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胃窦部良恶性溃疡及胃窦炎的诊断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胃窦部良恶性溃疡胃窦炎的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窦部良恶性溃疡胃窦炎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进行诊断。结果 对30例胃窦良性溃疡,15例胃窦恶性溃疡及40例胃窦炎都作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诊断确立后,即时行药物及手术治疗后,效果很好。实践证明,临床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可大大提高对胃窦疾病诊断率。

【关键词】 胃窦部;溃疡;胃窦炎;诊断;分析。

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常不明了,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高级神经活动失调为其主要病因之一。消化道的许多疾病多好发于胃窦部,故称此区为多灾多难区[1]。为进一步提高对胃窦疾病诊断,笔者将近年来诊治的30例胃窦良性溃疡,15例恶性溃疡及40例胃窦炎总结汇报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病例材料。

1.1 胃窦良性溃疡 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1;发病年龄20~26岁18例,40~51岁12例。胃窦溃疡胃窦部壁层黏膜溃烂而形成的缺损,溃疡多先从黏膜层开始逐步侵入到黏膜下层达浆膜层,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龛影,就是通常所说的溃疡胃窦溃疡常引起窦部变形。(1)临床表现:此症多见于青壮年,经常饮酒者多见。发病时上腹部疼痛。具有三大特点:慢性反复性,规律性及周期性上腹部疼痛。(2)X线表现:30例胃窦溃疡,龛影是溃疡本身的主要征象,也是对溃疡诊断的重要依据。被侵犯的龛影口部光滑锐利,周围黏膜向龛影集中,无破坏和中断现象。胃窦部的小溃疡面常被炎性所覆盖,X线上有时显示不出来。其原因有三:①龛影面积小。a.龛影面积小,不仔细和反复加压观察常被漏诊。b.有较严重的胃窦炎时,小溃疡面被炎性覆盖。c.由于幽门梗阻时,胃内空腹滞留液增多,小龛影难以显示。必须掌握上述三点情况,才能做到诊断无误。②溃疡面积大。溃疡面口部很浅,周围黏膜呈放射状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影。③局限性多发性小龛影存在是时胃窦黏膜粗糙紊乱,此时可见到小溃疡中有小的透亮区,这是水肿和黏膜粗糙所造成。

1.2 胃窦恶性溃疡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发病年龄均在40~60岁之间。(1)临床表现:均有食欲减退,消瘦,上腹部不适,疼痛,晚期上腹部可触及肿块。(2)X线表现:15例患者胃窦部均可见三角形或多边形龛影。溃疡口呈结节状突起,在突出的中间有V字形裂隙,其长短不一。龛影有的位于腔内,有的部分位于腔内。龛影底部凸出胃轮廓之外。龛影口部不规则,可见有指压迹和裂隙征象。黏膜破坏中断。龛影周围出现凸凹不平的透亮环堤,加压时固定不变。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常伴有幽门痉挛和幽门梗阻存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