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水的智慧

老子《道德经》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不争

”有利万物不争己利的精神,正是道家思想精髓中的上乘境界。

道德经》又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善处其下,广纳百川,才会有江之滚滚无尽,海之浩浩无边的壮观 下载论文网   水,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解释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氢氧化合物;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在一定条件下,也以固态或气态存在。

水是生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水乃生命之源

如果没有水,任何生命最终都是无法生存的。

“水是人世间最寻常、最重要之物。

说最寻常,是因为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说最重要,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是动植物机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阳光、空气并称生命的三大要素。

”①   水乃生命之源,又是智慧之泉。

“那个表面上与世俯仰、安时处顺、显得软弱的自然人格,不正是在无为的表面下实现无不为的巨大目的吗?这就是道家智慧

”②水能给人们很多有益的启迪,诸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③人之清浊,原在于自处、自取。

又如水能随物赋形,就于方则方,就于圆则圆;不拘一格,灵活自如。

人生在有些时候、有些事上,必须旗帜鲜明,坚如磐石,守贞保节,效法山之坚定;而在有些时候、有些事上,又必须随机应变,随遇而安,随缘自适,学习水之灵活。

再如,《荀子?王制》日:“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此之谓也。

”唐人魏征由此感悟到民众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日:“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①民众就像水一样,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安顺时他们能负载着大船前行,一旦被惹怒了,就难免覆舟之灾。

春秋战国时的智者,还从“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中,发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警示,总结出“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②的千古真理。

使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大计,就在于让天下老百姓讲话。

古往今来,扩大到古今中外,皆然。

老子《道德经》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不争

”有利万物不争己利的精神,正是道家思想精髓中的上乘境界。

道德经》又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善处其下,广纳百川,才会有江之滚滚无尽、海之浩浩无边的壮观。

满遭损,谦受益;虚怀若谷,才能充盈丰富。

人们正是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和“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体悟到“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③的治国安邦的大道理。

水至柔,亦至刚。

一方面,世界上恐怕没有比水再柔再弱的东西了。

一滴水,晶莹剔透,柔弱不堪,如果离开了江河湖海,瞬息间即干涸;但如果千千万万滴水汇聚到江河湖海中,就会孕育出惊天动地的力量

平静时,仿佛一点力量也没有;可是一旦大风推涌,潮汐暗助,或者山洪汇聚,决堤而泻,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无穷无尽的能量,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移山倒海,逆之者亡;直令天地无奈,叫日月失色。

从这方面来看,世界上恐怕没有比水再刚再强的东西了。

试看人类历史上的多少度沧桑巨变,造成的原因既不是人为的力量、也不是风的力量、火的力量,而是水的力量

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洪水传说,正好共同映证了这一史实。

水又是变化莫测的。

它的常态是液体,有时澄澈纯净,一尘不染,可比君子之善;有时又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甚至同流合污,藏污纳垢,甚过小人之恶。

水又可以化为气体,至轻,至微,在空气里隐而不见;或者化为云彩,随风飘荡,斯须变幻如苍狗。

水还可以凝结成冰,至硬无比,牢不可破,就连用钢铁建成的船舰,在冰山面前,也显得形同薄木,不堪一击。

水之变幻神奇,还表现在它总是给人以倒影,一则真实无隐,如实反映,毫不隐瞒,映进去是什么,反映出来的就是什么;二则却又都是反着映现出来的,任何真实的事物经水一反映,左变成了右,上变成了下。

这种真率的颠倒,铁面无私,公开公正,不偏不倚。

正人其中,反着映出,人间万物,概莫例外。

水的行迹可称为“玄妙”,“水来自‘不胜寒’的高处,那是俗人不敢想象的地方;水在山间聚成小溪,谁也不会想到这么涓细的东西不停的流有何意义,它会流向何处,远在人居之外的大海是山里人从未见过、谁也不知的地方。

来自拔尘高处,奔向遥远梦想,这就是充满艺术精神的道家的自然人格。

”①   最后,请欣赏几副用描摹刻画水来抒怀言志的著名楹联:“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水因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常不满为心”等等,蕴含哲理,回味无穷!   让我们对水存一分敬畏之心!存一分感恩之心!存一分护卫之心!   (水的启示,可谓多矣;短文未尽处,敬请读者诸君续之。

)    编辑:黎超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