计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职业判断以及会计准则弹性客观存都使管理者产生调节盈余动机。

()盈余管理概念管理者调节盈余目标不会导致对盈余管理概念界定及调节方式方法等系列不。

美国会计学llK《财会计理论》认盈余管理是指会计准则允许围管理者通对会计政策选择从而使营者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化行。

目前普遍认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由使身利益或者企业市场价值化行。

正因这些定义涵盖面太广才造成对盈余管理概念些误或模糊。

上述定义共是把盈余管理目标界定使管理者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化但是这二者是不能相提并论。

管理者作理性济人必然会追其身利益化;企业市场价值化是整企业管理长期目标和终目标就是通各部门职能发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总价值。

显然这两目标是截然不也必然导致管理采取不“努力方式”。

管理者如将企业价值化作其营目标必将企业长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作要。

盈余调节就会致力将合公司发展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保持企业营稳定、减少营风险。

但是如管理者将其身利益化如升职、加薪等作其营目标就必然会追企业短期利益从而很有可能采取不利投人、债权人手段比如不合法手段捏造企业业绩即盈余做假。

虽然管理者实现企业市场价值化也可能实现身利益化但者不是盈余管理根目标。

盈余管理应该是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由合法合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化行。

(二)盈余管理动因如上说言盈余管理根动因如上所说是追企业利益化具体表现致获得配股格。

二保持营业绩增长。

三扭亏盈深交所和上交所998年月日起开始实施特别处理规则即上市公司如出现近两会计年审计结显示异常财状况交易所将对其股票实施特别处理()。

另外《公司法》规定若上市公司近三年连续亏损则由国院证券管理部门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由上市格取得不易。

若正常营不能使公司扭亏盈管理当局当借助盈余管理保护身或不被。

(三)盈余管理盈余造假区分了进步且更地理盈余管理定义我们必须将盈余管理盈余造假区分开。

两者具体区别如下首先从质上看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当局合法围通选用不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方法等对利润进行调整以追企业市场价值化;盈余造假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各种方式隐瞒、粉饰和伪造营业绩超法律法规允许围进行利润调节。

其次从动机上看盈余管理趋预定管理目标实现企业市场价值化。

其包括股东财富化合债契约约束条件减少营风险避免政治成合理避税等。

盈余造假是管理者谋利益偷税漏税等行。

再次从手段上看盈余管理是各种会计政策进行选择。

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要估计项目进行调整比如固定折旧递延产摊销存货计价方法改变安排交易发生及交易方式等。

盈余造假以不合法手段进行会计造假粉饰企业财报表。

比如提前或延甚至虚假确认收入、费用利用关方交易嫁费用等。

从结上看盈余管理如运用得当会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管理分支会有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受益地方。

比如企业将合公司发展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有利整市场信息交流增社会效益。

盈余造假不是以实际生产营业基础实施利润调节而是凭空对企业业绩进行人捏造使会计报表真实性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定损害投人利益甚至影响社会安定。

由可见盈余管理是性行是企业作追其市场价值化济主体进行财管理应予理性对待。

无论是从盈余管理概念涵盖面上分析还是从与盈余造假区别方面分析都是了更加明确什么是盈余管理从而我们看到企业盈余些处理能够辨别出它是否属盈余管理围有效提高其管理和规影响账面盈余会计选择和实际营活动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四、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般方式方法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固定折旧政策改变利用合并会计报表围变动利用收入与费用确认利用收入确认进行盈余调节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收入创造收入事项利用费用确认与计量进行盈余调节费用化。

主要是借款费用和研究开发费用化费用递延和提前确认潜亏挂帐3利用非常性收益利用计提减值准备财政补贴投收益及出售、让置换产(二)固定折旧固定折旧身已具盈余管理性质对固定折旧传统理是指固定产使用程由逐渐损耗而移出那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随着产品销售实现而获得补偿。

这种理主要是从济学角加以分析基历史成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等考虑。

折旧固定产原始价值移采用系统且合理方法进行分摊因只是分摊程序而不是计价程序。

其并不能对这种移价值进行准确计价因而折旧并不直接与产磨损程挂钩、既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

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固定产价值移、也不可能高固定产历史成。

然而这种传统理并不全面。

首先忽略了其具有补偿价值济涵。

固定折旧概念重历史成原则很少考虑固定折旧也将重置固定产提供了金以实现固定产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所以采用现有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基上只是其历史成收回从而排除了价值因素导致产磨损费用补偿不足企业装备落无力进行实物更新。

特别是物价水平上涨情况下固定产价格也上涨利用固定产生产产品价格也上涨。

企业销售产品获得收入应该包括两部分部分是产品身销售收入另部分是溢价收入。

固定折旧是对历史成分摊而利用固定产生产产品却是按现行价格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将若干年前固定产取得成分摊额与按现行价格计算产品销售收入进行配比这种配比不是建立物价指数基础上因而不合配比原则必然会导致企业虚增利润

产品销售产生溢价收入进行收入与费用配比被忽略了企业根不可能用折旧收回金进行固定产实物更新。

由计算固定折旧是以历史成计量依据即现计算应摊入生产成或费用金额其实质将投成现分配到以各期从根上忽略了货币价值尽管加速折旧被认考虑了货币价值提前收回部分投减少因物价而上涨而产生价值流失但由收回仍然是历史成没有考虑物价指数变动因素仍不能弥补由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而产生差额。

这部分差额没有进行任何会计处理没有入产品成。

因可以说没有实现真正义上配比成沉没成形成产种无形损失且随久远这部分损失越。

这方面影响了企业产补偿价值另方面虚增了企业利润无论如何都不利企业长远发展。

其次固定产应计折旧固定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姑且先不论以上诸多预计不确定性固定产预计残值收入是否是会计核算期产呢?也许答案是否定。

预计残值收入是不确定性产用它冲减固定产原价减少折旧计提基数减少当期计提折旧从而接增加当期收益。

这恐怕有违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

b)固定产清理费用作固定产使用期项追加支出计提折旧将其视产原价部分。

然而预计清理费用不是历史成而应计折旧额是对其历史成摊销。

两者矛盾。

矛盾二由对固定产清理费用预计不作任何会计处理因产实际报废将其计入营业外支出或冲减营业外收入。

而当初计提折旧应计折旧额是入管理或制造费用。

什么样清理费用计提和实际发生所计科目不呢?显而易见这种处理方式方面将固定产清理费用重复计入损益不恰当地减少了整固定产使用期收益另方面与贯性原则相悖给了企业调节营业利润空。

B.会计政策选择多样性和会计估计变更随性导致固定折旧盈余管理工具。

了更地表达笔者观这里引用制造性企业利用折旧进行盈余管理例子。

由生产型企业固定产整产总额所占比重较固定计提折旧对公司业绩影响也就举足轻重。

因改变固定折旧政策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重要手段。

例利用固定折旧会计估计变更以调高固定折旧率等手段认操纵利润是003年钢铁业上市公司财报告普遍特征主要体现缩短固定产使用年限并因提高固定折旧率等方面。

统计显示6钢铁业样公司发生各类会计估计变更公司达到占样总量3%。

以唐钢股份例董事会003年缩短固定折旧年限全年提高折旧亿元。

003年唐钢股份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增长率353%。

表面上看如唐钢股份不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则003年利润总额高达853%。

变更会计估计适用以往会计年是否就味着该公司以往实现利润是建立不公允会计估计基础上。

宝钢股份003年固定产原值平金额05亿元。

共计折旧75亿元。

其包括由缩短除型运输设备外运输类设备使用年限而增加折旧费906亿元占总折旧570%。

另据该年报披露该公司运输类固定产原值年初余额9360亿元年末余额956亿元平占用金额93亿元。

董事会表示项会计估计变更前运输类固定产使用年限60年年折旧率96%6%全年折旧费87亿元变更该项折旧费用是变更前39倍。

这也味着举将宝钢股份运输类固定折旧率提高了39倍由56%提高到535%。

围绕宝钢股份针对运输类固定折旧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变更会计估计是公允则人们不仅可以理其以往年固定折旧率是不公允而且也成判断该公司003年会计估计变更盈余管理嫌有力证据。

例深石化(00003)000年调整了固定折旧计提比例延长了固定折旧年限。

(单位年)产类别以前年折旧年限调整折旧年限营性房屋建筑物300机器设备0运输工具60上述会计估计变更增加当年利润73万元占当年净利润97%。

报告净产收益率663%。

扣除变更影响实际53%。

由证监会00年月5日颁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要近3会计年平净产收益率不低6%。

举目昭然实获取再融格。

详细数据如下深石化与行业部分公司固定折旧计提比例对比数据(单位年)产类别深石化变更前深石化变更燕化高新茂华实华安塑股份宝硕股份武汉塑营性产3000350003530非营性产3550350003530机器设备08070056电子设备880708056运输工具6085800其他设备585506从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出其变更计提比例与行业比较明显偏低而该公司举动机可疑。

(三)计提减值准备与适回.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主要表现形式有()坏帐准备计提比例确定存随性上市公司可根据己要高估或低估坏帐准备计提比例;()存货可变现净值和长期投固定产无形产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使上市公司计提这四项产减值准备存定投机行;(3)对企业某些滥用会计估计以多提产减值准备行难以规避。

00年以产减值准备定程上已成上市公司操纵营业绩粉饰财状况规避上市监管工具。

例证00年沪深两市亏损户华(Z0007)公司当年亏损57亿元。

该公司999年至00年主营收入分别6,757、6,797和5,88亿元。

但净利润却分别0,00、6,585和5,7万元。

可见该公司主营业收入三年波动不但净利润却起落从999年亿多元利润跌至00年多亿元巨额亏损。

999年公司所以能实现亿多元净利润是由债重组收益所致。

而00年巨额亏损则是由额计提减值准备造成。

该公司00年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如下00年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单位万元项目名称年初余额年增加数年回数年末余额坏账准备,766,0908,773存货跌价准备,606,953837,76长期投减值准备,35,3353,686固定减值准备7,6577,657建工程减值准备33合计数57,6890,6837,8从表可以看出华公司00年计提减值准备超9亿元其660亿元坏账准备占到了约亏损7355%公司00年对3年以上关方和非关方欠款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

而3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分别占该公司全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计数9897%和85%。

该公司年报附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释些不抵债和无法系单位。

说法模糊且牵强。

00年主营业收入仅有5,88万元情况下应收账款却增加了33,93万元。

对公司称部分应收账款以前年及入账出口销售款而对当能及入账原因含糊其辞。

事实上从华公司近三年主要财数据看该公司000年和00年已连续两年亏损如继续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

因财状况没有得到情况下公司完全有动机做亏损以便年扭亏盈。

然00年举扭亏。

该公司00年没有计提减值准备这说明00年已将潜产减值计提准备

00年公司还回了减值准备,6万元。

这笔冲回也对净利润形成作了不贡献。

B.产减值准备回成盈余管理工具会计释首先产减值准备确认和计量要会计实工作者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使得公司对外报告可以通操纵些可由控制损益确认项目使利润会计期移。

如把以前年确认损失及有可能以发生损失期并确认以提高以年业绩或将应作损失确认期项目不作处理长期挂账以提升年利润

这上市公司利用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

其次滥用会计估计以多提产减值准备

旧《企业会计制》规定了多提产减值准备回当期应“原渠道冲回”这项规定是了防止企业利用应收款项坏账准备人操纵利润

但由谨慎性原则身具有较强倾向性期利润稳健了对期却并不稳健。

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成减少会导致以期销售成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

对期末存货占产比重较企业说这不失操纵利润手段。

企业可能某会计年销巨额呆滞存货计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实现对存货成巨额冲销然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净利润

这种盈余管理只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低估计而无次年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隐蔽性。

.产减值“可回”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面影响。

允许产减值损失回规定实际上给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空。

我国产减值制稳健性上非完整性使得其实施效和会计信息策有用性都受到了定面影响。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盈余动机扭亏盈以免被统计占绝对比例。

江纸(600053)00年期举扭亏盈而恢复上市。

江纸00年期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070万元其回产减值准备高达887万元。

显然如没巨额产减值准备回该公司00年期将发生巨额亏损。

据年报统计如下(单位亿元)年0000300净利润055833减值准备3356从表我们可以看出江纸003年00年亏损主要原因是计提了巨额产减值准备而00年能够扭亏盈原因是回了这些巨额产减值准备

如禁止产减值准备回该公司会因00年巨额亏损而退市。

再者了获得配股格实现再融可能也驱使上市公司利用减值损失盈余管理

国证监会993年起先五次颁布有关上市公司配股格规定把净利润指标作必备条件。

因实现市场上再融所以减值损失回就成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重要手段。

还有研究发现除了迎合监管盈余管理动机外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变更新任高层管理者往往存利用产减值量冲销产机会主义行。

了提高实现盈利可能性新任高层管理者般会计提量产减值准备特别是可以将产减值责任推卸给上任理人员这种动机更强烈。

003年月日科龙(电器)公布00年会计报告显示其净利润0亿元;但3天又公布调整净利0亿元。

原因是从00年开始科龙电器就利用产减值准备项目调节利润

00年报实现收入79亿元净利975万元;但年报是收入7亿元净亏556亿元谁会相信仅半年光阴公司出现了近6亿元亏损。

剖析发现其原因新管理层上台00年报补提减值准备635亿元到了00年又销减值准备35亿元。

如没有这笔回将出现5亿元亏损(见下表)而如今00年003年连续实现盈利。

究竟是真营还是盈余管理呢?单位万年份000000000300主营业收入,08838,687,8666,883,60净利润67,87,5890,80,86,6根据5年共比利润表显示如下单位分比(%)收入0000000000成73698578977687838利润3780736三费总计3678899003790营业利润9305536300利润总额70300335708净利润88333680838076从表可见三费波动较000年与00年3678和89而00年竟骤降至900003年又达379其与收入比平值300%尽管毛利润率波动也较五年平数09%两者却相差了近0%。

可见如不对盈余数据进行操纵00年与003年将必是亏损。

乃bgb型多计费用将利润隐藏冲回和少计以高估利润造成扭亏假象。

无论以上这些减值计提原始动因是什么他们都破坏了会计信息真实可信给投者监管方整社会济配置带了损害和阻碍。

因实现减值准备充分披露是至关重要这将下相关准则讨论进步分析。

五、新企业会计准则影响()固定折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产》规定企业至少应当每年年终了对固定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固定产使用寿命。

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调整固定产预计净残值。

固定产有关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改变应当改变固定折旧方法。

以上关固定折旧改变应当作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企业只要调整固定折旧年限就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目。

由上市公司固定产般较多想做公司也较多。

所以每年对上市公司固定产审计候主要关固定折旧政策是否变更并对折旧额进行测试防止公司通多提或少提折旧调节利润

如今新准则要公司对固定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至少每年复核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应当调整并采取适用法进行调整。

因上市公司只要到并出示证据证明其固定产使用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目。

故总体看该准则扩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空。

(二)产减值准备首先产减值损失是否能回是影响会计制稳健性重要因素。

如下图所示由产整存续期产减值会计所确认损失或或等所确认收入并会导致产账面价值或等其市值。

因从整体上看不论减值损失是否能回产减值会计都具有稳健性特征。

而产减值损失回破坏了会计制稳健性。

我国前执行会计制允许减值损失回;007年执行新准则禁止部分产减值损失回而只允许应收款项存货等产项目回已提取减值准备

这很程上修正了前产减值有关规定稳健性上理论缺陷。

外赵春光(006)发表《产减值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减值前亏损公司会以回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回产减值避免亏损公司会以计提减值进行“bgb”(利润清洗即多计当期费用清洗产债表确认更多收益留下更多空)下年盈利做准备

3减值前盈利公司会以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化盈余管理

减值前盈利公司会以回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避免盈余下降。

以上也可看作是与新会计准则《产减值》(如下)规定相致不允许回已确认减值缘由。

故新《企业会计准则8—产减值》规定产减值损失确认以会计期不得回该准则所指产包括固定产无形产消耗性生物产及金融产等等。

企业会计准则切断了企业运用减值准备计提和回操纵利润途径。

因那些已利用幅计提减值准备“隐藏利润”公司则可能会007年月日新准则实施前将减值准备冲回从而极地影响当期净利润

由该准则相关规定缩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空。

其次承上所言我国产减值损失回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极面影响虽然新准则明确规定了部分减值损失确认以会计期不得回。

定程上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减值损失操纵利润行但要真正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唯有实现产减值充分披露。

旧《企业会计制》规定将专门产减值明细表作产债表附表用集披露产减值以及减值损失回影响但对产减值原因以及减值损失回原因披露作要只要企业产价值会计政策变更作出相关说明。

虽然新准则进行了适当完善但仍没有专门条款要披露产减值盈余持续性影响。

综上所述新准则明确规定了产减值准备计提提出了产减值迹象判断方法和产可收回金额计量方法使产减值损失确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引入了产组概念难以估计可收回金额单项产应当并入所属产组确定可收回金额;对商誉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已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也是较重项变化即禁止部分确认产减值准备回。

这些都定程上缩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空。

但遗憾是产减值披露不足问题仍旧继续存。

减值涉及量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导致盈余操作原因但会计估计也是扩会计信息容量途径因仅仅通严格规定会计估计行控制盈余操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够。

只有对产减值信息披露尤其是对盈余持续性影响做出更细致严格规定才能达到真正义上“杜绝”与“防患”。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