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125I植入治疗胰腺癌

关键词:CT引导下;125I  胰腺癌 【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方法选择中晚期胰腺癌病人6例。

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癌组织区域,术后经CT扫描观察其分布状况,和肿瘤形态大小及临床体征变化,以观察有效率。

结果有效率50%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11.5个月,其中1例达21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关键词】CT引导下;125I胰腺癌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发病隐蔽,不易被早期发现,手术难度较大,损伤重,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因此预后仍差。

放射性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是将放射性核素直接种植到肿瘤内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1]。

它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就是应以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System,TPS)设计方案,按肿瘤大小,形态引导穿刺的方向和粒子植入的数目,评价治疗的效果。

总结我院CT导向下对6例胰腺癌患者肿瘤植入125I粒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间,CT引导肿瘤植入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患者6例,男4例,女2例。

年龄37~74岁,平均58.2岁。

其中胰头癌4例,胰体癌2例合并阻塞性黄疸2例。

1.2方法先行螺旋CT扫描获得肿瘤情况,勾画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于周围组织的关系,相关数据输入TPS进行治疗计划设计。

根据肿瘤体积的3个互相垂直的直径,采用TPS计算出粒子数目及剂量

125I粒子由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提供。

在实际手术操作中按照间距1~1.5cm布源,采用(2.2×3.3)×107Mq活度的粒子相隔1~1.5cm平面播种。

计算出肿瘤匹配周缘剂量,即模拟实体肿瘤在处方剂量下的近似剂量分布,由此确定植入肿瘤的导针位置,方向及植入粒子的数目。

术前进行肠道准备,术前3天限制食流量。

术前1天禁食水,术后30min给予度冷丁100mg肌注,行双期增强扫描

获得动静脉期图像,重点了解肿瘤周围重要血管与肿瘤的关系.常规手术区消毒铺无菌巾,沿已确定的穿刺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应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先将定位针穿刺至皮下,局部行CT扫描确定穿刺针的具体位置,应用捻针的方法植入针穿至癌肿。

不断地调节植入针的方向和位置,用探针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针均匀植入肿瘤内,术后禁食水补液2天,应用善宁0.1mg,每天8h1次皮下注射,并应用抗生素2天预防感染。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