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家庭迁移的代际差异研究

马肖曼摘 要运用“05年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数据”对比分析了西南地区两代农民工首位外出外出隔、受教育程和年龄方面等方面对庭迁移影响并运用Lg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显示首位外出者已婚群体二代农民工比代农民工更容易带动庭迁移;性别方面代农民工外出者女性对庭迁移没有显著影响二代女性外出对庭迁移影响显著

受教育程、年龄、民族方面西南地区两代农民工外出对庭迁移显著差异

可见随着人口流动发展农民工迁移呈现明显代际差异趋势。

关键词西南地区;农民工人口;庭迁移;代际差异图分类98      献标志码      编6739X(00)70005引言近年流动人口问题成国人口发展重要议题。

07年国庭发展报告指出人口流动庭化趋势明显到06年我国夫妻共流动庭比重已占到855%[]。

随着国西部开发战略实施越越多西南地区农民由单人流出向带动整庭迁移变。

然而受生活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农民工流动结构特征也发生着变化出现了农民工新生力量与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年龄、受教育程、就业、收入水平、庭观念、社会认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被称“新生代农民工二代农民工”[]。

二代农民工流量和流向及外出结构方面代表着人口迁移变动新趋势。

因对两代农民工流动代际差异研究成农民工流动热话题。

、献综述农民工问题社会学领域研究得比较早研究涉及容和围也十分广泛。

有学者认农村人口流动庭化现象出现有济上原因也有社会上原因。

济上认城镇发展农民提供职业选择空农村人口流动庭化是农民济利益权衡比较而做出理性选择。

社会原因方面以社会关系纽带了整庭及子女成长而做出庭化流动[3]。

外出农民工理性选择角学者们给出了不结论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愿分析指出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可以释农民工追收入、获取和对新环境适应性。

农民工获得越多比较收入越愿选择永久性迁移对新环境适应性越强能够获得越多越愿永久迁移[5]。

李成斌通对两代农民工迁移心态比较认代农民工外出心态是基生存理性而二代农民工外出工心态变发展理性主也就是二代农民工把“根”从农村拔出了生活方式趋城市化情感认偏向城市价值取向背离乡土[6]。

朱明芬研究表明杭州外农民工人口迁移发生率逐年上升。

人口迁移距越越短迁居方式也更加城市化[7]。

近年关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研究比较少。

些学者对农民工劳动力移因素进行了分析认迁移络对劳动力移有促进作用民族村农户受地方风俗习惯和传统思想束缚愿外出劳动力少汉族农户[8]。

迟松剑从人口特征、流动特征和职业特征三方面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民族因素对少数民族和汉族流动差异[9]。

也有学者认国政策支持是人口流动诱导因素政策放宽和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加速了西部人口流动步伐西部地区落基础设施和恶劣生态环境迫使农民走向城市寻生存路[0]。

随着二代农民工量涌入城市不断改变着农民工外出工状况以往数据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外出动因方面是有差异

两代农民工对城市认感和对期望上有明显不代农民工对城市认较弱以乡主要交往对象随着年龄变老可能会考虑返乡劳动。

二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不愿返乡[]。

体特征和庭生命周期对人口迁移影响越越受到学者重视。

农民工個体特征影响续成员迁移庭生命周期处前、、期不阶段庭成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流出结构对迁移产生不影响[3]。

有些研究者基成收益角认老代农民工更看重货币化净收益多少而新代农民工则逐步倾向重视非货币化福利如工作环境、工长短、发展前景、福利等[]。

通对以往关农民工外出流动献整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农民工人口流动影响因素研究成已很丰富近两年研究农民工代际差异献不多针对西南地区农民工迁移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基前人研究将对西南地区农民工迁移影响因素进行代际差异性方面分析按照首位外出者出生年份划分代农民工二代农民工对首位外出者人特征和庭迁移状况进行对比。

迁移济学理论指导下通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两代流动农民工群体对庭迁移影响程。

二、数据研究数据05年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数据。

从流出地角入手通对西南地区农民工流动数据整理分析发现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流动庭化趋势是非常明显。

我们抽取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四型省份农民工流动数据进行研究。

样数据抽取以首位外出者年龄3岁以上标准。

其云南 08户、四川73户、广西 03户、贵州 50户共计6 093庭户 63人口流出考虑到流动人口所处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不会对其人特征及迁移愿产生影响研究从生命历程理论出发将出生作代际划分标准以980年出生界出生980年以前流动人口定义代农民工980年以出生流动人口定义二代农民工二代农民工有3 558户代农民工庭 535户。

研究涉及人口流出是指人口从西南四省流出人口我们是按照庭户籍人口外出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因庭迁移是指庭有两及以上人口迁移迁移程可能是面迁出成员追随首外出者有顺序迁移也可能是几庭成员迁移

三、庭迁移现状代际差异比较()庭迁移基情况表数值型变量影响因子从每影响变量平值和标准差显示两代农民工庭规模方面不存显著差异以人户庭居多。

外出年份方面二代农民工比代农民工平晚两年外出工但是两代外出人数多年份是0年可见随着变迁虽然二代农民工势力不断涌现代农民工外出数量并没有出现减趋势反而人数是逐渐增加。

了更加明确地比较两代农民工年龄差异反映所处年代差异是否会对群体外出有不影响选用是出生年份因变量代70出生人居多97年出生人数相比其他年份是多;二代以85居多平出生年份是986年外出人数多也是986年出生群体。

可见两代外出人群年龄相差5岁人数占据了部分比例。

外出人数方面显示了两代农民工迁移情况。

表列出两种统计结。

种统计是全部外出人口农民工庭平外出3人其庭有人外出占比高而二代农民工庭平外出人数是68人庭外出人者是占比高。

外出所有人我们得知西南地区二代农民工庭趋势并不明显。

但是已婚流动群体两代人庭外出人口平左右因我们推断随着婚姻状况二代农民工迁移趋势是非常明显。

外出年龄方面两代农民工群体差异非常显著

二代农民工外出年龄比代农民工平年龄值3岁代农民工外出比较晚平3岁外出比较集人群年龄33岁左右而二代农民工平6岁就外出这部分人包括工和上学人群。

外出人数多年龄0岁左右。

这说明西南地区越越多人从走出并且流出人口年龄越越。

从值上可以看出二代农民工外出人口年龄比代集。

这与我们统计数据有关是以980年界从年龄上代农民工人群年龄区会些。

(二)两代农民工庭成员外出隔比较了更地区分两代农民工迁移状况统计了庭成员前外出隔。

表显示代农民工庭二成员与成员外出隔6年。

相比下二代农民工庭两成员外出前隔3年。

平值表示二代与代人外出隔相比是不断缩短。

从前两次外出成员隔标准差上可以看出二代与代庭比较二代庭成员集外出可能性更尤其两人共外出庭更多。

但是从外出成员前隔3到隔6趋势看代农民工庭成员比二代庭成员外出短因整庭成员外出历程也比较短。

四、庭迁移影响因素代际差异分析()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了进步验证影响两代农民工迁移因素选用lg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变量方面将庭迁移设置因变量是二分类变量。

流动人口发生庭迁移该庭户编码记“”没有发生庭迁移记“0”。

变量分三组。

首先首位外出者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其次庭特征包括庭规模、庭老人、庭儿童、庭关系四变量;再次社会济特征包括受教育程、迁出围、民族属性、回隔、给寄钱数额四方面。

(二)结分析人特征对庭迁移影响代际差异分析外出年龄因素。

统计结显示外出年龄对庭迁移影响不存代际差异两代农民工年龄对庭迁移具有显著影响

二代农民工年龄发生风险比代高因定年龄围外出者年龄越帶动庭迁移可能性越。

性别因素。

两代农民工性别方面对庭迁移影响存着代际差异从表可看出代农民工庭女性外出者带动庭迁移影响显著(0>0);而二代农民工女性对庭迁移影响非常显著发生风险x3。

这说明女性带动整庭迁移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越越。

这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是有关系。

随着社会明进步和济快速发展女性就业机会增多人能力提高和对庭贡献也越越这将促进了女性对庭成员影响

婚姻状况。

以离婚和丧偶人群参照组研究发现不管是婚还是已婚对庭迁移影响显著

但是两代群体影响具有代际差异

从发生风险比可以看出代农民工婚者比已婚者带动庭迁移可能性。

二代农民工与代相反首位外出成员是已婚人群比婚人群更有可能带动庭迁移

这可能与他们所处代背景有关。

农民工庭社会生活特征是外出工只是了挣钱目标仍然是返乡但没有结婚人群对乡眷恋相对要轻些。

二代农民工外出目标不仅仅是挣钱还要享受城市生活并长期待下。

庭特征对庭迁移影响代际差异分析庭规模。

庭规模越越有利整体庭流动

两模型庭规模对两代农民工迁移显著影响

对庭老人与儿童两模型显示结是致不存代际差异

无论庭有老人还是儿童回归系数B值庭有老人或儿童对代农民工迁移影响起到了限制性作用。

庭关系。

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显著

模型父母公婆与子女媳婿、孙辈外出对庭迁移起到作用显著模型二数据显示庭父母外出对庭迁移影响显著

子女媳婿、兄弟姐妹、孙辈外出对庭迁移影响非常显著

从整体讲父母公婆外出带动庭迁移可能性是。

3社会济特征对庭迁移影响代际差异分析受教育程。

两代农民工庭存代际差异

农民工受教育程对庭迁移影响显著

二代农民工受等教育人对庭迁移影响显著说明随着代发展外出人口素质越高带动庭迁移可能性越。

这也是合社会发展趋势。

迁出围。

两代农民工迁移代际差异显著

数据模型显示首位外出者省迁移带动庭迁移影响显著

二代发生风险比代低说明代农民工离较近围更容易带动庭迁移

民族。

西南地区将近80%人口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只占到0%。

研究发现民族因素对两代农民工迁移影响存明显差异

农民工外出对庭影响显著二代农民工外出对庭迁移影响显著

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庭随着代发展和国对少数民族政策开放带动庭迁移趋势也越越明显。

回隔。

外出人口回长短对庭迁移影响代际差异

农民工群体年及年半回者不利庭迁移从回者带动庭迁移可能性更。

二代农民工群体只有两年及两年以下回者对庭迁移影响显著从回者和年及年半回人对庭迁移没有显著影响

给庭寄钱数额。

从回归系数零可以看出庭汇款数额多少对外出者带动庭迁移不存线性关系也就是对庭迁移没有影响两代群体也不存代际差异

五、结论与讨论通对西南地区农民工迁移代际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农民工迁移群体部存着代际差异代际继承两种形式。

方面两代农民工外出年龄、庭规模、庭关系、迁出围、给寄钱数额方面对农民工迁移影响不存代际差异性;另方面从外出人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民族因素、回隔方面对农民工迁移影响代际差异

首先外出者人特征方面年龄对庭迁移影响不存代际差异性别和婚姻状况存代际差异明显。

兩代农民工定围随着年龄增长带动庭迁移可能性越。

农民工女性对庭迁移影响显著但婚者影响迁移程更;而二代农民工女性比男性外出带动庭迁移影响显著已婚者带动庭迁移影响明显。

其次庭特征方面庭规模、庭是否有老人和儿童、外出成员关系不存代际差异

庭规模越越容易发生庭迁移;庭老人和儿童对庭成员迁移影响呈相关也就是说庭老人或者儿童存会限制庭迁移发生。

再次社会济特征方面受教育程、民族、迁出地围、回隔存代际差异

农民工外出者省迁移带动庭迁移影响显著性高少数民族外出对庭迁移影响显著从回人相比其他人带动庭迁移影响明显发生比也高出很多。

受教育程对庭迁移影响显著

二代农民工少数民族外出者比汉族对庭迁移存更显著影响隔两年及两年以下回外出农民工发生风险比高受等教育水平人群更容易带动庭迁移

总庭特征方面两代农民工不存代际差异

这说明西南地区无论是老代农民工还是受当代化影响新代农民工庭责任识强烈受传统孝道化影响深重。

但人特征和社会济特征方面发生了很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人追越越多追人生价值和生活态方面也发生了很变化二代农民工流动程人识和社会观念不断影响着他们对庭生活改变愿。

随着社会变迁和型人口迁移结构和数量上发生着巨变化流动人口群体部也历着异质化程[3]。

从宏观社会环境上讲二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出生生活社会快速发展新期无论从生活质量和社会观念方面比代开放。

加西部开发战略和国对流动人口政策放宽加速了新代农民工人口流动

受教育和从事职业方面两代农民工也有所不。

两代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和迁移愿方面是有差异这些因素对庭迁移和市民化进程方面都有着不影响

我们不能忽视城市化道路二代农民工所带影响

参考献[]  国卫生计生委庭司国庭发展报告07[R]北京国人口出版社059[]  和红任迪新生代农民工健康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口研究0(6)90[3]  郭江平农村人口流动庭化现象探析[]理论探005(3)5658[]   B Br RVr Vllg gr rl Rrl l B l grlrl [] gr rl05()6086[5]  熊波石人炳理性选择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愿——基武汉市实证分析[]人口与济009()39[6]  刘成斌生存理性及其更替——两代农民工进城心态比较[]福建论坛007(7)335[7]  朱明芬农民工人口迁移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国农村济009()6793[8]  向其凤石磊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移影响因素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0(6)965975[9]  迟松剑刘金龙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原因差异民族因素影响分析[]人口学刊0()890[0]  吕红平李英流动、融合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研究[]河北学学报009(6)[]  刘传江程建林我国农民工代际差异与市民化[]济纵横007()8[]  迟帅金银二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研究[]当代青年研究0(5)7680[3]  孙战农民工庭成员有序迁移代际迁移分析——基x比较风险模型[]农业技术济03(9)7685[]  樊士德沈坤荣国劳动力流动微观机制研究——基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建构[]国人口科学0()73 相关热词 农民工迁移差异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