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app官方下载 [黄昌富,坚守也是一种信仰]

在地下工程领域,黄昌富是名人,因为他是专家;在青年群体中,黄昌富是名人,因为他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是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是青年人的楷模;在全国的党员中,黄昌富也成了名人,2011年5月,黄昌富被评为全国“时代先锋”,成了党员、群众心目中的榜样。

面对盛名,中铁十六局副总经理黄昌富的解读简单而坚定:“我只是忠于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们处在新时期,就要努力体现出党员的新风貌。

”      坚守岗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1998年年初,黄昌富即将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机缘巧合,气血方刚的青年黄昌富一头扎进隧道,开始了地铁生涯。

刚进单位,一位领导就对他说过,“地铁施工不但技术复杂,而且环境艰苦,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

你可想好了。

”满怀激情的黄昌富当时对此并不以为意,一口应下了。

随身带来的行李往简陋的宿舍里一扔,就直接来到地铁隧道里。

然而话虽已出口,心理落差却一点点上涨,当时地铁复八线正修建到长安街下,早上,上班的人们走进明亮的写字间,黄昌富和同事们却穿着长长的雨鞋走进又黑又脏的隧道;傍晚,他们拖着疲惫的脚步走下掌子面,衣着时尚的人们已经在长安街上惬意地散步。

守在潮湿的隧道里值夜班时,黄昌富才有空仔细体味当时那位领导的话,方觉修地铁的人不易。

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呢?黄昌富思想斗争得很厉害。

大半年的时间,黄昌富都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除了孤寂中的坚持、艰苦中的适应和甘于奉献,平和的工作心态,最刺激他的还是来自地铁项目的历练。

“中国地铁工程建设,很需要人。

”作为中铁十六局第一个硕士研究生,黄昌富觉得自己要顶住。

恰巧当时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工,黄昌富被任命为华强路站――岗厦站区间工程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盾构法正式走进他和同事们的视野。

这也是黄昌富第一次接触到地铁盾构施工技术。

在此之前,我国地铁隧道开掘完全靠人工。

人直接面对土体,风险很大。

盾构机之所以称为盾,顾名思义,有阻挡的意思,操作工人见不到土,这就大幅度减小了施工风险。

但是,当时加泥型土压平衡盾构机长期被外国垄断,黄昌富清楚地记得,第一台盾构机运回来后,大家甚至不敢轻易拆包,生怕弄坏了,而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则培训完规定课时,就当了甩手掌柜。

如果请外国技术人员施工,每米造价达8万元。

“我们就不能驾驭它么?”一向倔强的黄昌富不信邪。

为了工程顺利进行,他跑遍了国内的大型图书馆,翻阅资料,往返于厂家与工地,奔波于设计院和科研院所,研究盾构工作部件和工作原理;同时针对深圳地层上软下硬的特点,反复计算,日夜攻关,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合适的施工参数,全面掌握盾构机的结构部件、工作原理和施工参数,并总结出包括盾构机选型、前期筹划、人员组织、设备配套等盾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

这项工程是在上软下硬复杂混合地层中第一批由中国技术人员独立施工盾构工程之一,创造了日掘进28.8米、月成洞540米的全国企业新记录。

工程造价也降到了每米3万元。

黄昌富一鸣惊人,离开隧道施工行业的念头也烟消云散。

若干年后再提起,他笑着讲自己的“思想变迁”:“当时我们国家隧道施工差距很大,技术上发展空间很大,需求又很迫切,我又是党员,又是当时公司里仅有的硕士生,我不干,谁来干?我还要带头。

”   之后,转战深圳、北京,从北京地铁十号线到北京地铁直径线,黄昌富先后在施工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载荷分散法”概念,首次引进单层通用管片衬砌结构等多项新技术。

管理也是一种使命   2009年5月,黄昌富受命担任中铁十六局北京工程指挥长。

挥别相伴11年的隧道黄昌富从天津海河隧道工地转身走进位于北京西大望路的北京地铁工程部。

彼时这里30多个人,5个在建收尾项目,运转正常,很多人觉得,黄昌富来享清福了。

可是一年之后,当这个工程处成为一个拥有700多人、5个新开工项目、70多亿固定资产、年上缴利润9000余万元的独立子公司时,更多的人恍然大悟――黄昌富志在于此。

其实,当时组织上找到黄昌富,对他委以此任时,黄昌富便说了一句话:“组织上让我来这个部门,是干事的,不是享福的。

”这是他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

指挥部党委书记李怀亮对这句话的解读是:黄昌富要把指挥部做大做强做优。

从搞技术到带队伍、从完成工作到创建公司,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黄昌富压力巨大。

那两年的时间里,他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后来连胡子都开始掉。

但是,既然组织上让来,就不是过渡职务,也不是虚度时光,无功便是过。

上任伊势,黄昌富从根子上开始梳理市场、跑项目、理顺组织架构。

北京隧道工程项目很多,中铁集团在其中占有很大份额。

与国内其它地区不同,北京项目分属于不同的子公司施工,有的管理严格,有的就松懈不已,而在甲方的心中,优秀的可能不被铭记,松懈邋遢的则会被无限放大而成为代表中铁隧道建设的“形象”。

黄昌富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公司整体形象对一个集团的影响,于是他上任便着手梳理北京市场,将原来松散的项目统一收回,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城市、开辟相关领域,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实现了滚动发展,同时开拓了郑州、青岛、长沙、南昌、昆明、杭州、苏州等七个新兴地铁市场,大大提升了十六局集团在全国地铁市场的份额。

这一年,中铁集团在北京地区隧道方面的份额大举回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一种格局。

如今,在黄昌富的带领下,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北京工程指挥部先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200余人,其中2名北京市劳模、6名全国优秀项目经理、8名全国优秀总工。

对于未来,他的心中理想是走多领域、多区域、专业化,走技术领先、管理一流、人才拔尖,高科技、高素质、高效率,专业化、知识化、规范化的企业之路。

不仅要完成一个任务,还要带一支队伍,搭好一个班子,培养一种精神。

一路走来,黄昌富的团队总像一台严密的盾构机一样,紧凑、严密、勇往直前。

2005年,黄昌富任北京地铁十号线第06标段项目经理部经理之时,以他名字命名的“黄昌富青年突击队”成立,突击队成立时有队员13名,平均年龄29岁,均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是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队伍。

中铁十六局把突击队的名字写在大牌匾上,树立在他所在的标段施工现场外围,牌子树得很高,上面还画着鲜红的党旗,很远就能看到,很提气。

对于黄昌富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他带着队伍拼命往前跑。

当年12月24日,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直径线”)举行开工典礼。

建设北京地下交通直径线,是周恩来总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的设想,历经半个世纪,夙愿终得实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亲自为开工仪式剪彩。

具有丰富地下施工经验,尤其是盾构施工技术及盾构机国产化研究上具有权威性的黄昌富受命担任1标工程指挥长。

于是,在其主持施工的北京地铁10号线工程接近尾声时,他又马不停蹄转战直径线工程

“这是刘淇担任北京市委书记以来首次为工程剪彩,直径线建成后将是我国第一条城市全线电气化铁路隧道

黄昌富知道自己不仅肩负各方的众望和嘱托,更面临一个新的工程项目难点――直径线隧道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直径12.0米)铁路盾构隧道

同时,隧道计划还要沿前三门大街,东西横贯北京老城区,下穿崇文门、前门箭楼、宣武门等重要建筑物,现在,黄昌富正忙碌在地下隧道中,为这条到目前为止难度最大的城市铁路盾构隧道能够顺利贯通而努力着。

几年来,仅在这一个项目上已经成长起来多名项目经理,年龄最小的才29岁。

黄昌富项目经理和工程指挥长的时候,很多人让他讲故事,比如他的工地突发事故,他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或者是他病倒在攻关第一线,醒来又挣扎着工作之类的故事。

黄昌富每次都笑笑说“无可奉告”。

他带兵,首抓安全,13年项目经理人和工程指挥长的重担,全国十数个地方数十个项目完工,不但没有出过安全事故,连工作面都每天打扫得干净整洁,从不拖泥带水。

这是黄昌富的风格,也是他的底线。

新时代的工程线上,要有新的风范。

2010年初,黄昌富走马上任中铁十六局副总经理,他的临别讲话很简单:“这几年,我们的团队最大的成绩是什么?我认为是没有出任何安全事故和维护了稳定。

”在北京、天津等政治、经济重镇搞施工,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做到了。

农民工是施工工地上的重要群体。

黄昌富则一贯以善待农民工而出名。

不仅如此,黄昌富深知,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同时,这也是事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大课题。

为此,他坚持把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作为项目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近年来,项目部一直坚持开办农民工夜校,举办了安全、质量、机械操作与维修、电焊、钢筋工、钢结构加工、管片拼装等各种专业培训班,培养了120多名盾构施工专业人员。

成长始于技术,而不被技术思维局限。

黄昌富觉得这样的成长才丰满。

他常说,要打造一个坚强的、团结的团队。

“坚是硬,是基本功,强是有斗志,有思想,有激情。

坚是物理的,强是化学的。

坚是肉体,强是意志。

”而对于对领导班子来说,黄昌富还强调,在有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的“强”。

解读“时代”与“先锋”   1995年,黄昌富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时庄严入党。

这被他自己归结为那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比考上研究生更重要。

党员的身份见证着他被评为中铁系统内第一个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标兵;当上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而不断创造“第一”……   《中华儿女》:在天津直径线隧道穿越海河的项目中,您也参与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盾构机的过程中。

国产大直径盾构机,前所未有,不怕失败吗?   黄昌富:我们虽然是施工单位,不能亲自去制造盾构机,但是却可以作为使用终端,通过用户选择,倒逼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从盾构机整机制造、配套设备、消耗材料等整个链条的国产化。

这是国内行业的崛起机会。

如今,从整机、配套设备到施工耗材,我们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国内设计制造,我无愧于领导和同志的信任。

推动盾构机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不仅是一名工程师的骄傲,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中华儿女》:从1998年到现在,10多年时间都在艰苦的隧道里摸爬滚打,是什么让你一直坚守?   黄昌富坚守也是一种信仰

中华儿女》:是什么样的信仰?   黄昌富:往小处说,就是要摆正心态,积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往大处说,要有一种奉献精神,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现在实行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

很多人丢失了改革开放前的奉献精神,一切向钱看,对于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却没有领悟到市场经济也要求宽容、自由、奉献。

中华儿女》:您怎样实践自己的信仰?   黄昌富:对于我们来说,对信仰的实践在于对每一个项目的负责。

每一项工作都百分之百地完成,保证安全、维护稳定,攻克难关。

中华儿女》:您今年当选为“时代先锋”,您怎样解读这四个字?   黄昌富:很多人对我说,时代先锋就是这个时代的先锋人物。

可是我的解读是,党领导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才是“先锋”,共产党是先锋队,因此处在这个时代中的我们都是先锋,而“时代”是人物,是我们这个先锋时代中所涌现出来的榜样。

责任编辑 刘之昆。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