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价值坐标不能“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一直把新闻时效性地域性趣味性等作为衡量新闻取舍的坐标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坐标将逐步失去它们的功效,正像传统的长度单位,面对“纳米”时代显得一筹莫展一样。

网络信息时代使得新闻时效性上的竞争成为“零差异”。

所谓“零差异”其实仍旧是“有差异”。

这种“差异”在相同的媒体中表现为“零差异”,而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中则表现为“有差异”。

同是报纸类媒体,其差异性就表现得不甚明显,其与电视、网络类媒体相比,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使网络新闻将其他种类的新闻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令人惊奇的是,报纸、电视、网络这些新闻传播媒体竟然仍能至今相安无事。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报纸、电视、网络这些媒体传输新闻速度的差异,其实并没有超出“24小时”,它们都在播报着“当天发生的事”,或“当日新闻”。

这里就有个“新闻时效相对论”问题,即凡是新闻传输速度的差异在“24小时”之内的,便应称为“零差异”。

对于“当日新闻”来说,其价值的衰损其实是并不明显的。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再让新闻去拼抢时效性,是不是显得有点幼稚可笑?如“海湾战争”、“9・11事件”等新闻事实,全世界几乎所有大的新闻媒体都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在“零差异”时段里,迅速地公之于世。

换句话说,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时效性上已经没有多少竞争空间;相形之下,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完整性、新闻的艺术性上的竞争空间却变得极具张力。

地球村时代使得新闻地域性差异成为“零距离”。

我们知道,当今已是“地球村时代,交通工具、信息工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等,已经大大减弱了地域对于新闻价值的影响。

人们已不再仅仅关注本地、本埠、本国的新闻,而将目光投向整个世界。

过去,许多报纸都把“国际新闻不上头版头条”当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但一些敢为人先的报纸如《南方周末》、《成都商报》、《华商晨报》等早已在用自己的大胆实践打破这条铁律。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如《环球》、《环球经济》之类的报刊走俏市场的原因吧!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有理由认为:“地球村时代使得新闻地域性差异成为“零距离”,以地域的远近作为取舍新闻价值坐标,已经成为闭关锁国时代的产物,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新闻价值坐标

激烈竞争时代使得新闻强调趣味性显得俗不可耐。

当今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时代,这种竞争使得人们生活在一种快节奏中。

试想,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生存的人们,每天打开报纸所选择的“第一新闻”,会是那些十分注重趣味性新闻呢,还是那些能够给人们生存与竞争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新闻呢?显然是后者。

这也让我们产生了对新闻功能的思索:新闻究竟是用来消遣的,还是用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消遣类的报纸曾一度占据了市场的主导位置,而那些正规的经济类报纸、商业类报纸以及地方报、党报等,都曾面临被冲垮的危险。

但当读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读卖”与“冷思考”之后,终于开始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中国报业协会从2002年11月起,对全国500多家报纸的发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调查显示:“全国省级以上党报发行量下滑的情况已得到有效抑制,2003年将出现整体回升的良好态势。

”这不能不使我们认识到,强调新闻趣味性为主,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是多么格格不入。

应该说,曾经以“时效性地域性趣味性”作为一切国家的报纸、一切时代报纸衡量取舍新闻价值坐标已经成为历史;而适应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情况的新的新闻价值坐标正在形成。

这种新的新闻价值坐标不是“刻舟求剑”式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