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气候难民小镇的抗争

瓦里纳村的气候难民要与势大力雄的跨国公司对簿公堂,最后的赢家将是财力雄厚的跨国企业还是得到人们广泛同情的渔猎部落? 毕业论文网   昔日的渔猎部落成为今日的气候难民,几百人世代居住的北极小镇面临末日危机: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步步逼进的危机罩上巨大的阴影,甚至转眼就可能被大海的洪涛吞噬。

应该对此负责的人,或者说,北极小村基瓦里纳的居民相信应该对此负责的人远在千里之外,他们要与那些能源公司对簿公堂。

几年前开始的诉讼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显示出任何倾向,这种涉及深远的案件诉讼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是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气候日益变暖的地球上的人有兴趣知道的。

渔猎部落的危机   虽然美国被公认为世界头号强国,现代化程度别国无可与之比肩;但是在高科技和大工业遍地皆是的美国,仍然有很多人保持着他们祖先的生活方式:农耕、放牧,甚至渔猎

居住在阿拉斯加西北的伊努皮克人即是一族仍然保持着渔猎传统的因纽特人的分支。

早在1847年,有人就记录了对伊努皮克人生活的观察,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定居在阿拉斯加西北。

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捕鱼,捕猎海豹、海狮、海象,甚至鲸鱼。

渔猎不仅是伊努皮克人对传统的仪式坚持,更是他们的主要生存方式。

海豹油是伊努皮克人的主要取暖油,鲸的油脂和皮肤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

狩猎和打渔需要很多人努力合作,分配猎获物也仍然采取着传统的方式――连不住在渔村的部落成员也会分得一份。

1900年前后,驯鹿被引入因纽特人居住的地方,一部分居民也以放牧驯鹿为生。

在北极,冬天严寒漫长,夏季短暂灿烂。

伊努皮克人来说,脚下的冰就是他们的陆地,大海就是他们的仓库。

瓦里纳是西北阿拉斯加的伊努皮克人的居住点之一,伊努皮克人已经在此居住了百年之久,现在有四百余人生活在这里。

瓦里纳这个小镇坐落在一条狭长形的陆地上,夹在基瓦里纳河和楚科奇海之间。

近些年的气候异常给基瓦里纳带来了巨变。

这些变化把基瓦里纳居民的日常生活推向灾难性的方向,而且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阻拦一场又一场的灾难发生。

北极圈的冬天,海水会结成广阔的厚厚的冰,给基瓦里纳的陆地提供防护,使其免受秋冬季风暴和海浪的冲刷。

然而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冰层的形成变晚,厚度变薄,不再能挡住风暴和海浪。

瓦里纳的土地正在流失,一点点被冲刷进海里。

1953年时,基瓦里纳的陆地面积有54英亩,现在缩小到一半,只余27英亩。

当冬季风暴来临时,基瓦里纳的房屋都摇摇欲坠。

屋基下的泥土渐被冲走,影响到房屋的稳定性。

2005年的大风暴甚至危胁到基瓦里纳唯一的学校的安全。

为了保护学校的房屋不被海水冲走,居民齐心协力,用他们能找到的一切东西筑起堤坝。

许多空汽油桶被灌满砾石,排成一排,挡住冲刷学校的巨浪。

学校总算挺过了这一危机,然而基瓦里纳在这场风暴中也损失非常惨重。

事后,校舍被转移至镇上地势稍高,离海边远一些的地方。

保卫机场的「战斗」亦不容乐观。

飞机是基瓦里纳唯一能与外界保持全年相通的交通方式,许多当地人赖以生存的食物药品必须用飞机运来。

可是飞机场的土地也渐渐被冲刷到海里去了。

为了保护机场,人们用所有的东西来构筑防波堤。

最先试的是旧飞机,但它们就像断了翅膀的蝴蝶一样被冲走了。

然后政府决定在机场外围盖一条10英尺高,由金属网和砾石组成的防波堤。

2006年9月,防波堤经住了初步考验,镇上的人将其小修以后认为这道防波堤肯定能保护他们过一个安全的冬天,并举行了烧烤会以庆贺。

不料10月的风暴十分严重,防波堤里的砾石被海浪悉数卷走。

建设防波堤的公司不理会当地人的警告,在重建时用基瓦里纳附近海滩的砾石来填充,结果不仅防波堤没起作用,取砾石处也开始被海水严重侵蚀。

2007年,气象预警发现基瓦里纳附近将有高达8英尺的巨浪,直接威胁小镇附近的14个大型储油罐。

如果大型储油罐因为泥土侵蚀被冲到海里,小镇马上便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阿拉斯加当地的组织采取了自愿疏散措施,在风暴来临以前把大部分居民转移到了庇护中心。

在2011年8月,基瓦里纳又发生了一件怪事,当地居民在用来收集雨水的水桶中的水面上发现了一种橙色物质,他们认为这种东西应该是随着雨水从天而降的。

瓦里纳人对这种物质感到迷惑,并让孩子远离这种物质。

一些人称这种东西摸起来类似半固态,可能是人造的或者是某种石油产物。

许多村民担心这种物质有毒,可能对当地民众赖以为生的渔业造成影响。

「敌人」是全球变暖   与大自然努力斗争的基瓦里纳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家园正一点点被冲进大海的根本原因不是暂时的气候波动,而是全球变暖

过去「全球变暖」对仍然坚持渔猎生活的基瓦里纳人来说本来是个很陌生的概念,并不像大城市的网民,被各种信息源狂轰滥炸到可以信手拈来很多学说和原理的程度。

瓦里纳人全球变暖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一手经验――变得薄弱的冰层不能保护他们的土地,城镇一点点被冲刷进海里;气候和季节都完全不一样了,海豹和鲸鱼不再按照它们原有的规律出现,让猎人们阵脚大乱;在纽约下大雪的时候,基瓦里纳的1月却不同寻常地下起了雨⋯⋯基瓦里纳人属于因纽特人的分支,传统上习惯以肉食为主。

过去他们将海豹肉、鲸肉、驯鹿肉储存在地窖里,可以度过整个冬天。

如今地窖的冰融化了,家庭储存的肉类全部发臭。

全球变暖不是暂时的趋势,它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且趋于恶化。

没有人知道它的顶点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它到底会触发多少气候连锁反应。

过去在北极,覆盖地表的白色冰雪可以反射大部分阳光,保持地表温度不上升;在变暖的气候条件下,冰雪融化,露出棕色的土地和苔原,改反射为吸热,令冻土融化,地面温度进一步上升,形成恶性循环。

瓦里纳这个建在狭长地带上的小镇,彻底融化被冲刷进海里,似乎已经是无可挽回的命运。

瓦里纳人并没有坐以待毙。

2007年的大风暴以后,他们开始寻找可能的搬迁地。

不幸的是,整个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城镇都在或多或少遭受着和基瓦里纳相似的命运。

冻土带融化,海冰变薄,不仅令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严重影响,更直接使他们的家园面临着崩坏的危险。

据美国联邦政府审计办公室的统计,有184个原住民小镇正面临着与基瓦里纳相似的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

瓦里纳以北的Shishmaref也是一个建在冻土带上的小镇,随着全球变暖,这里的土地每年都在流失。

镇上的建筑和供水系统都遭到了破坏。

Shishmaref目前正在筹款以搬迁到几英里路以外的大陆上去,搬迁款项目前估算需要1.8亿美元。

位于基瓦里纳南方的纽陶克已经开始了搬迁

但是由于款项还没能全部到位,纽陶克的搬迁被推迟了,看上去将是个漫长的工程。

在美国陆军工程部的帮助下,基瓦里纳的镇政府选定了两个可能的搬迁点。

可是后来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两个地点都地势过低,很有可能被洪水淹没。

瓦里纳的搬迁计划才刚刚开始,不知终点在何处。

专家估计基瓦里搬迁需要大约4亿美元的费用。

基于自身眼下的危机和科学知识的支持,基瓦里纳人决定用现代社会的法律武器和威胁自己生存的敌人开战。

2008年2月26日,基瓦里纳人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向地区法庭提交诉讼,状告24家石油和能源公司向地球大气层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令他们面临丧失家园的危险。

一个律师团代理了这个诉讼,律师团表达了基瓦里纳人的意愿:第一,被告们对全球变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对生活因此被毁的基瓦里纳人作出合适的经济补偿;第二,某些被告推广关于全球变暖的阴谋论,使公众降低了对温室气体和全球变暖的警觉性,必须弥补这个损失。

瓦里纳人的律师指出:若干大能源公司刻意隐瞒和打压关于全球暖化的科学研究成果,对普通的公众和全球变暖的受害人发布信息,让他们认为全球变暖与人类行为无关,虽然很多研究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是不可分的。

以一个小小的,只有四百余人的因纽特人社区,控告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24家石油和能源公司,这个力量对比可以说比蚍蜉撼树还要悬殊。

可是基瓦里纳人并不是孤单的:加州政府曾经向六大汽车公司提起诉讼,控告他们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是公害。

美国一些东部州也曾经因温室气体公害联合控告能源公司。

虽然这两件案子里的诉讼双方的力量看上去均衡一些,它们却都被法院判决不能成立,因为法院认为原告诉讼的事件掺杂了太多的其他因素,不能被准确地界定为被告的行为所导致。

这两件案子目前都在上诉过程当中,也就是说,加州和东部数州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是基瓦里纳人的同盟军。

瓦里纳人虽然主要以渔猎为生,但是在现代社会里也不是全无与环境污染作斗争的经验。

阿拉斯加的一大产业是采矿业。

在基瓦里纳附近就有个大型的铅锌矿叫「红狗」。

「红狗」矿是当地唯一提供工作机会和向政府缴纳税收的企业,同时也是污染大户。

瓦里纳人对「红狗」矿的感情是复杂的:因为「红狗」矿提供的工作机会,很多基瓦里纳的年轻男人得以在附近工作,而不必年复一年乘船出海,捕鱼猎鲸,只留下妇女和孩子在村子里。

但是基瓦里纳坐落于「红狗」矿的下游区,「红狗」矿的工业废水排入了基瓦里纳人饮用的河水中。

「红狗」矿刚刚开始运营时,河里的鱼几乎都死掉了。

瓦里纳人开始了漫长的和「红狗」矿的诉讼

虽然后来基瓦里纳人得到了一定的赔偿,「红狗」矿的废水处理也有了不少提高,但是环境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每次「红狗」矿的废水处理发生问题,基瓦里纳的饮用水源都直接受到威胁。

斗争的结果之一是:「红狗」矿关闭之后,仍将维持废水处理设施运转至少十年,将废水中的重金属浓度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才排放进自然界,并将矿渣堆埋在安全的地方。

令人担心的是:一旦资金不足,废水处理的维持运转将马上面临停止。

远方的经济诉讼官司将直接变成基瓦里纳人日常生活的安全威胁。

瓦里纳人在对「红狗」矿的法律诉讼中学到了斗争的勇气和技巧,也进一步懂得了现实的严酷性。

气候难民的斗争   并不出人意料,基瓦里纳对24家能源和石油公司的诉讼被地方法院判决不能立案。

不能立案的理由和加州政府及东部州联盟的诉讼得到的是一致的:全球变暖涉及太多其他因素,因此无法明确地界定被告的责任。

能源和石油公司的发言人也纷纷发表讲话,为业界辩解。

他们认为简单地将全球变暖归咎于大能源公司是错误的指控,并欢迎有识之士和科技人才加入能源界,发展碳储存材料和温室气体收集技术,更积极有效地降低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缓解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

能源公司认为对企业发起诉讼只会分散公众对发展技术的注意力,并让公众忽视提高所有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性。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应该可以在科技层面达成统一,目前只有大能源企业有经济和科技实力。

因此寻求合作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提起诉讼的基瓦里纳人在阿拉斯加也并非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

不少人同情他们家园将毁的艰难处境,但是在筹款重新安置基瓦里纳人的计划中显得并不那么慷慨。

他们更是质疑基瓦里纳人采取的「激烈」行动――对大公司提起诉讼

因为有各种石油和矿业公司的补贴,阿拉斯加州居民的平均收入相当高,虽然基瓦里纳人的年收入只有阿拉斯加州平均收入的一半――年平均大约3万美元,所以很多人认为基瓦里纳人只是急于找人支付小镇搬迁费而已。

几十年来基瓦里纳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多变化,大部分人的交通方式由传统的狗拉雪橇变成了机动雪橇,这也令基瓦里纳人受到质疑,认为他们也部分协助了碳排放,一些人干脆给基瓦里纳人贴上「好斗」的标签。

对所有的这些质疑,基瓦里纳人当然不会愉快地接受而且撤销他们诉讼

在处理环境公害问题上有过不少经验的基瓦里纳人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将他们的斗争进行到底。

2009年11月,基瓦里纳人的上诉被提交至美国第九巡回法院。

就该上诉是否应该被接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辩论。

瓦里纳人与庞大的联合能源帝国之间的这场「战争」谁能取胜,或者说,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将为所有关注全球变暖话题的人所关注。

全球变暖的其他受害者――比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或是马尔代夫这样对海平面上升忧心忡忡的海岛国家,正面临着严苛的环境变化给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国家经济带来的破坏。

如果基瓦里纳人能够取得部分胜利,那么会有更多的人支持气候难民获得补偿,以及支持清洁能源的推广。

瓦里纳(Kivalina),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西北海岸的一个小镇,主要居民为因纽特人,镇中所有房屋都位于楚科奇海和基瓦里纳河、乌里克河河口水域之间的一个狭长小岛上,原来是永久冻土层。

由于全球变暖效应,它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

瓦里纳人并没有坐以待毙。

2007年的大风暴以后,他们开始寻找可能的搬迁地。

不幸的是,整个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城镇都在或多或少遭受着和基瓦里纳相似的命运。

「红狗」矿曾对基瓦里纳的生态环境产生过严重破坏。

当地因纽特人多年来都以渔猎为生。

几十年来基瓦里纳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多变化,大部分人的交通方式由传统的狗拉雪橇变成了机动雪橇,这也令基瓦里纳人受到质疑,认为他们也部分协助了碳排放。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