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伦贤:和平年代的军民网球情 和平年代

刘伦贤将军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县(现奉贤区),农民出身的他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

不过刘伦贤从小兴趣就很广泛,1961年参军之后,他更是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充实自己。

由于长年走南闯北,对于很多有感而发的东西,刘老都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写成诗或填成词。

2007年,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之际,他集结出版了《刘伦贤将军诗词选集》一书。

刘老这一生与运动密不可分。

“年轻的时候,我打过篮球、乒乓球,当初选择打网球的原因很简单,看到有这么一项运动,就去打打试试了。

”现如今二十多年的球打下来,刘伦贤将军已离不开网球了。

2000年,刚刚回到上海工作的刘伦贤身份还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那时候每天都要上班,所以打网球的频率不是很高。

现在我退下来,虽然还是人大代表,但业余时间多了一些,每周都会打三四次网球

”   之所以这么钟情于网球,正是因为二十多年的坚持让刘伦贤将军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好处。

“我的乒乓球也打得不错,不过乒乓球的节奏太快了。

相比来说,网球运动强度也很大,但节奏比较慢,尤其是双打,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刘老解释道,“打网球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

首先,它对于心态的调整、保持乐观情绪很有帮助。

过去在军区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当你工作了一天,脑子里会有很多事情。

然而一旦上了球场你就能暂时忘却这些东西,因为你必须专注于飞来飞去的网球

这样一来,回到工作之中,精力也会更容易集中。

其次,它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我已经66岁了,但还是可以球场上一连打上两三个小时。

”   说到这里,刘老还为自己的健康算了一笔账:“像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健康出了问题,国家得花多少钱给我们治病啊。

我锻炼了,把身体搞好了,就是在替国家省钱,就是给替国家做贡献,这也是我坚持打网球的一个重要动力。

”   采访中,刘伦贤将军始终表示自己的网球悟性并不高。

但身边的球友却提起了刘老学球过程中的一件趣事:“2002年,大师杯第一次在上海举行的时候,刘将军就到现场去看球了。

费德勒的单反抽球使得他很受启发,回来之后他就埋头苦练。

原本刘将军反手只会削球,现在打起抽球也是有模有样了。

”   在刘老看来,打网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广交朋友。

平时在球场和他过招的,有老有小,有男有女,什么身份什么职务的人几乎都有。

“上了网球场之后,我既可以和领导打,也可以和老百姓打。

我把网球当作一种拉近和群众距离的活动形式,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战争年代大家说的是‘军民鱼水情’,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和平年代的‘军民网球情’。

3 次访问