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妮玛拉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

玛拉丹恩历险记》是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的一部深受欢迎的作品。

小说讲的是几千年后的未来世界。

因冰川纪的到来,现代文明毁灭。

整个北半球被冰雪覆盖,主人公玛拉丹恩两姐弟是生活在南半球Ifrik大陆南方某部族的王室后代,在战乱中不幸失去双亲并在族人帮助下隐姓埋名生活在干旱的村落。

随着旱情和沙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姐弟俩被迫踏上逃亡之旅,一路上不断遭遇各种磨难,终于到达北方绿地,在那里安居并重建文明,过上了伊甸园般的生活

作为对人类未来的警示书,莱辛既以未来的灾难警示人们关注当今生态危机,又有对重建生态和谐的尝试;既体现莱辛高度的生态责任感又启迪读者关注生态失衡和危机。

随着人们对生态问题越来越关注,二十世纪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生态批评在90年代迅速发展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该批评的最主要的思想特征就是生态整体主义(ecologicalholism)。

生态整体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反对将人看成是对自然的绝对征服占有者,它强调“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踪迹标准。

”而这一整体主义思想在《玛拉丹恩历险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分析有助于加深作品对生态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建构生态整体主义      小说一开始就描写小玛拉对水的强烈的渴望,“渴”这一状态始终飘荡在作品的每一个角落。

自然从一开始就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这正好体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统治者,人类无法对付自然环境的恶化,随着干旱和沙尘暴的蔓延,饥渴交迫的人们只好远离家园寻找新的绿洲。

当今,“温室效应”、沙漠化、缺水等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不加重视和保护,小说也许将成为我们未来的预言。

玛拉是一个不断追求知识的女性,她对过去的人类和文明充满了兴趣。

小说中,我们看到众多现代文明的遗存,如衣服、破损的飞行器和不知使用方法的武器等等。

可是当时的人早已不见。

现代文明虽然发达了,但仍然抵挡不住自然的脚步。

抵挡不了不断恶化的气候。

不仅如此,在第19章,通过姐弟俩“博物馆之旅”,作者借展室内的文字解释指责了当今人类自然的大肆掠夺所导致的生态危机。

“这些人根本不关注他们行为造成的后患。

他们杀绝了野兽;毒死了海洋里的鱼;对森林滥砍滥伐。

使曾经遍地森林的国家一个个变成了沙漠、荒原。

他们破坏一切可以触摸到的东西。

他们的头脑可能出了问题。

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古人确实应该受到冰纪的惩罚,他们罪有应得。

”警示仍在作为的我们:一味掠夺自然,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利益而无视自然规律,自然的报复也许就是人类的灭亡。

小说中出现水龙、大蜥蜴、蝎子,它们或是食肉动物或变成食肉动物,人也成为他们的食物之一。

在船上,经常要防止水龙突然从水中窜起来抓住乘客;或者,在山上警惕蜥蝎将人叼走;在石村,蝎子都改变了天性开始蚕食死去的人甚至攻击活人。

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观来看,它们威胁了人的生命,是肮脏的、丑陋的。

但是,小说以客观笔触描写这些动物,既没有用一个形容美丑的词,也没有进行评价,只是静静地展现它们和人同样地为了生存而寻食,体现生物的生存本能。

这是生态整体观最好的体现。

正如法布尔所说“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大自然,每个生物体都和其他生物一样,在对大自然整体利益的作用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并没有美丑之分,他们共同构成整个系统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显现出自身的美、生态的美。

二、对人类社会的批判,构建整体内部的和谐      “生态整体主义所重视的整体,是整体内部每个组成部分、每一物种直至每一个体之间以及他们整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的整体

整体内部的和谐关系是整体健康的保证。

”在整体内部众多子系统中,人类社会是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生态危机的生成者之一。

人类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公正的实现对人类子系统的稳定有着决定作用,它关系到整体的健康,也是生态整体观所关注的一部分。

小说中提到在“博物馆之旅”里的每个展馆的故事都以战争结束。

古人通过战争来掠夺无边的财富、占有无数的臣民和奴隶,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追求逸乐。

但是随着战争武器威力越来越大,其产生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破坏,正如小说中所言“即使没有冰纪,古人类也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些方式终结自己的文明,战争就是其中一种”。

针对人类社会中诸如战争、工业文明等等所带来的对社会及自然的破坏,怎样使人与人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呢?莱辛设想了一种生活模式:简单的生活及精神的丰富。

她让玛拉这样生活,并在她身边安排了一群有着类似生活追求的人。

最后,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建立新的家园,开始了新的文明。

莱辛所构想的未来世界里,科学技术不是更发达,而是毁于一旦。

这时的人们生产工具很简单,从事最基本的生产劳动。

在石村时,人们的生活就是吃饭和睡觉。

逃亡途中,玛拉丹恩只要求腹饱身暖。

丹恩受到物质享受的吸引,想半途停下买幢大房子过安逸生活或者想过正在衰败的王子生活的时候,玛拉不为所动,她有坚定的追求:向北方去,找到有水可以居住的地方,开始简单的新生活,不被享受的欲望所控制。

玛拉尽可能向身边的朋友学习知识,丰富自己,同时又将自己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与同伴分享。

而慢慢聚集在他们身边的朋友,多利斯、塔利、沙比斯和基拉,他们都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或爱情。

他们专心打理农场,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作品也表现许多社会矛盾。

比如人的爱情淡漠、婚姻关系淡薄、人类生殖力下降,两性的结合更多的是为了繁衍而不是爱情。

玛拉经过的那些城市,一旦女人怀孕又没有正式的丈夫,当她生下孩子后马上就会带到另一个男人那里帮他孕育后代。

在河流镇,当局就因玛拉怀孕而将她抓到监狱想让她为他们传宗接代。

种族问题也很明显。

玛拉小时候,她所在的莫洪迪族统治着石人,两个民族相互仇视;在切洛普斯,哈德隆人统治着莫洪迪人,两者暗中相互较劲;在查拉德,亨尼斯人和阿格雷人的战争长年累月地进行着。

在反映这些问题的同时,玛拉她们六人成了作者理想中的人类群体,她们之间既有不同种族人的结合,也有爱情,体现一种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

而且还安排他们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依性,围绕他们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小世界。

三、对主体间性的强调,构建生态伦理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对整体人类子系统的强调,也要重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生态整体主义的非中心化,那么属于生态整体之组成部分的人和自然物的关系并不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 的。

从概念上讲,就是主体间性思想或交互主体性思想。

它抛弃所谓的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观点,强调各部分都是主体,人主体与自然主体之间是关联性的。

各自既与对方交流又保持各自的主体性。

在小说中,没有任何的自然崇拜。

既没有图腾崇拜,也没有植物之神。

面对干旱的来临,人们只是努力寻找新的生活地,没有任何仪式祈求保佑,而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坚持。

人们并没有将自然物视为人的对应物、象征体。

同时,人也没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臣服自然将之神话。

在石村,干旱使植物不再生长,人和动物都慢慢死去。

为了适应气候,动物改变了天性。

“一是因为害怕昆虫――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在几分钟内吃掉一些小动物的”,“他们会发现四处散落的猪骨头,看到上面鸟爪和鸟嘴留下的痕迹,说:‘这些鸟捕食猪’。

”不仅是动物这样,人也同样受到了人之外的存在的影响,自然不仅单独存在,同时也影响了人类,正如格雷戈里・卡杰特所指出:“人之内在存在与人之外的存在有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有赖于我们较长时间地居住在某个地方。

我们物理构造和心理特征,是在特定的气候、土地、地理和当地生物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正是在石村艰难条件下的生存,才使玛拉有着坚强的性格、敏锐的认识、冷静的头脑;在切罗普斯,哈德隆人生活在安逸的条件下,这才使得统治腐败,人们发生暴乱;也正因为衣食无忧的生活,使生活在此的莫洪迪人看不清即将到来的危险也不愿离开。

沙比斯虽然从小生活舒适,但因为他一直在部队和战场,这使他养成刚毅的个性,与玛拉性格相投,并最终生活在一起。

书中也描写干旱所袭击的地方人们的倦容颓废和北方人的精神充沛、闲适生活

自然对生物的影响说明,人类作为生态网的组成部分是受到整体管制也是受到自然主体的影响的,对此,人类既要关注自身内部和谐,也要关注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新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整体主义并不否定人类的生存权和不逾越自然规律、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权,更不是反人类生态中心理论。

它是要摆脱人类几千年以来将自己定位为自然的主宰的人类中心论的观点,面对生态危机提出新的生态伦理观。

人类需要重新看待与生态的关系,建立以生态系统整体意识为基础的责任感,承担其对生态系统的义务,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玛拉丹恩历险记》充分体现了生态整体观的思想,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描写警示我们关注当今生态危机,同时也勾画出一个理想的生态和谐的世界,体现了莱辛高度的生态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英]多丽丝・莱辛.玛拉丹恩历险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中国期刊网.   [3]法布尔著,王光译.昆虫记[J].北京:作家出社,1992.   [4]陈晖.写在羊皮纸上的历史.中国期刊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